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table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1月,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军事和科学技术)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10月,中英《虎口条约》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①香港中国造船工人、爱国商人的罢工罢市斗争;②中法《黄埔条约》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的纲领性文件)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分水岭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突出特点)1864年7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英国入侵西藏和云南,法国侵犯广西,俄国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高潮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马关条约》,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侵略、反侵占斗争;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康有为“公车上书”1898年,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警世钟;《时局图》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开始维新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宣告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4月,清政府宣布“新政”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方案(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1911年5月,保路风潮,成都血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起义的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1913年,宋教仁被刺,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二次革命”1915年5月,接受“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8年5月21日,护法运动失败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前期,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6月5日,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中心转到上海)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1920年11月,创办《共产党》,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大钊有事未出席),确定党的名称,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1921年9月,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起点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党内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5年5月,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立场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变为新右派”1926年7月15日,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清算右倾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7年10月7日,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10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1年前后,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举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35年,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十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左倾主义,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规定了具体政策;系统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地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逼蒋抗日”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1936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大争论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1937年夏,《实践论》、《矛盾论》,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1938年,党六届六中全会:①毛泽东《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军民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1月,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2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1945年4月,党的七大: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②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③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1945年4月,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决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94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