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洪山区楚才小学一、学习,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从两个规划中让我们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是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全新观念,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的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与传统的“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1、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基本属性,才能正确理解2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内涵与实质。2、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教育系统包含多个组成部分,但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那么“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的实质和落脚点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深度融合)。3、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教师主导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4、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途径:一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二是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三是根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根本上改变,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还要开发出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信息化创新理论指导下将教学模式、方法与教学资源,通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切实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3二、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共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堂内容有机融合,达成学科课堂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1、拟定楚才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坚持“四项”原则(理论先导、师生协同、整体发展、科学实效)、“六项路径”(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与评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与学习成果交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五项措施”(资源开发共享、鼓励师生应用、支持方法创新、发挥校本优势、强化研究指导),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积极融合、有效融合、优化融合,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在提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校本培训力度。学校通过内引外联,专家引领式培训与校内教师自助培训相结合,围绕“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教育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化系列培训,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在理念和思想上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相契合,同时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类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3、深化校本教研,构建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全新教研模式,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常规教研基础上,尝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校本教研中,将学习与研究活动转移到网络上。同时,许多学校管理者也意识到,通过网络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的教研活动称为网络教研,又称为虚拟教研。当前,传统校本教研仍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新常态下需要探究网络教研(优势:教研活动多主体性、教研活动移动性与异步性、4教研资源开放性)和校本教研(优势:目的性强、情感交流密切、组织性强)优势,使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校本教研的有力补充,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1)微课(微课程)教研,微中见道。微课教研,主要是为了深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围绕某个细微为题、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借助区域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师生点主评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技术手段而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主体的相互研讨、交流互动、成果共享,从而深化教师对某个主题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校为加大教育信息化进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持续开展了“强化微课教学研究,打造和美高效课堂”系列化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尝试把“微课”资源用在教师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听评课、课后反思等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来说,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来利用,可以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在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来说,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2)课例研究。学校根据省、市、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砺炼教学新技能,促进师生共成长”为主题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研修活动,采取团队研修形式,做到课例研修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与高效课堂、微课的探索相结合,采取“预案上传—团队磨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视频上传”研修形式,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聚合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信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教5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3)创建校园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的应用快速发展,近年来,微信也逐步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本学期,学校班子结合学习,认识微信一些目前在教育应用情况(○1微信改变了现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2微信可以促进教育公平;○3微信创建了泛在学习环境;○4微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的学习环境;○5微信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应用上的特性(○1学习形式的移动性、○2学习过程的情境性、○3学习交互的多媒体性、○4学习行为的个体性),创建了洪山区楚才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实践探索微信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平台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益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推进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已在实践探索中。10月15日,我校教师段敏充分利用我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上了一节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课,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的一种情境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教学化学习资源包。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的教学过程完全颠倒,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来完成课程学习,课堂中进行作业、测试及其他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知识内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形成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顺应了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学校顺应信息技术引发的教学改革的浪潮,结合区、校高效课堂建设要求,积极投身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三、反思,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本土化实践6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和可行。”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的相结合,正在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变革。所谓翻转,主要是对学习流程的重构,注重先学后教,因学施教,是新时期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方式。通过分析国外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对于何时进行翻转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科内容适应性和学生特点等问题,对于学习资源,任课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创造性制作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视频。通过分析国内典型经验,可以看出在我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尝试最新的教学方法,在接受“翻转课堂”的同时要肯定传统课堂的优势,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应该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本土化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的即真正实现个性化、人性化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提醒:“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