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生态地质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九寨沟生态地质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姓名:吴晓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第四纪地质学指导教师:覃建雄20070501九寨沟生态地质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作者:吴晓颖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尹明泉.王通国.袁西龙青岛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2004青岛市经济发展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产生了一些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为保证青岛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青岛市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青岛市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和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利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资料,采用专家聚类法对青岛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进行了探讨,划分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和差区,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2.期刊论文朱创鑫.肖清华.张旺生黄土高原灌溉农业发展中的生态地质问题研究——以民和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特殊,耕作农业以引水灌溉为主.长时期的引水灌溉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由此引发了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使地表土壤盐渍严重.以民和地区,尤其是区内生态地质问题严重的黑方台为例,论述了黄土高原农业灌溉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从治水入手,改进灌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并配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改善农业地质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3.学位论文张瑞英3S技术支持下的九寨沟核心景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及演化趋势研究2007九寨沟核心景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岷山山脉南段,面积720km'2。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质环境演化历史,塑造了规模宏大、造型特异的高寒岩溶地貌和湖泊峡谷风光,也使九寨沟拥有了“世界自然遗产”、“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保21世纪”等世界级荣誉。近年来九寨沟一些海子出现了萎缩、局部钙华坍塌等退化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各学科领域对研究九寨沟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演化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地理学、地质学、环境学、生态学等科研领域,九寨沟景区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作为自然景观类的景区,其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与环境演化趋势的分析,对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对其他景区和区域环境评价研究也将提供很有价值的借鉴意义。九寨沟生态地质环境研究始于1978年,在地质学、生态学、气象学等学科领域积累了有益的基础研究资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多学科进行生态地质环境的综合性研究不够,定量研究比较薄弱,3S技术的数学评价与研究几乎没有开展。本文正是选取了九寨沟核心景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空白研究领域及研究基础较薄弱的领域,综合现有的研究资料,运用自然地理学、构造地质学、植被生态学、环境遥感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3S方法进行景区生态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敏感性区域研究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最后进行演化趋势预测分析。论文得出如下结论:(1)在九寨沟核心景区,地质环境是景观得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背景。水循环系统是景区的灵魂,景观水的水量、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也是影响景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景区旅游人数的增多,人类活动对景区的影响慢慢显现,对生态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筛选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并运用评价模型,对九寨沟核心景区的生态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评价。论文对九寨沟景观单体、景观段和整个景区三方面的生态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评价认为,九寨核心景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整体处于稳定级别;16个典型单体景观中,9个海子属于稳定级别,5个海子(五彩池、五花海、上季节海、下季节海和熊猫海)和2个瀑布(诺日朗瀑布和珍珠滩瀑布)属于基本稳定级别;6个景观段中,5个景观段处于稳定级别,1个景观段(五花海.珍珠滩景观段)处于基本稳定级别。基本稳定级别的单体和景观段需注意它的脆弱性,针对性地保护。(2)在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论文开创性地运用RS和GIS技术从TM遥感数据、1:5万等高线数据中提取植被指数、湿度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地形、温度指数等作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程:EI=0.801-0.319T6+0.433NDVI-0.131B1-0.624SLOPE利用以上评价方程进行研究发现:九寨沟生态环境质量可分为5级。优、良以上级别面积占总面积71.09﹪,中级占14.30﹪,差级占4.20﹪。统计数据来看,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3)对九寨沟核心景区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后,开展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的研究,以便于明确景区的环境敏感区,利于重点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指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地质失衡与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和区域。论文进行九寨沟核心景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就是评价和划分出具有不同敏感等级的生态地质环境区域,进行针对性地保护和治理,主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GIS和RS)技术进行。论文从“地质环境”、“水循环系统”、“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四个方面挑选出敏感性因子,赋以各因子权重,通过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的空间分析和因子图层叠加手段,进行敏感性分级分区评价,并制定出不同等级敏感性区域的保护措施,建立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因子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因为植被对于景区的特殊重要性,论文运用LANDSAT/TM和NOAA/AVItRR遥感图像作了多年植被动态变化的专题分析。