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诗》《诗三百》,汉代称《诗经》。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是个305首“风”民俗歌谣之诗十五国风160“雅”朝廷正乐大雅小雅105“颂”宗庙祭祀乐歌《周颂》《鲁颂》《商颂》赋比兴手法※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品:《离骚》(民间祭神)《九章》(11篇)《天问》《招魂》《九章》3.□张若虚,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著作《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4.□高适,字达夫。高常侍盛唐边塞诗人,与岑参成为“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著有《高常侍集》5.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其诗歌被成为“史诗”。有《杜少陵集》发扬乐府“缘情而发”开拓了“即事名片,无复依傍”的创作途径。有沉郁顿挫风格6.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唐代初著名诗人(江州司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与元稹联合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时称“元白体”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构思缜密,想象丰富,意境优美,韵调和谐,善用比兴,象征,暗示《李义山文集》《樊南文集》8.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作家。大量创作慢词。《八声甘州》属慢词。繁华生活,男欢女爱,尤善描写羁旅之苦。精通音律,多以俗词,俚语入词,工于铺叙,写景抒情柳永《乐章集》9.苏轼,自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追谥“文忠”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创豪放派,以诗为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10.□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继承周邦彦的句琢字炼的态度。重音律,尚工巧,词风清空俊俏,高调高雅,意境则浅。多恋情与咏物11.□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生活在杂剧兴盛期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多逃避现实,向往仙道之作,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散曲大多,抒写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及消极避世的情怀,也有描写自然风光及愤世嫉俗之作。描绘景物的作品为人称道著有《汉宫秋》,传世有《东篱乐府》12.□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早期受法国响声与我国古典诗歌影响,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追求意向朦胧,多用象征法抒情,表现个人派遣寂寞、哀愁、痛苦。1928年发表雨巷,或“雨巷诗人”雅号。抗战后,诗风变化,多抒发爱国,反侵略,追求光明的强烈感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13.□舒婷,原名龚佩瑜。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感情真挚,意象丰富,气韵生动,未完优雅,具有浪漫主义气息,青年中流传甚广。《双栀船》《会唱歌的鸢尾花》14.《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整理《诗》《书》,编写《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历史。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政治上维护“礼治”“正名”伦理上提倡孝悌忠恕文化学术上主张和而不同首创私人讲学风气,教育方面提出了,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15.《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解释《春秋》所做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富于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16.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上古至初汉约三千年历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纪传文学的开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7.王勃,字子安,因为《檄英王鸡文》,得罪唐高宗。王勃工文擅诗,尤擅五律,骈文,变革诗风,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为初唐四杰之一。《王子安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冰王18.□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卒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反对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主张“文以载道,为文贵在创新”强调“惟陈言之务去”八大家之首其诗与孟郊齐名,“韩孟”《昌黎先生集》19.□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新运动,失败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文章注重针砭时弊,笔力雄健。他的诗歌幽峭明净,风貌独特《柳河东集》20.钱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管锥编》说笑,幽默文学上世纪30年代21.余秋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文化大散文”的创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22.史铁生,以“知青”生活和残疾人的命运,心态为题材,意蕴深沉,风格独特,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长篇笔记《无虚笔记》,中篇小说《原罪·宿命》,散文集《自言自语》23.歌德,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坚。与席勒将德国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著名作品,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教育小说《威廉·麦斯特》24.蒲松龄,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爱憎感情,寄托美好的理想。《农桑经》《蒲松龄集》25.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有80回,后高鹗补做40回。《红楼梦》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以贾王史薛家族背景,以宝玉黛玉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盛衰历史的描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罪恶。呈现了多层次又相互融合的悲剧世界。26.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筹办《红与黑》杂志,主编《大公报》etc作品多取材于湘西生活,有浪漫主义色,有自然主义成分,被称为“文体作家”。代表作《变成》《湘西散记》《湘西》27.汪曾祺,作品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小说,童年故乡,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自觉吸收传统文化,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著有作品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评论《晚翠文坛》28.茹志鹃,笔名阿如,初旭。以短篇小说见长,风格清新俊逸。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散文集《惜花人已去》。29.路遥,原名王维国,笔名路遥。路遥的小说以小说见长,风格沉厚深沉,主要作品中篇小说《人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30.海明威。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创作以反战和死亡为主题,塑造一系列厄运下绝不低头的“硬汉子”形象,并以简洁,明快,含蓄的文体风格对现当代欧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31.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戏剧家,传世作品《西厢记》《破窑记》《丽堂春》《芙蓉亭》《贩茶记》,《西厢记》是当时戏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不朽之作王实甫与关汉卿,并称元代剧坛的双子星座。《西厢记诸宫调》突破32.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悲剧是他的艺术巅峰,最具代表性的普适性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二.某些课后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什么是意象?试分析《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答: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但诗对意象的推重,是因为“言不尽意”,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伊人”是文章的中心意象,这个意象使诗作扑朔迷离,幽渺难测。2.体会《蒹葭》意境朦胧、含蓄不尽的特点。答:诗中并未明确表明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伊人”意象可以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还是心中的情人等。试分析“兴”及重章叠句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特点及其艺术效果。答:(1)《蒹葭》一诗每章开头都运用了“兴”的手法,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2)通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章法,各章节只变换少数字词,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一唱三叹、回环跌宕的艺术效果。哀郢4.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特点。答:此诗本为叙事诗,首段述说流亡的惨状,次段述说流亡的路线,最后述说流亡的缘由,但是,每段都紧扣“哀郢”之“哀”,注入了血泪般的深情,哀国、哀民、哀君、哀己,“哀”字贯穿始终,成为全诗之魂。因而,此篇叙事为副,抒情为主,叙事只为抒情提供了景物,成为框架1、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成为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的原因。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作者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比,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2、为什么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诗精警深刻?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3、分析本诗第三部分对战士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用两面对照法来写,将遥遥万里的战场“征人”和老家“思妇”连在一起。一个“久”字突出征战之长,“断肠”突出痛苦的程度之深,“空”表现其失望和无奈。既生动描写了征人思乡、分离之苦的景象,又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感受。进一步凸显了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4、本诗结尾两句的寓意是多重的,试加以分析。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而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艺术手法】1、内容丰富,几乎包括了唐代边塞诗的全部内容:风光、战争、生活。2、用“燕歌行”的乐府旧题,首先为我们描绘燕地的苍凉以陪衬人们的感情。其诗用名、用典,皆近燕地,沉郁、空漠。3、对比手法的大量运用。出征前后、敌我双方、军中将兵、士卒与亲人的对照,爱憎分明,褒贬明确。4、韵随意转,平仄交错,变化却有规律。偶句甚多,排比句亦多,壮气十足。5、主副线分外分明。讽刺为主线,思乡念亲为副线。【课后练习】1、本诗是《秋兴》组诗的第一首,分析其在组诗结构中的作用。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2、“悲秋”是古诗中常见的,请问这首诗在“悲秋”诗中有何特点?有何审美价值?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