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20150121-JGJ106-2014规范解读-杨永波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重点关注点及案例杨永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2015.1根据住建部第384号公告,2014年10月1日起《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开始实施,原《JGJ106-2003》同时废止。一、公告第一章总则目的:规范目的是统一基桩检测方法、规范检测市场,推动基桩检测技术健康发展,为桩基工程设计和施工验收环节提供便于采纳的检测结论。报告一般不给出合格判定,只给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安全适用,先进性、成熟性2、技术内容第一章总则适用范围: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主控:桩位偏差、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承载力、桩身完整性GB50202两个JGJ106两个考虑到桩基工程验收的惯例以及验收时桩的合格判定除了主控项目,还有很多一般项目(材料、接桩、钢筋笼、桩顶标高、泥浆性能、充盈系数),所以基桩检测报告一般不给出合格判定,只给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2、技术内容第一章总则原则: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搭配、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检测结果综合判定体现了岩土工程的学科特点——经验性;方法的合理选择搭配主要体现了各种检测方法在解决桩的质量问题时的技术能力定位和优势互补。2、技术内容第二章术语、符号修订了低应变的定义: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同时,实测桩顶部的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增加:桩身内力测试通过桩身应变、位移的测试,计算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或桩身弯矩的试验方法。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1、基本思想施工前设计依据,施工后验收评价合理选择检测方法(目的—方法)检测方法合理选择搭配(互补验证)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监测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2、“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强制性条文变成一般条文,但其作用与前相同因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均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规定了此项要求。另外: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为验收规范GB50202规定的验收项目中的主控项目。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3、检测数量可能有变化的地方(验收检测)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施工工艺不同的桩;其他,应均匀或随机分布为充分暴露问题,前三款不计入规定的检测数量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4、检测要求及原因查找检测顺序:(1).先检测完整性:普查,承载力选择依据(2).后检测承载力:(3).宜承载力前后进行完整性检测异常分析: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异常分析(人员操作、设备故障、现场条件)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5、明确检测数量的前提条件静载:明确了“同一条件”:地基条件、桩长相近,桩端持力层、桩型、桩径、沉桩工艺相同。(不应少于3根)打入时预制桩:相同施工工艺及相近地基条件。(不应少于3根)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6、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基本同JGJ106-2003:强调:对大直径端承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灌注桩必须有不少于10%的桩采用钻芯或声波透射法检测;GB50007-2011直径大于800mm的嵌岩桩,钻孔取芯或者声波检测,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且每根柱下承台抽检不应少于1根。直径不大于800mm或者大于800mm的非嵌岩桩,钻孔取芯或者声波检测,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7、细化了验证检测的方法:验证:用可靠性直观性高的方法复核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浅部缺陷:开挖预制桩裂缝:高应变管桩裂缝:孔内摄像钻芯:增加钻孔低应变:开挖,钻芯,高应变,静载混凝土强度:桩顶浅部取芯声波:钻芯,CT2、技术内容2、技术内容借助开挖验证,发现浅部严重扩径,扩径后又见离析缺陷。异常:波形无规律杂乱,无桩底反射正常:曲线正常,桩底清晰2、技术内容2、技术内容问题:1、探头的有效长度2、单元格声测线数量3、声测管的影响4、钻芯验证的风险2、技术内容02040608010002468101214深度(m)波幅(dB)012345波速(km/s)10号墩1号桩2、技术内容020406080100051015202530深度(m)波幅(dB)012345波速(km/s)10号墩8号桩2、技术内容03000600090001200015000Q(kN)0.007.0014.0021.0028.0035.0042.0049.0056.0063.0070.00s(mm)Q-s曲线51530456090150300t(min)0.007.0014.0021.0028.0035.0042.0049.0056.0063.0070.00s(mm)s-lgt曲线3000kN4500kN6000kN7500kN9000kN10500kN12000kN13500kN15000kN3根桩,2根静载很好,一根无法稳定2、技术内容2、技术内容5m有护筒5m位置截断后的照片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8、2003要求:“承载力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2014版规范取消此规定而改为“承载力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①.统计值的代表性问题②.确定检测桩时的非随机因素③.检测数量不足争议性:检测能不能对整个工程负责统计值理论意义与“确保每根桩满足设计要求”2、技术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9、去掉了行政相关的要求2、技术内容第四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技术内容第四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有些用语更明确。