(4)综合分析影响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演化的环境因子,尤其是对环境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环境因子的发展演化趋势,论文对九寨沟核心景区生态地质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景区演化所处的地质时间段来看,地质条件可以认为是稳定的。从降水、温度等气象条件分析,景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降水、气温都将呈上升的趋势,这将对景区植被的生长发育、水分补给更为有利。植被的改善,会促进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涵养等环境的改善。因此,在对游客实行科学管理和引导的情况下,景区生态地质环境不会恶化,现有的主体景观也会得以保持。4.期刊论文刘汉湖.黄润秋.LIUHan-hu.HUANGRun-qiu汶川桃关震区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2)5.12汶川地震震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山峡谷区,本身就较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受到重创.而生态地质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正确评价生态地质环境的质量及其对生态景观格局的效应,是制定和规划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从以往研究来看,借助于遥感与GIS技术对高山峡谷山区生态地质环境及生态景观格局时空效应进行全面而定量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图像进行地震灾区前后对比分析的尚未见到.本文以汶川县桃关地区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探讨了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方法和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思路,基于高精度卫片/航片以及震后地形图等资料,提取了桃关地区景观时空分布信息和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分析了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效应,并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评价模型对生态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运算,得到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等级图及受损区域分布图.最后,从生态地质环境和生态景观两方面准确地对震区地质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估,为山区居民经济发展和居住地址的合理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5.会议论文支兵发珠江三角洲海岸异常变迁及其生态地质环境效应2004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人类工程活动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特别是珠江口地区海岸异常变迁衍生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区域可持续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而研究最近30年海岸异常变迁及其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简要回顾了5000aB.P.以来珠江三角洲形成过程。基于RS与GIS技术获得了3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岸异常变迁的数据信息,结果表明伶仃洋东西两岸、磨刀门-平沙农场、黄茅海北东部岸带、镇海湾北东部岸带为海岸异常变迁的突出地段,尤以虎门-横门、磨刀门-平沙农场最为典型。海岸异常变迁速率的估算结果表明,最近30年内海岸变迁总体呈加速趋势。以珠江口地区为重点总结了海岸异常变迁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认为海岸异常变迁导致陆地扩展与水域萎缩、淤积空间格局改变、湿地生态破坏而生态环境恶化、三角洲腹地洪涝灾害风险增大、水质型缺水形势的加剧以及不利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6.期刊论文何政伟.黄润秋.孙传敏.吴柏青.韩玲玲.贺奋勤.孙渝江.尹建忠.刘少军.赵银兵浅议生态地质学-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20(3)从地质背景对生态系统的控制、生态地质脆弱带的地质灾害、岩-土-水-植物生态系统、土壤地球化学与生态农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生态地质环境计算机模仿等方面进行地质环境效应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关系的研究,从根本上重建生态环境,对保护大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期刊论文支兵发.ZHIBingfa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岸变迁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22(2)20世纪6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特别是珠江口地区海岸变迁衍生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RS与GIS技术获得的海岸变迁成果,海岸变迁速率估算结果表明最近30年内海岸变迁呈加速趋势.以珠江口地区为重点总结海岸变迁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认为海岸变迁导致陆地扩展与水域萎缩、淤积空间格局改变、湿地生态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三角洲腹地洪涝灾害风险增大、水质性缺水形势加剧以及不利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8.期刊论文李树文.康敏娟.LIShu-wen.KANGMin-juan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地球与环境2010,38(1)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承载力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外都鲜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案例.建立较为实用、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是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科学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城市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剩余率模型.该模型更科学地度量了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间的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9.期刊论文丁式江.陈显尧.陈颖民.吴国爱华南热带作物区生态地质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监测运行系统-中国科技成果2008,(5)华南热带作物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区,尤以海南岛最为重要.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立的地理单元,使海南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而且海南目前部分局部地区已存在着土地沙化、热带雨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10.会议论文颜世强.范继璋.石玉臣.徐军祥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2004受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和近几十年来频繁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对全区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水资源严重紧缺、土壤盐渍化、地下水质污染、海咸水入侵、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沼泽化和沙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势头,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地质、地貌、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灾害和环境质量等综合要素对三角洲进行了环境分区,论述了其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措施。本文链接: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