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组编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2007年2月1《管理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一、开课学院与专业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相关专业二、课程号0060220三、教学对象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四、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其它社会经济组织。通过传授管理学一般性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管理职能之间的密切联系,熟悉有效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性能力。五、教学要求《管理学》是安徽财经大学多数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和介绍管理学一般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初步应用管理学原理去思考、分析、创新管理实践。六、教学课时及其分配学时为54课时。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或录像)按2:1分配课时。七、课程考核1,考核形式:考试;考查2,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单项选择、论述题、案例题八、教材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教材:《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主编、陈传明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2九、《管理学》教学课时安排备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或录像)备注总论一、管理与管理理论机动3学时51机动3学时决策计划二、决策42三、计划31四、战略性计划32组织五、组织设计31六、人力资源管理52领导与激励七、领导41八、激励32控制九、控制与控制过程31创新十、创新与创新管理41课时分配篇名章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理论本章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本章难点: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教学建议:本章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课前应当布置学生预习。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定义(一)若干代表性的观点1、赫伯特·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2、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就是指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二)本书的观点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二、管理的职能(一)决策(二)计划(三)组织(四)领导与激励(五)控制(六)创新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活动必须要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二)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实践特征,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同时还要有灵活的技巧和诀窍。(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1、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2、要保证管理的成功,管理者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四、道德与社会责任(一)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42、权利观3、公平观4、综合观观(二)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3、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三)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1、挑选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3、设定工作目标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5、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两种社会责任观的比较1、古典观VS.社会经济观请主要结合教材第36-37页表2-3,加以比较分析2、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古典观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在股东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自然也就实现了社会最大化的福利。社会经济观视角: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并且,这种投资从长期看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第二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一)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二)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技能(一)技术技能5(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三、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四、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五、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能够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的组织。(一)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树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二)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比较1、对待变革的态度2、对待新观点的态度3、谁对创新负责4、担心的焦点不同5、关于组织竞争优势来源的看法6、管理者职责6第二章决策本章重点:决策的概念和过程;决策的原则本章难点:决策方法第一节决策与决策过程一、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二、决策的原则(一)最优原则(二)满意原则(三)合理性原则三、决策过程(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二)明确目标(三)拟定方案(四)筛选方案(五)执行方案(六)评估效果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一、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二、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三、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追踪决策是指随着决策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是非零起点决策。(一)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涉及例行问题的决策,例行问题指问题是重复出现的,存在着解决问题的固定程序。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外问题是指问题是非常规的、复杂的、新奇的和重要的,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既定程序。(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7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一、环境因素二、组织自身的因素三、决策问题的性质四、决策主体的因素第四节决策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二)名义小组技术(三)德尔菲技术二、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量本利分析法(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悲观法)2、大中取大法(乐观法)3、折中法4、最小最大后悔值法(三)风险型决策方法8第三章计划本章重点:计划的性质;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本章难点:网络计划技术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它包括5W1H。二、计划与决策(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二)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三、计划的性质(一)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二)计划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四、计划的类型(一)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二)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三)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四)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五)从抽象到具体的计划层次体系目的和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9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一、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二)目标的性质(三)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二、滚动计划法(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三、网络计划技术(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二)网络图(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第四章战略性计划本章重点:价值链;核心能力;战略类型;五力模型本章难点:组织使命第一节组织使命一、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本质的、持久的主义。二、核心目标核心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理由,而非组织目标或经营策略。三、组织使命的陈述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一、外部一般环境(一)政治环境(二)社会文化环境(三)经济环境(四)技术环境(五)自然环境二、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三、竞争对手四、价值链分析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第三节战略选择一、核心能力(一)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二)特征1、用户价值2、独特性3、延展性二、基本竞争战略(一)成本领先战略(二)差别化战略11(三)目标集中战略三、基于核心能力的成长战略类型(一)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战略1、一体化战略2、多元化战略3、加强型战略(二)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战略1、战略联盟2、虚拟运作3、出售核心产品12第五章组织设计本章重点:组织的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本章难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案例教学:1课时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的定义定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二、组织设计的必要性三、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一)组织设计的任务:1、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2、部门设计3、层级设计(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专业化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的原则3、控制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柔性经济原则四、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一)环境的影响(二)战略的影响(三)技术的影响(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二)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三)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一)职能部门化(二)产品或服务部门化(三)地域部门化(四)顾客部门化(五)流程部门化13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一)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二)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二、组织层级化与集分权(一)权力的性质与特征职权有三种形式: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二)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1.集权与分权的概念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组织高层将其一部分决策指挥权分配给下级组织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可以使他们充分行使这些权力,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并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自主地解决某些问题。2.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三)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有效授权1、授权的概念: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2、有效授权的原则三、组织的层级化与结构的有机化(一)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两种结构形式(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职能型结构2、分部型结构(事业部制)3、矩阵型结构4、动态网络型14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本章重点:人力资源计划过程;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人员培训的方法本章难点: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优缺点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一)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二)选配合适的人员(三)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一)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二)评估未来的人力资源状况(三)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三、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一)既要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也要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既要能促进员工现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又要能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机会第二节员工的招聘与解聘一、概念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二、组织需要招聘的几种情况(一)新设立一个组织(二)组织扩张(三)调整不合理的人员结构(四)出现职位空缺三、管理人员招聘的标准(一)管理的愿望(二)良好的品德(三)勇于创新的精神(四)较高的决策能力四、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一)员工招聘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