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莉2014年8月12日初级养老护理员第五讲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心理)引起老人心理改变的因素一、生理衰老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1)感觉和知觉衰退表现为眼睛老化,听力下降,痛、温觉迟钝,味觉不敏感,睡眠减少,动作不灵活,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2)学习与记忆力衰退,兴趣减少,缺好奇心,不喜集体活动,过目就忘,害怕学习新知识(3)思维与想象力衰退,讲话变罗唆缓慢,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不接受新鲜事物(4)情绪改变易不稳定,焦虑,看不惯别人的言行,喜静,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冷漠,敏感多疑,易自卑、暴躁、易怒、忧郁、不安、孤僻、古怪,不近人情(5)意志衰退,做事犹豫不决,遇事悲观失望、没勇气(6)人格改变,因身体衰老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失去平衡,超我减退,本我突出,出现无视道德随心所欲的变化(7)社会适应性发生改变,易刚愎自用,固执已见,激动引起老人心理改变的因素二、疾病、死亡引起的心理改变人们面对疾病、死亡的第一反应是恐惧的,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情,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如下:震惊—拒绝—气愤—讨价还价—悲伤—接受事实而这段时间处于不同时期的老人他的性格脾气秉性也是有所不同的,易怒,不配合,悲观,抑郁,孤独、四处求医,依赖,不承认事实,到最后无奈接受,消极。引起老人的心理改变的因素二、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1、职业角色转变:导致负面情绪,加重疾病发生2、主角配角转化:权利丧失,听从子女安排,心理失去平衡三、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空巢、丧偶等情况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改变没事做的时候就会挨着瞎想,这时候的老人敏感、脆弱、失望,孤僻,性格变化也容易造成老人与他人的关系越来越僵,甚至对生活可能产生厌恶,作为家人亲属,养老护理人员应主动分析情况,用心开导,让老人从各种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健康生活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感1、失落感2、孤独感3、疑虑感4、忧郁感5、恐惧感6、健忘症7、老朽感8、易生不满情绪、爱折腾个性变化:小心、小气、谨慎、固执、刻板,逞能、多元化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需要不仅是人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也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从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来切实加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人的五个需要层次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一般将需要分为三大层次:即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生理平衡、性等),心理需要(爱和被爱、尊重、道德、美等)和社会需要(交际、劳动、奉献、成就等)。其中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心理需要和社会学满足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情绪状态是否良好关键是看其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一个人的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产生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情绪,反之,则会非常乐观向上,积极追求人生的理想直至成功。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1、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缓解疲劳和保持精神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老化,会有牙齿缺失或松动,肠胃不好等情况,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和卫生,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所以睡眠和饮食是最基础的需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2、安全需要。“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稳定。另外,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财产是否会保值增值,退休金的发放是否准时,稳定等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内心缺乏或事情没有安全感,那么既是物质上在充裕也不会幸福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3、情感需要。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爱情只是人的感情中的一种,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4、适应需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条更古不变得客观规律。对于个体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的变化,再者还有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开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变化,因此适应的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就不得不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环境。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5、独立需要。一般人都认为人到了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很多的当代老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的生活。一项关于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调查显示:只要经济独立,大多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是否选择与子女同住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老人有80%愿意与子女同住;高中程度的老人选择则与子女同住的约有5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只有40%。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独立要求和独立意识越强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更幸福。在许多老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口向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要增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6、自我实现的需要。离开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事业,老人们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无聊和寂寞之中,但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没有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许多的老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是奉献公益事业,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享受退休后的快乐。有些老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能实现的体现,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1、桃花依旧笑春风。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满青春的活力。属于乐观积极型2、事能知足心常惬(qie)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3、草木皆病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类老人属于关心健康型。4、自古圣贤皆寂寞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5、自古孤独一老翁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这类老人属于寻求支持型。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6、老夫卿发少年狂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坚持工作型7、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这类老人属于冷淡型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8、春花早谢亦因我而起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这类老人属于自责型9、怒发冲冠为哪出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这类老人属于愤怒型。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上面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因此老年人应该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不利的心理特征。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头痛、高血压、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癌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养老护理员应对症进行心理疏导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老人完整的自我意识2、帮助老人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3、协助老人继续社会化(社会适应)4、鼓励老人积极参加锻炼,适度参加劳动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灌输健康理念,及时排忧6、掌握个性化护理方式,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如何进行健康理教育1.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老年人对生与死的恐惧2.老人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3.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4.老年人充分认识老有所为的必要性5.指导老人安排好家庭生活,将“代沟”问题处理好6.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宣传健康知识理念只有了解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特征,才能在工作中理解老人,提高服务质量,成为优秀养老护理员,得到老人和家属的认可和尊重,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愉快、幸福!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