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由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微电子学系和智能科学系于2002年9月合并组建。电子学系的前身—无线电电子学系源自北大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计算机系源自北大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计算机专业,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系。微电子学系源自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有教职员工近400人,各类学生超过3000人,是北京大学最大的学院。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有国内同类院校中最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三名。他们分别是:杨芙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王阳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电子科学家;何新贵教授,中国工程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这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重视基础课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活跃的学术思想,是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很强、治学严谨、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全院有教授(研究员)7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97名,其中长江特聘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学院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信息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为我国信息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培养高质量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圣地,科研总体实力雄据全国前列。学院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物理学4个一级学科和11个二级学科。整个学院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部委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和国际著名公司、科研机构组建的若干联合实验室,是北京大学最大的专业学院。北大是中国的最优秀的研究性大学,具有深厚的精神传统与文化底蕴。作为北京大学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传承了“科学与民主”的传统,以其雄厚的技术科研力量,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整个学院设有软件研究所、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所、光子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物理电子学研究所、微电子研究院和信息科学中心等研究机构,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攀登计划、军事预研计划等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在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之后,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项获得国家级和部委级的表彰和奖励,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凭借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科研水平,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非常重视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提高学术水平。每年都有许多海外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学院年年派出大量教师赴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瑞典、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工作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每一个学期,学院的学生们都有很多机会参与多场国际知名学者的精彩学术报告会,与大师们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2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具有一流教学科研环境,能提供给学生国内最好的教学条件。学院现有计算机软件教学实验室、微电子超净实验室、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等大型实验室。另外,还设立有以计算机软件和ASIC设计技术为支撑基础的高技术实验室--北京市软件固化高科技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平台与环境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电路专项实验室。国外著名公司合作建立的实验室有北京大学Intel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大学贝尔软件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摩托罗拉半导体联合实验室等等。这些具有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验室为我院系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专业图书资料室,为我院的教学科研及时提供了先进而全面的技术资料。二、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英文名称学制授予学位0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4年理学学士07120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4年理学学士071202微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4年理学学士080627智能科学与技术IntelligentScienceandTechnology4年理学学士三、教学管理人员职务姓名办公电话院长梅宏62753048教学副院长陈徐宗62751778基础教育部主任陈徐宗62751778主持全面工作基础教育部副主任李文新62753425负责计算机系的教学组织基础教育部副主任甘学温62761099负责微电子学系的教学组织基础教育部副主任胡薇薇62766700负责电子学系的教学组织基础教育部副主任谢昆青62756920负责智能科学系的教学组织基础教育部副主任王志军62757494负责全院的实验课程建设教务员杨朝晖62756479负责计算机系和智能科学系教务工作教务员于淑环62755414负责电子学系和微电子学系教务工作教务员董晓晖62755414负责文科计算机和辅修/双学位教务工作3第一学年课程一.