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恢复摘要:足球运动是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导致科学的系统训练和正常的比赛难以实现,严重阻碍了其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给足球事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研究发现其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损伤类型扭伤与软组织损伤最为突出。造成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防范损伤意识差、训练不够等因素,而且运动损伤发生率大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急救以及预防措施,以期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关键字: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恢复1前言足球运动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激烈的比赛中常常出现冲刺、急停、变向、转身、跳起、变速,甚至铲球、身体冲撞等激烈运动性身体接触,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同时足球运动的场地开阔、对抗激烈、运动量较大,因而强度大、能量消耗过快,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考验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的情况下,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随之增加。因此,足球运动是损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之一,通过对高校足球运动损伤情况及运动损伤机制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足球损伤发生的原因,让学生对足球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预防,对足球运动损伤进行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在运动损伤产生的几率,提高足球运动的健身、娱乐等功能。2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原因分析2.1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与特点2.1.1不同专项运动,由于运动形式的不同,都有多发病和易损伤部位的规律。这是由于肌肉用力、外力及损伤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决定的。足球运动员易损伤的部位是腰、膝、踝三关节,膝伤中髌骨劳损所占比例较大,踝伤中外侧韧带占比例较大。2.1.2运动损伤中,有很多是一些软组织的小伤小病和慢性劳损。这类损伤由于不动不痛,活动开后也不痛,容易被忽视,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留下后患,最终发展为劳损,严重地影响比赛和训练,再进行医治已经晚了。2.1.3运动损伤再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运动损伤往往是边训边治,不能在完全停训的条件下进行彻底有效地治疗。尤其是对一些小的伤病,教练员和运动员本身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边练边治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练治的关系,非常容易造成伤后不能尽快恢愈、旧伤复发或再添新伤的后果。2.2运动损伤产生的直接原因1)教练员和运动员缺乏防伤的基本知识,不能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扣伤的安全教育,对损伤不分析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导致损伤不断。伤后则不知如何安排训练,影响康复和机能恢复。2)训练水平不够。这方面包括很多内容,如全面训练不够可致伤,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无论哪种训练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没有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建立不起定型的条件反射。如,技术训练不够,易发生错误动作受伤;运动知觉能力训练不够,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受伤;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训练不够也容易导致损伤,心理训练、生理机能状态不良,缺乏职业素养,不听教练医生劝告等,都会导致受伤。3)教学训练或比赛组织不当。4)缺乏医务监督或不重视医生意见;5)不遵守训练安排的原则(如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合理负荷等原则);6)准备活动不充分;7)运动量过大;8)局部负担过重;9)场地器材、护具不符合要求等因素。2.3常见运动损伤的分类2.3.1按照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2.3.1.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2.3.1.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2.3.2按损伤的病程分类2.3.2.1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2.3.2.2慢性损伤按病因分为两类:1)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2)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3常见的运动损伤表1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n=90)损伤部位颈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次数42682248占(%)4.42.26.78.924.453.3表2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类型(n=90)损伤类型拉伤扭伤骨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次数133631523占%14.4403.316.725.63.1半月板损伤3.1.1病因1)股骨髁与胫骨髁冲击,对半月板发生挤压作用;2)膝关节旋转时,半月板与胫骨髁发生相对运动产生水平撕裂或胫骨面的磨损;3)半月板被周围固定组织牵挂。多数人有膝关节外伤史,部分病人有膝部打软腿及纹锁现象。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有压痛,膝过伸过屈,被动内收、外展试验时,引起局限性的关节间隙疼痛。3.1.2临床表现: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3.2轻微脑震荡3.2.1原因: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3.2.2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意识立即丧失,多较轻,一般不超过半小时;2)逆行性健忘:醒后对受伤当时的事不能回忆,健忘程度与脑震荡的轻重成正比;3)头痛、头昏:可因情绪紧张或活动头部、变换体位加重,一般3~5天后自行消失,少数患者持续时间较长;4)恶心、呕吐:多数病人呕吐数次后即停止,少数几天后才恢复;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部分病人有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多汗、四肢冰凉等,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可见。