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教育局文件蛟教字[2009]97号关于印发《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市各中小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吉市教发[2009]13号)文件精神,实施公平的优质教育,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现将《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各校认真组织落实。附件: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二○○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主题词:印发教育均衡发展方案通知蛟河市教育局2009年10月23日印发附件:蛟河市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吉林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吉市教发[2009]1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实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努力创办让蛟河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宗旨,全面贯彻执行《吉林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办学实力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公平的优质教育,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二、主要目标以“争做全省教育先进县市,创办让蛟河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11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提高到97.5%以上,全市三类残疾儿童的平均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并基本实现“全市学校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办学特色鲜明化”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化。三、工作任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组织开展“露一手”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推进“三文明”教育活动,落实养成教育;加强和规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到2011年,所有学校都应具备合格的专业师资和标准的教育设施;推进家庭、学校、社区紧密结合,解决网吧、话吧、球吧管理薄弱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有所突破,通过3年努力,所有中小学校均有特色比较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深入贯彻《蛟河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规范化程序,每校完成2项以上(村小至少1项)实效性较强的校本课程建设任务。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消除差距,实施公平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大力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3年内,所有的学校都要有较高水平的体育队、艺术团体,学生艺术素质显著提升。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器材配备率达到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6%以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医专业素质,加强卫生室建设,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柒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学校食堂量化等级标准进一步提高,所有学校食堂达到C级以上标准,有20%达到B级标准。——大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大落实、大提高”的过程,使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建立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依法改革和完善“控辍”工作。全面落实市乡两级政府和涉教部门控辍工作的责任,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谐联动的“控辍”机制,落实《蛟河市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意见》,通过依法、爱心、质量、特色控辍等综合措施,控制学生辍学。建立“小升初”对接制度,落实责任制。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打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使他们接受同等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问题。关爱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努力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切实提高巩固率。——实施学校布局规划工程。按照小学相对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入学、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办学规模确定学校布局,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计划撤并2所乡镇以上学校,12所村小,村小变点11所,撤教学点9个;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到2011年,全市村级小学将由现在的132所减少到109所。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逐步壮大乡镇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实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计划全市各项校舍建设总面积86223平方米,总投资10393万元。彻底消灭危房,力争实现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楼房化。加强棚户区改造中的学校建设,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九中的改建与城镇棚户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每个乡(镇街区)年度要改造2所薄弱学校(项目)改造计划。在财力、物力上实施倾斜政策,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吉林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制定了《蛟河市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统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园校舍建设、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结合省乡镇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室建设和装备项目,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学校功能室建设和装备任务。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城区各校实现光纤接入上网,中心校和乡镇初中实现8兆专线上网。建成教育软件开发中心,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立智能校园网络信息中心,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中心校以上学校实现使用网络资源授课,100%的村小使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到2011年末,我市计算机质量标准和“生机比例”达到地区领先水平。规范“老三室”管理和使用,要继续巩固和完善我市的“普实”达标成果,城区初中、小学和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实验室达到国家一类水平,城区学校建成虚拟数字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新增图书15万册,中心校以上学校的卫生室、图书室、实验室装备率和管理水平全部达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到2011年,基本消除薄弱学校,逐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按照有关规定,适时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保质保量地为学校配齐教师。调整教师编制要对边远农村学校给予倾斜,保证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每年空出的教师编制及时补充,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到2011年底,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学专科学历;中学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有20%的中青年教师通过研究生课程进修或在职研究生班进修。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继续深化“三课一研”活动和“教师一绝”活动,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本土化的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坛名师,带动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1年,力争使我市教师100%职业道德合格,100%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100%能够熟练应用行动研究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100%达到高级信息技术水平并能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100%能做班主任工作。培养出省级学科带头人或在吉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教师10名,县级“全天候”公开课教师100名,校级骨干教师1000名。切实发挥进修学校“五中心、两基地”的功能,使其在教学研究、教师教育和校长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城镇中小学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情况记入教师档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以及各类推先选优中予以优先考虑。建立区域内学校之间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建设一支守法规、懂业务、会管理的专家型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任期制和轮岗制,校长在一所学校任期原则上不超过五年。加大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向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积极探索“以强带弱”、“捆绑发展”等模式,不断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小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措施。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将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指标生”改革措施。——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统筹调配义务教育学额资源,按学校规模划分学区,下达招生计划。学校要按划定的学区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得以考试、竞赛、表演等各种形式选拔招生。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学校内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覆盖学校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四、保障措施1、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各涉教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育、人事、财务、建设等部门组建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落实年活动。落实“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乡镇街区和村委会承担相应责任”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监测制度,对各项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定期监测分析,以适当方式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2011年通过督导验收。3、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逐年增加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不挪用或平衡预算,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确保教育资金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发展。4、发挥教育科研的推动作用。学校要组织精干人员,建全专门研究机构,要用科研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科研拉动,实现科学发展。5、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制。完善教育督导工作制度,对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和年度完成情况进行“督政”,把落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证教育投入、教师工资发放、控制学生辍学和推进课程改革等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二00九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