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政治课(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自愿)、军事理论(第1学期)二.学院要求课程第1学期(一上):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计算概论A/计算概论A(实验班)、高等数学(I)/数学分析(I)、线性代数/高等代数(I)、力学B/力学A第2学期(一下):微电子与电路基础、程序设计实习/程序设计实习(实验班)、高等数学(II)/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I)(可以不修)、电磁学B/电磁学A1.院专业课程:(13学分)编号课程学期安排周学时学分1信息科学技术概论一上212微电子与电路基础一下323基础电路实验二上214计算概论A一上434A计算概论A(实验班)一上435程序设计实习一下435A程序设计实习(实验班)一下436数据结构与算法A二上436A数据结构与算法A(实验班)二上43说明:一般学生要求必修1,2,3,4,5,6共13学分。优秀学生可用4A替代4,5A替代5,6A替代6。新生入学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考试的方式确定4A人选;第一学期结束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考试的方式确定5A人选;第一学年结束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考试的方式确定6A人选。4A、5A和6A分别是4、5、6的强化课程,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2.数学物理基础(20-26学分)编号课程学期周学时学分1A数学分析(I)一上651高等数学(I)一上652A数学分析(II)一下652高等数学(II)一下653A高等代数(I)一上443线性代数一上444A高等代数(II)一下445A力学A一上545力学B一上436A电磁学A一下546电磁学B一下43说明:1和1A,2和2A,3和3A,5和5A,6和6A不得同时选修,选修3A的学生可以选修4A,也可以不选;选择3的学生不必选4A。一般学生最低修满20学分。优秀学生可以修满26学分4电子学系本科生培养方案(2007)学生课程学分要求:课程类别要求学分学校要求课程42学院要求课程33-39专业要求课程69-63毕业论文6总计150一、学校要求课程(42学分)1.公共必修课(26学分)课程名称周学时学分大学英语(1-4)88中国近代史纲要2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22体育系列课程84军事理论222.通选课(16学分)通选课目前分为5个基本的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每个领域至少要选修2学分,在语言学、文学与艺术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二、学院要求课程(13+20=33学分)1.院专业课程:(13学分)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1信息科学技术概论一上1*2微电子与电路基础一下2*3基础电路实验二上1*4计算概论A一上3*4A计算概论A(实验班)5程序设计实习一下3*5A程序设计实习(实验班)6数据结构与算法A二上3*6A数据结构与算法A(实验班)5说明1:符号“*”为必修课程。说明2:要求学生必修1,2,3,4,5,6各编号课程共13学分。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4A替代4,5A替代5,6A替代6。说明3:新生入学通过学生自主报名、考试等方式确定A班学生名单;第一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学期考试成绩等方式确定A班学生名单。2.第一学年数学物理基础(20~26学分)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1A数学分析(I)一上5*1高等数学(I)2A数学分析(II)一下5*2高等数学(II)3A高等代数(I)一上4*3线性代数4A高等代数(II)一下45A力学A一上4*5力学B36A电磁学A一下4*6电磁学B3说明1:符号“*”为必修课程。说明2:要求学生必修1,2,3,5,6各编号课程共20学分。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加修4编号课程,最高可修满26学分。说明3:新生入学通过学生自主报名、考试等方式确定A班学生名单;第一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学期考试成绩等方式确定A班学生名单。第一学年课程指导:(数理选课建议,以下两位组合数,十位字母表示数学,个位字母表示物理):AA组合(适合数理基础好、有研究及创造兴趣的学生):选修1A,2A,3A,4A,5A,6A;AB组合(适合数学基础好的学生):选修1A,2A,3A,4A,5和/或6;BA组合(适合物理基础好的学生):选修1,2,3,5A,6A;BB组合(适合文理兼修、综合型、应用型培养需求的学生):选修1,2,3,5,6。三、电子学系要求课程(69~63学分)1.限修课程(43学分)1)数理基础(17~31学分)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1数理方法B二上3*2概率统计B二下3*3A光学A二上4*3光学B24A热学A二上4*4热学B265普物实验二上2*6A电动力学A三上4*6电动力学B37A量子力学A三下3*7量子力学B28近代物理二下39理论力学二下310热统三下2说明1:符号*为必修课程,系定最低要求(物理B)为17学分。说明2:物理A=普物A(力电光热近)+理论物理A(理论,电动,量子,热统),其中除量子和热统为物理学院的04系列课程外,其他均为物理学院的05系列课程。物理B=普物B(力电光热近)+理论物理B(电动+量子(或理论物理I+II)),其中除热学和量子为本系自定外(控制难易),其他均为物理学院的04系列课程。物理A和物理B的学分差异为14学分(A-B=14学分,见附件1)。2)专业基础(13~26学分)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1电路分析原理二上3*2模拟电子线路二下3*3模拟电子线路实验二下2*4数字逻辑电路二下3*5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三上2*6信号与系统三上37微机原理三上38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三上29微波技术与电路三下310电子系统设计三下2说明1:符号*为必修课程。说明2:至此,必修课程的总学分为:26+13+20+17+13=89=59.3%说明3:数理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总和,系定最低要求为43学分。也就是说,数理基础修课学分少的学生,必须在专业基础课中修满规定的学分。2.专业方向(核心)课程(8-9学分)1)物理电子(包括量子电子学)专业方向先修要求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无物理电子学四上3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四上3光学光电子学三下32)通信(包括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专业方向先修要求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三下3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四上37通信电路通信电路三下33)信号处理(包括声信号处理)专业方向先修要求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三下3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四上3数信号处理微机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四上24)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先修要求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备注信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