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与期末论文班级:中特3班学院:学号:姓名:北京邮电大学I目录第一部分实践教学.........................................................1《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1十八届五中全会观后感.....................................................................................................................2第二部分期末论文.........................................................3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3一、选题背景及意义.........................................................................................................................3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32.1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32.2越南发展的教训经验...............................................................................................................52.3老挝发展的教训经验...............................................................................................................5三、国外社会主义改革对中国改革的重要启示.............................................................................6四、总结.............................................................................................................................................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第一部分实践教学《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北邮图书馆中没查到此书,托人从北大图书馆借到。借书的周折,使得我对这本书由最初的一点点兴趣,发展成满怀期待。翻开扉页,是竖版繁体字,很有些古韵,但阅读难度也较其他书难了许多。开始看正文,才发现并非想象中那般严肃,而是像听长者娓娓道来的一席话,内容虽多,却平铺直叙,透着些哲学意味。《中国历史精神》系1951年春钱穆先生在台北应国防部高级军官组之特约讲稿。书中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许多都是针对当时的问题,然而多年后的今天,书中提及的问题仍存在着,甚至某些问题更加凸显。虽然一直以来,我没有多少历史积淀,以往各种史学著作的叙述风格也全然不合我的口味,但这本书却大不相同,改变了我以往从课本中学习历史的印象。因为作者不再是客观的陈述事实,而是带着品论的口吻。“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我们研究历史,不过是想以史为鉴,但终究还是要照进现世社会,正如作者所言,“人文科学里的时间,有一个生命在,从过去穿过现在而径向将来,它是一以贯之的”。第一章是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让听讲及看书之人,首先有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史学精神,然后才能挽回或者说扳正正在扭曲的价值观,以树立民族自信,在传统的基础上重建家园。之后,作者从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用中西方对照的方式来述说中国历史知识。作者用品论的口吻告诉我们,全盘西化的错误、当时主流价值观对西方的认知错误,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更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中国历史之所以绵延两千年而不断,根源便是一代代继承下来的传统与精神,然而国人却将近代中国的没落归咎于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是错误的。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是由无数个过去化成的,历史是我们无法抛却的存在于我们自身发展的一部分,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演化路径,而是找寻自身的亮点,去伪存真,将传统精华发扬光大。总体观之,不难看出作者试图引领执当代的政者们重视历史的价值。对我个人而言,读这本书最大的印象不是了解到多少史实,而是学习历史的观念有很大改变。我不再认为历史学习很枯燥,从作者这里见识到历史魅力所在,所谓的“以史为鉴”不再是写作文或论文时的引用。这本书引经据典,引用的史实数不胜数,且不限于民族以内、历史范畴。足以看出作者的博闻见识。我看过的历史书籍实在不多,渐渐也希望在这方面有一定了解,正如书中所言“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作者所说的历史认知,对我有着莫大的启迪,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十八届五中全会观后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十八届五中全会进行观看学习,深受启发。会议中明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决遵守坚持人民主体、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六个坚持”的发展原则。下面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感想。一是要增强创新意识。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大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抢占先机和制高点。会议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新诠释。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重要机遇的必然选择。具体到个人的身上,我们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抢抓、善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只有树立责任意识,才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目标。所以责任意识对我们来说,是行动的指南。生活在新时期,应该懂得在职一方,就尽职尽责,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获得个人的良好发展,也才能为集体和国家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三是要树立团队意识。俗话称“众人拾柴火焰高”,无数事实经验表明,只有发挥团队作用,我们各项任务目标才能实现得更快、效果才更明显、质量才更高。不管怎样,发挥团队作用总是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各项战略目标,也必须依赖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发展要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所以,当下我们应该清楚自身工作任务和目标,了解我们团队战略目标,发挥自身团队价值和作用,积极努力拼搏、奋斗,力争如期早日实现。总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一部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政治宣言,是一个既往开来,充满改革精神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学习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顽强拼搏,努力创造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第二部分期末论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苏东剧变以及冷战终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1989年到1992年期间,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16个减为5个,20多个共产党改变为社会党,3千多万共产党退党或者因党消亡而失去党籍。这次剧变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而经历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纷纷寻求变革。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借鉴性理论资源,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在理论学习进程中取得过重要的成绩和进步,也不可避免都犯过一些错误,遭遇过一些挫折,这些都是理论螺旋式发展中的正常过程。从纵向来看,中国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卓有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从横向看,前苏联、南斯拉夫、朝鲜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大量经验,如,以及越南、古巴、老挝等国共产党理论学习的经验,都对中共具有更现实的启示。因此本文将结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谈谈对中国今后发展与改革的启示。碍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唯有力求做到条理清晰。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苏东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取得过许多巨大成就,同时也犯下过重大的失误。“前车之鉴,后车之覆”,这些成就与失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去其糟粕”,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取其精华”则可以指导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2.1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1989年到1992年期间,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16个减为5个,20多个共产党改变为社会党,3千多万共产党退党或者因党消亡而失去党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过分强调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高度的集权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早在1927年,斯大林就已明确宣布,苏联实行一党领导制与“党的垄断”,不容许其他政党分掌权力。在实践中,以党代政成了政治体制的一大特征,党政军权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4集中最终走向了个人专断体制,人民民主权利受到损害,宪法难以起保障作用。如果一味的强调人力的至上性,就会陷入到自我麻痹、自我陶醉、自我束缚的循环中去,就会导致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极左或者极右的情形。苏联的解体,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戈尔巴乔夫抛弃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阶级斗争,过分匆忙的民主改革。在实行民主化时,戈尔巴乔夫做的太匆忙,同赫鲁晓夫相似,他极端急躁,从权威的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从极端集中化向分散的市场经济过渡。意识形态也是苏联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任何大的改革都要意识形态基础,这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弱点,虽然他提出过新思维的口号,但是却并没有创造出任何新思维。(二)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内特权现象泛滥1989年开始苏东剧变,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存在弊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个人专断,长期忽视民主法制,领袖独裁,党内官员勾结,腐败现象日益泛滥,民心逐渐丧失,党群关系逐渐恶化。阿尔巴尼亚前最高领导人阿利雅在回顾与反思中说:“我清楚地知道,霍查后必须进行改革,不能再走老路了。世界变了,我们也应当变”。我的目标一开始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进行改革,因为我始终相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它可以保障人民的社会平等和公正。与此同时,党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低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