用心爱心专心-1-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文言虚词板块一基础训练考点一而、何、乎、乃、其、且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承,那么)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递进,而且)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并且)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可是)解析:“而”主要可用作代词、连词,常常考查用作连词时对各个义项的理解。本题C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为“而且”。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邻国之民不加多,何.也C.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D.今日之事何.如解析:“何”主要可用作副词、代词,常常考查对用作副词、代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何”作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加强程度,“多么”,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代词,“什么”;B项是疑问代词,“为什么”;D项是复音虚词,“怎么样”。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乎”主要可用作介词、助词,常常考查对用作介词时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乎”作介词,“于”,C项的“乎”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的“乎”是语气助词,表感叹,“啊”;B项的“乎”是副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项的“乎”是介词,“比”。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君乃.亡赵走燕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臣乃.敢上璧用心爱心专心-2-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乃”常常考查对用作副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乃”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副词,“却、竟然、反而”,D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判断词,“就是、是”;B项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副词,“于是、就”;C项是表限制性的副词,“才”。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A.其.皆出于此乎B.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D.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解析:“其”主要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常常考查对用作副词、连词时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其”为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义为“难道”,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表推测语气的副词,义为“大概”;C项为表示祈使语气的副词,义为“可要”;D项为表示婉商语气的副词,义为“还是”。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北山愚公,年且.九十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解析:“且”主要可用作副词、连词。例句的“且”作副词,“将要、将”,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连词,“并且”;B项是副词,“尚且”;D项是连词,“那么”。答案:C考点二若、所、为、焉、也、以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入前为寿A.崤函之固,自若.也B.天涯若.比邻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若”主要可用作动词、代词、连词,常常考查对用作代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若”作代词,“你”,C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指示代词,“那样”;B项是动词,“好像、像”;D项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若”。答案: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A.某所.,而母立于兹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用心爱心专心-3-C.为仲卿母所.遣D.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解析:“所”主要可用作名词、助词。例句的“所”作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事(东西、人、地方)”,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名词,“处所”;C项是助词,与“为”组合表示被动,不译;D项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无义。答案:B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冰,水为.之D.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为”主要可用作动词、介词、语气助词。例句的“为”作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呢”,A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是动词,“创作、写”;C项是动词,“变为、成为”;D项是表被动的介词,“被”。答案:A10.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盘盘焉.,囷囷焉B.永之人争奔走焉.C.姜氏欲之,焉.辟害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焉”主要可用作代词、兼词、助词,常常考查对用作助词、兼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焉”作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在这里、在那里”,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作词尾,义为“……的样子”;C项为疑问代词,义为“怎么”;D项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可不译。答案:B1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表判断;C项和题干中的“也”均表肯定。答案:C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深林杳以.冥冥兮A.险以.远,则至者少B.作《师说》以.贻之C.木欣欣以.向荣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用心爱心专心-4-解析:“以”主要可用作动词、介词、连词。例句的“以”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又、且”,A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C项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而”或不译;D项是介词,“往”。答案:A考点三因、于、与、则、者、之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击沛公于坐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解析:“因”常常考查对用作介词、连词时的各个义项的理解。例句的“因”作介词,“趁着、趁机”,B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连词,“于是、就”;C项是介词,“依靠、凭借”;D项是动词,“沿袭”。答案:B14.对下面句中“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耻学于师②不拘于时③学于余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其皆出于此乎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①和③相同,②与④相同,⑤与⑥不相同B.①和③不同,②与④不同,⑤与⑥相同C.①和③相同,其余皆各不相同D.①和③不同,其余全部相同解析:①③向,介词;②表被动;④比,介词;⑤从,介词;⑥对于,介词。答案:C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时里正与.裹头A.是谁之过与.B.蜩与.学鸠笑之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乃与.平原君计解析:“与”主要可用作动词、介词、连词。例句的“与”作介词,“替”,D项与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是语气助词,通“欤”,译为“呢”;B项是连词,译为“和、跟”;C项是动词,译为“结交”。答案:D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表承接,“就、便”的意思)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表示承接假设的结果,“那么、那就”)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因果,“所以”的意思)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可是、却”的意思)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条件,“才是”的意思)⑥口耳之间则.四寸耳(用在主谓之间,限制修饰谓语,“只、才”的意思)⑦愿依彭咸之遗则.(名词,“侧面”的意思)⑧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与“已”连用,“而已、罢了”的意思)用心爱心专心-5-A.②③④⑧B.①④⑤⑦C.①②④⑥⑧D.③⑤⑥⑦解析:③应该是“就、那么”的意思;⑤应该是表强调和确认,“就、就是”的意思;⑦应该是名词,“准则”的意思。答案:C17.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析: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代事或物。答案:B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B.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D.①④⑤/③⑨/②⑥/⑦⑧解析:①③④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⑨句中的“之”作助词,的;⑥句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⑦⑧句中的“之”作代词。答案:A板块二能力提升一、(2011·温州十校联合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书幽芳亭记黄庭坚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B.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用心爱心专心-6-择其善者而.从之C.世论以为.国香矣冲冠一怒为.红颜D.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解析:A项“之”分别为代词、助词;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但分别表并列、承接;C项两个“为”分别为动词、介词;D项两个“虽”均为连词,“虽然”。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视椒则.远矣则:却B.所以往而不返者耶.耶:语气词C.雪霜凌厉而.见杀而:连词,表转折D.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者:……的情况解析:C项“而”应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答案:C【参考译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国内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为国士;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色超过国内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他所有的兰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的人。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在室则充满室,在堂则充满堂,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刚开始没有什么区别,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椒居然被当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