加载至桩侧与桩端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态(破坏)合理中心与受检桩的横截面形心重合(桩轴线)加载反力装置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验算)基准量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一定)2、技术内容第四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按极差是否超30%进行统计平均,除以安全系数2得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和设计、勘察规范规定一致)。——与JGJ106-2003区别:按极差统计不再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结果的统计(在验收试验中出现不合格工程桩时,只针对单桩承载力出具报告,而不是评价整批桩的承载力)。2、技术内容第四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有条件放宽了大吨位堆载时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距离的要求;①试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距离放宽到≥4(3)D且>2.0m②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距离放宽到≥4(3)D且>2.0m③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2、技术内容第五章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2、技术内容第五章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1、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发生了变化①.试验桩,加载至岩土极限状态或桩身强度限值②.工程桩,不小于特征值2.0倍,上拔量达设计值③.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确定最大加载值④.检测抗拔桩受力状态,与设计受力状态一致⑤.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2、技术内容第六章单桩水平静载试验2、技术内容第六章单桩水平静载试验1、修改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①.不允许开裂(配筋率小于0.65%),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②.预制桩、钢桩(配筋率不小于0.65%),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③.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2、技术内容第七章钻芯法2、技术内容第七章钻芯法1、为确保钻取高质量芯样,对钻芯设备和钻芯操作进行了较严格规定(采用单动双管钻具、液压钻机)。严禁使用单动单管钻具!2、技术内容第七章钻芯法2、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①、气孔,蜂窝麻面沟槽骨料不均,10cm破碎②、同一深度部位的不同钻孔的芯样质量的关联性③、局部芯样强度检测值对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影响2、技术内容第七章钻芯法2、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①.密实性缺陷无缺陷:连续完整光滑均匀吻合轻微:少量气孔沟槽麻面一般:气孔多有沟槽麻面严重:气孔多沟槽麻面严重,骨料极不均2、技术内容第七章钻芯法2、技术内容芯样特征单孔两孔三孔类别不均严重全断面强度差III沟槽麻面非全断面强度够II气孔沟槽一般//II麻面气孔沟槽轻微全断面/II麻面非全断面/I气孔无缺陷//I第七章钻芯法2、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②.连续性缺陷不连续:短柱状,块状破碎:≤10cm一般,10cm,严重松散:夹泥:胶结差难以钻进:2、技术内容第七章钻芯法2、技术内容芯样特征程度及位置单孔两孔三孔类别状态横向分布纵向分布胶结差难以钻进有//IV松散或夹泥有局部贯通//局部不贯通长度10cm破碎有局部贯通10cm/局部不贯通长度10cm20cm30cm≤10cm10cm<&≤20cm10cm<&≤30cmIII×<10cm<10cmII松散或夹泥无不连续,短柱状块状/III第七章钻芯法2、技术内容3、针对钻芯法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评价,修改了截取岩芯数量的要求;①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应在接近桩底部位1m内截取岩石芯样;②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分层岩面取样。③单个岩石芯样截取的长度至少是其直径的2倍,通常在桩底以下1m范围内很难截取3个完整芯样,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原规范截取岩石芯样试件数量为“一组3个”的要求。第八章低应变法2、技术内容锤传感器第八章低应变法1、尺寸效应问题(a)一维杆理论成立的前提是输入脉冲的波长远大于桩的横向尺寸,否则平截面假设不成立;(b)输入脉冲的波长与桩的纵向特征尺寸相比又要足够小,否则波传播效应不明显,无法探测极浅部甚至较浅部桩身缺陷。这两个要求本身就是矛盾!瞬态激励脉冲高频分量波长与杆的横截面之比宜大于5(2003),不宜小于10(2014)。2、技术内容第八章低应变法2、细化了低应变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①、渐变恢复,土阻力,预制桩,扩径二次反射,土塞,②、拟合,导纳,动刚度③、测量锤击力(相当于机械阻抗(导纳))④、嵌岩桩底同向反射,钻芯,静载,高应变⑤、预制桩异常,高应变,孔内电视2、技术内容2、技术内容2.64m900/1900(659Hzλ/D)2、技术内容2、技术内容2、技术内容大长桩超长桩:91m2、技术内容扩径处距桩头1米,由设计桩径1米扩到1.6米。2、技术内容管桩孔内摄像检测管接头质量情况和内壁缺陷第九章高应变法2、技术内容WRhWRviFiP第九章高应变法1、实际应用中因检测人员对高应变法的概念不了解,缺乏对波形的定性正确判读能力,导致出现以下情况:1)灌注桩信号质量差甚至是废信号,居然能用凯司法或波形拟合法给出承载力;2)锤过轻,桩顶动位移过小,却分析出很高的承载力;3)不重视、或由于概念不清而忽视传感器安装、锤击设备、桩头加固和现场测试技术等重要环节。2、技术内容第九章高应变法2、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2、技术内容第九章高应变法2、技术内容3、增加了高应变法桩身完整性系数计算应考虑长桩提前卸载影响的要求;“土阻力未卸载回弹”限制条件是指:当土阻力Rx先于t1+2x/c时刻发挥并产生桩中上部明显反弹时,x以上桩段侧阻提前卸载造成Rx被低估,β计算值被放大,不安全,因此公式(9.4.11-1)不适用。第九章高应变法2、技术内容第九章高应变法2、技术内容侧阻力和端阻力均较小的波形第九章高应变法2、技术内容第十章声波透射法2、技术内容第十章声波透射法1、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现场检测要求,管斜修正,异常数据剔除。描述:测点(2003)改为声测线(2014)。现场检测①、间距不应大于
本文标题:20150121-JGJ106-2014规范解读-杨永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1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