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其五千多年的生存与发展历史中,遭受了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尤以洪水、旱灾、地震和海洋灾害为甚(胡鞍钢、陆中臣、沙万英,1997。因此,洪水、旱灾、地震和海洋灾害可以说是中国意义上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首先,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灾害造成严重的社会财富损失,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阻滞和破坏作用。灾害阻碍经济的发展,在局部地区及一定时期内甚至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倒退,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长期性的制约因素。其次,灾害造成经济发展成本上升,收益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一方面,国家不得不加大防灾减灾投入,造成经济发展的成本或代价上升;另一方面,在社会总投入一定的前提下,防灾减灾投入的扩大,意味着发展经济直接投入的减少,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受到限制。第三,灾害往往会造成部分产品的生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正常进行,如农作物歉收、能源短缺,随之而来的部分基础设施所需的原材料生产受阻等,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物价的上涨。物价上涨不仅会直接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间接地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下文以玉树地震为例,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一、玉树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造成了地震灾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对人的伤害,即对人力资源的破坏。第一,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不是一般地减少人口,而是大量减少正在进行社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常使企事业单位在岗人员短缺,其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工人等的伤亡,对一个具体单位的工作损害尤其严重。第二,地震造成许多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家庭的正常生活被打断,老人小孩的抚养成为一项极大的社会负担。第三,地震造成许多健康人变为残疾人,破坏了他们的劳动力。第四,地震危及工厂也一样危及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而地震对教育、科研、卫生事业的影响比对生产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的培养部门,对他们的破坏严重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杨仕升,2004。财产损失包括各种建筑物的毁坏(学校、医院、政府、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工厂厂房和居民楼等,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和农业水利电力通讯设施的损坏,商业设施的破坏,以及地震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危害。另外,因地震造成农业减产和相当部分的工业企业停工停产所产生的损失也应包括在内,旅游业在这方面的损失尤为严重,因为被破坏的旅游资源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恢复,有的甚至是永久不能恢复的。二、玉树地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总体而言,地震灾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无疑是破坏性的,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灾害条件下的经济却不一定表现为负增长。1.对投资的影响地震灾害除减少了当期的生产外,更大的损失在于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毁坏,即对当期的社会财富的存量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灾后重建一定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2.对消费的影响在地震后的较短时间内,震中各县的消费品基本依靠外界援助,灾区消费品存量基本为零,但一段时间后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出现较大增长。个人对于食品的需求是基本稳定的,很难发生较大变化,暂时的救援工作结束后,灾区居民的消费将逐渐恢复。但可能由于食品种类的限制,将会对食品需求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总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地震中伤员的治疗和灾后可能出现的疫情的防御与治疗将使医药需求大大增加。在灾后初期可能通过捐赠、政府救助支出等方式予以解决,但应该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灾区居民自身购买完成,因此,会造成医药需求的一定增长。地震中伤员的治疗和灾后可能出现疫情的防御与治疗将使医药需求大大增加。在灾后初期可能通过捐赠、政府救助支出等方式予以解决,但应该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灾区居民自身购买完成,因此,会造成医药需求的一定增长。由于在地震中灾区居民服装损失严重,除在灾后初期可能依靠捐赠等方式解决部分居民服装需求,大量居民的服装需求必须依靠自身的购买完成,因此必然在短期内形成较大的增长。对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基本不可能靠捐赠、政府救助支出等方式予以解决,只能依靠自身的购买完成,灾后震中各县市对于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出现一种急剧的增长趋势。对住房的需求,除部分灾民由于收入水平很低、需要由政府解决居住问题外,大部分居民应该会通过购买商品房满足住房需求,但必须要注意的是,除非进行迁移,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的限制,而且目前进行住房建设的首要任务还是要解决大部分人的临时居住问题,居民购买商品房很难在2010年度之内解决,但必然会对以后年度的住房需求形成增长压力。对交通工具的需求,灾区居民拥有家用汽车量还较少,并且对于此类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并不是目前灾区居民的第一需要,出现较大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食品和汽车等物品以及文化生活服务外,其余各项需求都将出现明显增长,综合来看灾后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出现较大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受制于居民的支付能力,在现阶段灾区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与地震前相比,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很难出现明显的增长。因此,虽然以上各项主要需求都将出现明显增长,但这种增长所带来的后果更多的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不是消费总量的急剧增加(虽然总量也会增加,即居民可能减少文化生活服务等消费而增加商品性需求,尤其是医药、服装、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三、玉树地震对区域产业的影响1.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此次地震主要对灾区的粮食生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短期来看,重灾区粮食重新恢复生产和粮食运输难度都比较大,供需状态在短期内比较紧张。更严重的是由于地震而导致耕地绝对量有所减少,地震伴生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对耕地破坏性很大,而这些受损耕地在短期内很难重新恢复。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地震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也首先表现为由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其次是在重建的过程中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拉动机械制造业和建筑建材行业发展。