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哲交流,可以使我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新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尽快地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这节课我们来听听韩非子给我们讲故事,体会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吾今见之于君太宰因弗复见土簋菽藿茅茨逆旅之父鳣似蛇,蚕似蠋缁衣曩者箸yǔxiànzhùguǐShūhuòcífǔzhúzīnǎng1.读准字音子圉.(yǔ)蚤.(zǎo)虱子胥.(xū)康诰.(ɡào)象箸.(zhù)箕.(qí)子土簋.(ɡuǐ)犀.(xī)玉菽藿.(huò)短褐.(hè)茅茨.(cí)跣.(xiǎn)行陈轸.(zhěn)蠋.(zhú)贲.(bēn)诸缁.(zī)衣吠.(fèi)之聚嘬.(zuō)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介绍,引见宋国宰相,宋国为商人的后裔,所以常常称为商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表被动通过宋太宰没有举荐孔子的事实,揭示了人性的丑恶,这里人性的丑恶主要指嫉贤妒能,不顾公义,说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在共同利益面前,或者在共同威胁面前,人们往往会主动的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作者是从讽刺的角度写这两个人是如何联合打压孔子的。名员,字子胥,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吴王夫差时,他多次劝谏,不被听从,最后被赐剑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伍子胥掘墓鞭尸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从伍子胥的角度:关键时刻人往往出于生存的渴望而迸发出巨大的智慧力量,从而摆脱困境。(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从守关者的角度:世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利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亡其身。”昭绩昧机智巧辩,借宋君问醉酒亡裘之事巧谏宋君。向当政者传达一个理念:一味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必亡天下。劝谏国君凡事都要有节度。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在外交关系中,一定要注重搞好近邻的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不应该舍近求远。这则故事通过犁锄用简洁清晰的救人救火的比喻,把鲁国身处列国间的当务之急,说得明白如话。犁锄譬喻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这则故事通过善织的鲁人想迁到越国去的举动,说明人拥有了某一特长,必须寻找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特长。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盲目求新而脱离了这种条件,会使自己走进死胡同。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有才有德的人不以此自居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那么很多纷争都可以被消解,遗憾的是世人每每不能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就像那跟狗生气的杨布一样。从讽刺狗的角度:只看表面现象,被表面所迷惑。虱子母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能从近处看到自己跟别人有利益冲突,而不能从远处看到自己跟别人有共同的利益,更不能认识到这共同的利益常常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所以总是跟虱子一样争来夺去。故事特色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传说,蕴含着对社会人生深刻、冷峻的认识,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多用比喻手法。•1.本文共选取了十四则小故事,请概括各蕴涵的道理。寓言故事道理与启示子圉见孔子取舍决于私利子胥出走机智脱险庆封走越“心”为命运症结绍绩昧醉亡其裘警示帝王不可荒醉鲁穆公使众公子宦于晋、荆远水不救近火卫公点破曾从子为利而非为义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见微以知萌寓言故事道理与启示鲁人徙越合适环境方显其长陈轸贵于魏王处世之艰难杨子过逆旅行贤而不自贤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勇夫杨布打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富之以涯知足之足方为满足三虱食彘共同利益为个人利益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