3.2.3治疗原则1)脑震荡病人伤后应短期留院观察2—3天,定时观察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并发的颅内血肿。2)适当卧床休息,减少脑力和体力劳动。3)对症支持治疗。4)精神鼓励,消除顾虑。3.3急性腰损伤3.3.1原因:运动时,腰部所受重力超越了躯干一时所能承受的能力;脊柱运动一时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围,当技术动作发生错误或疲劳时更容易发生。3.3.2症状1)轻者:受伤时常无疼痛感,运动后或次日晨间起床时才感到疼痛;2)重者:伤后立即感到疼痛,腰部运动受限,坐位时疼痛难忍;有撕裂的感觉;3.3.3处理:卧板床休息,腰后垫一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针灸、封闭、外贴膏药和按摩;3.3.4紧急处理:1)判断患者受伤部位;2)使患者冷静;3)使患者平躺,避免移动;4)使用担架将患者送往医院;3.4踝关节扭伤3.4.1原因: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3.4.2处理方法: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内需热敷。恢复性练习。3.4.3预防1)专项准备活动要充分;2)加强踝足部肌肉力量训练;3)易伤者在运动比赛时用保护支持带;3.5肌肉拉伤3.5.1常见的几种拉伤部位:大腿后侧;大腿内侧;上臂等;3.5.2原因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3.5.3预防1)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2)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3)拉伤后重新锻炼;3.6韧带损伤3.6.1部位:多发生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3.6.2原因:受伤部位受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迫使关节做过度的外翻或内翻动作.3.6.3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3.6.4预防:使用支持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节练习。3.7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3.7.1特征1)有典型的运动史、发病史和反复疼痛史;2)疼痛;3)肿胀;4)压痛;5)后蹬痛;3.7.2原因: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3.7.3预防: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突然、连续加大局部的负荷,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场地;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采取热敷或按摩等方法及时消除局部疲劳。3.7.4治疗:减少局部负荷;局部热敷、按摩,休息时抬高患肢;严重者用弹力绷带包扎,配合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3.8肌肉痉挛3.8.1特征: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3.8.2部位: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3.8.3原因1)大量的排汗;2)肌肉快速连续收缩;3)寒冷的刺激。3.8.4处理牵引痉挛肌肉;点掐或针刺涌泉穴;局部按摩、点穴或针刺;及时休息。3.8.5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适应性;2)充分准备活动;及时补充水分、盐水和维生素B1;3)疲劳时不进行体育活动。4运动创伤的处理原则4.1出血的处理方法4.1.1原则1)判断出血部位;2)判断出血的程度;3)提出暂时止血的方法;4)送伤员到校医务室。4.1.2止血的方法1)冷敷;2)抬高伤肢;3)加压包扎;4)加垫屈肢止血;5)手指直接指压;6)间接指压(如图)。4.1.3注意点1)止血要及时;2)止血用具要清洁、干净;3)止血时要患者冷静,镇定;4)止血后用正确的方法将患者送往医务室。4.2晕厥的处理方法4.2.1让患者平卧或头稍放低,也可稍垫高双下肢,松解衣服,注意保暖,作双下肢向心重推摩或揉捏,以加速血液回流;4.2.2针刺“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促使其苏醒;4.2.3如有呕吐,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4.2.4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4.2.5神志不清或有呕吐时,均不应进食药物、食物及饮料等;4.2.6清醒后可给含糖热饮料,并继续休息、保暖;5运动损伤的防治与恢复5.1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消除运动损伤的最根本办法是预防为主。要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抓早抓小搞好伤后训练。防治多发性和难治疗的损伤为重点。首先是肌肉、肌腱及韧带的慢性损伤。这类慢性损伤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变性。其次是关节软骨损伤。这类伤大都是逐渐劳损性的,如髌骨软骨病中,有68%是因劳损所致,足球踝有64%为劳损所致。这类损伤到目前被认为伤后不能再生,即必然留下永久性后遗性。治疗较困难,因些预防特别重要。5.2运动损伤后的治疗原则5.2.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由于运动员受伤与一般人受伤是有区别的,他需要最大可能地保持已获得的良好机能水平,并防止出现停训症候。因此,伤后要合理安排伤后训练,通过练治结合,更好地促进运动损伤的功能恢复,防止伤后转入正规训练时再伤。5.2.2根据伤情合理运用治疗手段和措施。如除急性骨折、肌肉撕裂等损伤,可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外,主要采用中西药、按摩、针灸、理疗等保守疗法,配合伤后训练进行。5.2.3抓局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营养及全身治疗,如增加维生素B及维生素C的供给等,以改善全身的机能状态。5.3足球运动员的康复训练恢复训练,就是指针对运动员损伤期间身体和心理的训练,目的就是使运动员重新获得受伤前的运动能力。因为足球运动员损伤多为肌肉和骨骼的损伤,恢复训练一般指针对运动员骨骼和肌肉受伤后功能恢复的训练。其实,恢复训练在受伤后就已经开始了。在处理受伤部位时采用冰敷,就可以防止受伤部位肿胀,有利于保证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肌肉损伤如果没有发生严重肿胀的情况下,在24--48小时后就可以进行轻微的活动了;骨骼损伤在24—48小时后也应该开始做静力性收缩,以避免肌肉萎缩。在受伤部位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了。5.4康复训练原则康复训练不仅要恢复运动员受伤部位的运动能力,在康复训练期间也要保持没有受伤部位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因此,恢复训练包括的内容也非常得多,需要认真组织,才能达到使运动员迅速恢复运动能力的目的。5.4.1系统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贯穿运动员受伤后到回到球队中随队训练的这段时间。有着严格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执行。5.4.2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员在受伤后运动能力下降严重,因此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要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的增加训练内容,避免造成受伤部位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