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端午节有很多种叫法,如端阳节、重午节、夏节、五月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诗人等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赛龙舟等习俗。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对楚王尽忠尽责,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可是,他却屡遭小人排挤,被流放。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在五月五日,他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后来这一天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每年都在江上举行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棕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江浙一带,喝雄黄酒也成了一种端午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因为艾叶和菖蒲可以杀菌防病,给人们带来健康。端午节人们佩香囊和戴五彩绳,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也是一个小配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跳钟馗,也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因为钟馗长得凶神恶煞,小鬼们都很害怕,可以驱邪避魔。端午节五月五,是端午,粽叶青,糯米香,龙舟下水喜洋洋。挂菖蒲,戴香包,端午处处送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