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毕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桑标了解你自己!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Lifespandevelopment: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影响现代社会逐步向老龄化过渡发展心理学本身研究范围的拓展毕生发展观逐步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核心假设: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传统的心理发展观:儿童青少年:发展成年期:稳定老年:衰退强调早期发展经验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后继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先前的经验。毕生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埃里克森: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形成健康心理品质的基础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第一反抗期特点:随着动作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空间得以拓展,导致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增强,对于大人的要求与命令,“我不要”、“偏不”成了常用语。原因:孩子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如何把握某件事的进程。好玩的动作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操作与控制。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大人的过度反应强化孩子的行为。要是父母的反应方式在他看来新奇有趣,他还会重复去做。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获得性别角色自我中心主义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尚不能变换角度或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视角,因而认识或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儿童期的多动行为特点: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原因: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发展不平衡;环境(节奏、玩具)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青少年的“心理断乳”年龄:10-18岁,成熟期前倾特点: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附而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自主。独立感增强,闭锁性突出。产生“我已经是大人了”的感觉,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开始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身体的变化带来了许多烦恼与秘密。“谁识少年愁滋味”!心理的闭锁导致他们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对自我过分关注。开始对自己全方位的审视——包括外貌、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等,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通过与同龄人的比较,青少年会对自己的容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缺陷感到焦虑与不安,甚至产生自卑;反之,则会沉浸于自我满足与陶醉。对异性的向往。躯体发育的成熟还会导致青少年渴望了解异性、接近异性。青少年从向往年长异性的时期,逐步过渡到对几乎所有异性的狂热期,最后到专注于一个异性的浪漫恋爱期。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既直接导致心理变化,也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月经周期的第22天,随着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含量大大增加,大约有40%的女性体验到更为强烈的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下降、疲倦、头痛等。生理发育对女性情绪的影响显然比对男性情绪的影响要大。传递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影响的中介因素,包括思维态度、对身体变化的感受、性观念的获得、与父母或同伴的冲突、社会关于身体发育与美感的标准、发育速度的社会常模等方面。也就是说,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还取决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解释。中美两国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影响青少年社会地位的比较研究,发现:外表特征对两国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的社会地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国青少年的智力因素是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而美国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尤其是男孩)与社会地位的相关最高。这或多或少印证了男孩早熟有利、女孩晚熟有利的观点。瑞典心理学家马格纳森考察了女生的生理成熟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早熟女孩饮酒行为比率更高、与成人有更多的冲突、对学校和未来职业较少感兴趣。早熟女孩对自身躯体的关注、对社会关系的关注比晚熟女孩要大得多。而多年追踪的结果又显示出,尽管15岁时早熟者与晚熟者的差别很大,但到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时,许多差别明显消失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青春期教育」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提前、性心理走向成熟、性观念更为开放,而性行为则趋于理智。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四城市中的三千名十一到十七岁在校生,男女比例各占一半。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从十年前的十四点四三岁下降到十三点八六岁,女生初潮的年龄则从十年前的十三点三八岁下降至现在的十二点二八岁。调查数据显示,当自己第一次「生理变化」到来时,「有心理准备,不恐慌」的比例比十年前上升了九个百分点。青少年「最初关心性方面的事情」的年龄也从十年前的十四点七一岁下降至目前的十四点零一岁。在青春期健康方面,十年前的青少年最迫切想知道的是性心理发展知识、异性交往的方法、性生理知识等,但现在他们对「处理性欲的知识和方法」、「避孕知识」以及「性病知识」的求知欲呈现上升趋势。当今青少年中「第一次约会」的年龄下降为十四点五一岁,认为「性是人皆有之、光明磊落和纯洁快乐」的,占了八成。明确表示「心目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占到五成。