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角色主要指教师的行为及其产生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指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及其所起的作用即体现的职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将不再以传播知识为主,而是表现在帮助学生不断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塑造良好的个性上。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进行更深层次上的重塑与转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指导者,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更要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适宜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更要重在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其次,要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主动建构意义而获得。因此教师要在整合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必须强化一种认识:我们要选择、创造的手段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应用而应用,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只有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设计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之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的阶段,而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因此,教师应不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道,共创美好的未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了解未来社会。要根据对未来时代发展前景的预测,使学生不仅能够科学地预见未来,适应未来,而且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去大胆地构想未来,创造未来。其次,教师要具有面向未来的意识。广大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同未来联系起来,并具有努力为未来去工作的意识。再次,教师成为未来生活设计者,最为重要的是应具备拓展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具备拓展自己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首先应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才能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知识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教师成为促进者还有一个层面,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在复杂的网络生活中,要帮助学生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促使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4、教师要成为教学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形成了“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有的程序和模式,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具备研究者的角色。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教学中还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叉的立体化教材格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单一获得多的多。在整合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尽快向研究者转变。教师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研究者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等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具有信息化色彩,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教师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研究者还应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开发中去。5、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形成师生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具体地讲,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师生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宽泛的渠道、获取知识便捷的手段,使得与网络时代同步成长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将表现得比任何时代都突出。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这一点更为突出。其次,教师应能进行角色互换。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这样师生就可以在理解中不知不觉地拉近距离,进而达到和谐融洽的状态。再次,教师应具备调控交往的能力。教师调控交往的能力对于协调师生关系,促进与全体学生的有效交往十分必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真实的同情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理解、信任、同情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