近期内灾区对倒塌建筑物的清理拆除工作将会增加各种机械的需求,带动相关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在灾后重建当中,又将面临着大量的房屋、公路、桥梁等的修建工作,因此会增加土方和混泥土建筑钢材、水泥的需求,从而拉动受灾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建材行业发展。3.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旅游业的影响。玉树地震对青海省内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行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地震使青海旅游景区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后,不仅当地居民的出游需求将会受到抑制,而且全国其他地方的游客出于安全考虑也将回避灾区景点,选择青海省外其他的优质景点作为出游的替代品。因此,一定时期内玉树区域的旅游业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玉树地震在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其赢得了机遇,即发展灾害旅游业。灾害精神文化与灾害景观相结合,具有比“单纯”的物质景观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大的吸引力(桑琰云,2003。因此,唐山地震纪念馆等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所以玉树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发展灾害旅游业。四、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负面影响的思考1.地震是天灾还是人祸如果说地震是天灾的话,那么当一座座坍塌成废墟的建筑摇身变成城市的坟墓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是否也是人祸?玉树地震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数以千亿的财产损失,这一切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屋倒塌。对地震的挑战,成功的应战应该属于我们的邻国日本,其标志是地震的死亡人数越来越低,房屋倒塌越来越少(表1。自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14万人死亡后,日本地震的死亡人数陡然下降,无论多大的地震,死亡人数再没有超过一万。遗憾的是,我国虽然度过了一次次大地震的危机,但却是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没有把灾害应该产生的收益变成收益,这也许是今后我们更加注意的地方。如果依然如此,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玉树地震为例宁夏大学人事处成文浩[摘要]玉树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和区域就业三个方面分析了玉树地震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构建和完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系统,能够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区域经济玉树地震(下转第803页若干年后再一次强烈地震又会造成极其重大的人员伤亡。表1日本部分6.5级以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资料来源:单之蔷:《祖国的另一面:多灾多难》,载《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2.构建和完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应急机制是指为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危害而建立的应急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是应对给人类生存和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威胁和灾难性后果事件的控制系统,是国家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和技术性灾害等防御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灾害应急机制的研究,发达国家普遍将其先进的危机管理理论直接应用于危机管理实践,并依据各自的国情和国力,根据自身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建立起了相对完备而又形态各异的灾害危机管理机制。我国政府在此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而且多是局部性的、行业性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形成了不同的灾害应急管理模式,此次玉树地震受灾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针对灾害建立更加有效的应急机制迫在眉睫。首先,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灾害基础性研究,建立快捷灵敏的灾害信息管理和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其次,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加强法制研究和建设,实现灾害危机管理法制化。再次,完善多元治理的灾害应急管理模式。政府不是万能的,有效的危机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乃至国际社会等的共同参与,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要求,也是政府力量有限性本身的内在需要。因此要充分调动全社会齐心协力地参与,追求一种公私合作,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治理模式,玉树地震中的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和国际合作就是这种多元治理模式的表现。3.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系统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系统指通过采用统一的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的平台,整合城市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从而保障城市公共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王月雅,2008。无论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还是南方雪灾中,都充分显现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作用。近年来,自然灾害出现增多、频度加快的趋势造成的损失日益加重。一次次突发事件给城市敲响了警钟,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使信息及时在城市各部门间共享,并迅速集合各部门的力量快速处理事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成为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参考文献[1]桑琰云,高玉山等.《灾害旅游资源探讨》.《灾害学》,2003年第6期.[2]单之蔷.《祖国的另一面:多灾多难》.《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3]杨仕升,苏毅之,秦荣.《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4]胡鞍钢,陆中臣,沙万英等.《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5]王月雅.《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迫在眉睫》.《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第6期.年份地震发生地区震级死亡人数(万人1923关东8.314.01927丹后7.90.31933三陆8.10.31946南海道8.00.11948福井7.30.11995神户7.20.62004新澙6.80.004(上接第801页图3不同处理对鸡冠花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不同处理对鸡冠花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0.1%硫酸锌(A、0.1%硫酸锰(B和0.03%硝酸锶(D处理鸡冠花,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皆降低,而0.03%硫酸铜(C处理的鸡冠花丙二醛含量略有升高。2.6不同处理对鸡冠花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图4不同处理对鸡冠花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图5不同处理对鸡冠花质膜透性的影响由图4可知:与清水(E相比,其它四种处理均能增强鸡冠花过氧化物酶活性,且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差不大。浇灌0.1%硫酸锰(B对增强鸡冠花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