研究者的元分析:青春早期:与父母冲突青春中期:情感起伏体验取样方法(ESM):随着青春期到来,幸福感锐减青春晚期:异常与冒险行为一项调查表明,目前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外界,主要是个体能自行满足自己愿望时,因受外界阻挠而使愿望不能达成,这种情况占总压力比的66%,其中又包括家庭(22%)、学校(42%)、自然环境(5%)及社会环境(6%)等一些主要因素,表现形式是外加的要求、期待、规定或威胁等;其二是来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压力,如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成就忧虑、同伴交往及其他源于自身而无法说清的矛盾,这种情况占总压力比的34%,其中又包括自身身心发展所需要的自立感、自信感、自豪感、自强感等压力(52%),爱与交往的需求压力(28%)等主要因素。高中生压力源(据上海2986名高中生,2000年)压力感受(前五位)中等以上压力百分比考试成绩不够理想74.4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73.2能否考上大学71.2考试要争取好名次69.6父母亲的期望68.3当知觉到的学习任务难度与知觉到的自身学习能力相当时,个体的压力体验最大。由学业压力所导致的紧张与焦虑有以下三类特征:以担心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认知特征);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肠胃不适、多汗尿频等(生理特征);防御或逃避行为,如多余动作增加,躲避学习与考试等(行为特征)。偶像崇拜调查(2710名大中学生)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在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68.3%的学生崇拜活着的“明星”。对值得崇拜的“明星”要具备的条件,被调查者的选择是:人格魅力、个性和气质、才华横溢、对社会有重大贡献、漂亮/英俊等。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指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具有很大社会效应的偶像(他们通常具备优秀的外形、才艺等)为青少年提供了参照的榜样,青少年会认同偶像,进而仿效其行为特质、仪容特征等等。青少年急需在荒芜的内心世界中树立值得仰慕的新偶像并加以自居,为进入成年角色做好准备。偶像崇拜的特征理想化:把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浪漫化: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使其沉湎于对其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绝对化:对崇拜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对偶像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比例的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寻找到的一种新的情感依托与情感表现的完美形式。通过选择共同的崇拜偶像,以投射自我及自我价值,有助于青少年在群体中得到相互认同,从而满足群体归属感。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后代、学术成果或产品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第四阶段成年期的问题——青春期?——儿童期?快乐的童年/老年?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以智力发展为例:智力分成认知机械(mechanicsofcognition)和认知实用(pragmaticsofcognition)两种成分,或称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认知机械反映了认知的神经生理结构特性,以信息加工基本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为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加工的速率、工作记忆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三方面,其中以工作记忆为核心。认知实用主要与知识体系和文化密切相关,其中以才智(wisdom)为典型指标。毕生发展观认为发展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功能上的增加,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语言的发展为例得失法(again-to-lossapproach)可以用来判断毕生发展的完善程度,即用获得与丧失之间的比率作为评价发展完善程度的标准。成功发展(successfuldevelopment)就意味着同时达到最大的获得和最小的丧失。以识字、计算为主要内容的早期教育:代价过程/结果取向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只是对人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的一种因素。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决定个体的发展。年龄阶段的影响:主要指生物性上的成熟和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文化事件接受教育的年龄(如6岁入学、18岁高考等)女性更年期职业事件(如退休)等历史阶段的影响,指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如战争、经济状况等网络:丰富性、虚拟性、互动性知识、信息焦虑症在现实与虚拟之间主动性丧失大拇指一族“网络成瘾综合症”: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上网时间不断增加,难以控制;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有失落感;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大大减少,甚至找借口予以推脱;借助于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不承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对亲朋好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等。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特点有关。容易上瘾的青少年有以下某些特征: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生活中受到过某种挫折;家庭不和;没有特长、学习成绩不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挫折和失败,网络的虚拟性和互动性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另一种心理需求。不论是酒精、毒品成瘾,还是网络成瘾,通常有一个从“尝试与体验”——“初尝甜头”——“将成瘾行为作为处理困境的手段”——“用成瘾行为维持正常生活”的过程。非规范事件的影响,指对某些特定个体发生作用的生物与环境因素,包括疾病、离异、职业变化等生活事件应激表(举例)排序生活事件应激值(LCU)1配偶死亡1002离异736个人不适与身体疾病538被解雇4710退休4516经济状况的改变3818工作改变3627升学或辍学2638睡眠习惯的改变1641休假13一年内,LCU超过200,有50%患病机会;超过300,概率接近100%。而低于30时,保持身心健康的机会大大高于平均水平。国内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的生活事件应激值(L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