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的评论: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诺奖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新起点的开始。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国文学要走出国门,也必须走出国门;中国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向世界。分析:评论蕴含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文化世界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继承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精去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成都二十中陈晓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思考:1、为什么莫言进行文学创作要去农村,了解农民的心态,农民的生活?2、为什么莫言还将继续站在人的角度,描写人的生活?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小学5年学历、农民、临时工、当兵等)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它们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创新的根源都是社会实践。莫言作品走向全世界的原因之一半个世纪以前,王骆宾来到青海湖边的一片叫金银滩的草原,当年26岁的他遇到了17岁的卓玛。卓玛用鞭子轻轻抽打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而去,他就痴望着天边那一团火苗似的红裙,脑际闪过一个美丽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卓玛确有其人,是一个牧场主的女儿。当时王骆宾在草原上采风,无意间捕捉到她的倩影,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化作一首美丽的歌,就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个材料中艺术创作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文化创新的根源都是社会实践备注:采风指采集一切民间的创作和风俗等素材。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文化活动。编剧黄伟健说,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身边有趣的事,所以和他同龄的人也许都会有些共鸣吧。故事中的形象和情节很多都来自他学生时期的记忆。与同龄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儿时记忆,而《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很多情节,大概都能唤起他们这些成年人的集体回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注意:什么是实践?(P48)莫言不同时期作品简介:《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檀香刑》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红高粱家族》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以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分析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正是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莫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文学创新之路。云冈石窟佛像(魏晋)魏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饥荒、疾疫之苦,四处流亡,挣扎在死亡线上,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只有匍匐于佛的脚下。不同时代的壁画和雕塑,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容貌、风度乃至精神也都各异。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昌盛,一切都充满希望和生气。壁画中没有流血牺牲,没有荒凉、苦痛……只有琼楼玉宇、彩云缭绕的极乐世界。体态轻盈的飞天快乐的起舞,连菩萨也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慈祥和蔼,充满亲切感和人情味。宋代是一个世俗的时代,也是充满自省的人文时代。此时的洞窟艺术更多地展现世俗生活的场景,佛像表情冷静、呆滞,褪去了神圣的光环,成为现实人物的写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思考:这种艺术风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49)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灭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小结:(一)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泽民这句话强调了什么?创新的重要作用(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2、文化创新的作用美国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这部著名的小说。小说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百家讲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向受众解读中国古典文学,致使本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论语》、《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又重新“火热”了起来。借助现代技术,对文化进行创新,对深奥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析,使之成为通俗的大众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得到广泛的传播,繁荣了民族文化。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有何作用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具体表现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归纳:文化创新的作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归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决定(源泉、动力)反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繁荣民族文化)总之,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可以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重视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要重视和推动文化创新的发展及时巩固:1、(2011广东,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以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为主线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热播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电影。这说明()A.发展大众传媒,才能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关注社会热点,才能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C.立足社会实践,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化作品D.坚持文化创新,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创作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源于社会实践和创造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4、成立于2001年的“女子十二乐坊”由十二位年轻靓丽的民族女乐手组成。她们使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乐、摇滚等包含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出道近十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宽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文化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女子十二乐坊在民族音乐中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对民族音乐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从而风靡亚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女子十二乐坊给民族音乐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5、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是文化娱乐界展现成果的重要舞台。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2012年春晚的导演们如何带领新一届创作团队走出困境,全国人民拭目以待。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角度分析春晚应该如何走出困境?答案:(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老一套”。(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央视春晚的创新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3)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4)在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同时,要大胆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央视春晚……当记者询问王洛宾,他那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阿拉木汗》、《大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为何那么感人,他坦然表示这些歌曲并非他的原作,而是经过采风,改写以及艺术加工而成的。他谦逊地说:“这些歌曲是由几千首歌曲中筛选出来的。有时在一、两百首歌中只精选出一、两首,怎么能不好听呢?真正的功劳应属于那些民间音乐家,假如没有他们写出那么美的旋律,我也无法把它们艺术加工,改编出来。”王洛宾的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启示: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文化工作者必须莫言接受采访时坦言:“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莫言作品的背后:莫言在给上东大学研究生讲课时说过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我就是农民,就是老百姓,我写的是老百姓的事,我的写作也是为老百姓写作”(三)、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认识、关注、理解、虚心P513、要想成为一名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必须(1)、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文化创新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文化创作的主体。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为“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但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上述观点中“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说明理由。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