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存在的民生问题于佳利(机械工程学院,学号:12012160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一般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民生问题,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也给我国的继续发展带来了阻力。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究竟是哪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呢?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当代中国还是古代中国,我国还是外国,民生问题一向是各个政府所关注的。所谓民生,从狭义上说就是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第一个层面的内容: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本文所探讨的民生问题,主要是指第一层面的内容。原因在于民生问题上述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即: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而我国当代民生,尚处于第一层面。可见,解决好人民的问题,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所以说,民生问题是发展中第一需要解决好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一些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并日益严重,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劳资矛盾日益严峻、流动人口与固定居住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城乡发展与地区发展的严重失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失衡等等。首先,要提的是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注重鼓励先富而忽视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项政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现在,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据调查,目前中国百分之二十的富人掌握着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甚至更多。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现象也日益普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47,远远超出了国际基尼系数的警戒线,这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第二,是劳资矛盾日益严峻和劳动关系严重失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越来越占据强势的地位,因为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流动到一些劳动成本低的地方去。但是劳动者却不能自由流动。如此一来,资本就占据了主动地位,而劳动者占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的政府也越来越注重招商引资而轻劳工权益的保护。于是,资本的势利在逐渐膨胀,而劳工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在我国,我们不仅看到了劳资之间的利益分歧,而且发现劳资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已经处于失衡甚至是严重失衡状态。如雇主可以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现象甚至具有普遍性,许多劳动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护,许多非国有单位不参加社会保险等等,都反映了强资本弱劳工格局在我国已经形成。劳资矛盾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最普遍的社会矛盾之一。第三,就是流动人口和固定居住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个矛盾是由我们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导致的冲突引起的。我们传统的户籍制度相当于画地为牢,没有一个地方的户籍,在那个地方就很难生存,不能享受当地的很多优惠政策。因为人都有自利的倾向,群体也不例外,人们一般会选择有利于自己和自己的群体的政策和措施。一个地方的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本地市民的利益,而不是那些流动的外来人口,更不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很多地方的政府解决市民失业问题的政策就是限制外来流动人口限制农民工进城。所以,农民工受歧视就成了很普遍的现象,他们在那个地方过着岌岌可危的生活,他们的住房问题没有人解决,他们的看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在义务教育早已普及的今天,他们的孩子由于户口问题没有地方上学。他们使用了当地的资源,但是他们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一个城市如果一直靠这种方式发展迟早是要出问题的。流动人口与固定居住人口这两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纠纷越来越明显,这些矛盾不仅表现在经济利益上,在社会权益、政治权利方面也有所表现。长期以往,只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的健康长久发展。第四,是城乡发展与地区发展的严重失衡。这是由公共资源配置长期失衡导致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小,那时候城市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而农村由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样,一个停滞一个发展,差距就逐渐缩小了。然后一直到现在,国家的政策取向就是长期向着城市,甚至是乡村支持城市,结果就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城市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牺牲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而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不断向城市倾斜也使得“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的边缘不断向农村扩展,一些污染比较大的企业也统统搬到郊区或农村,于是很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只得到一点点补偿金。无路可走的他们又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成为众多农民工的一员,继续在城市受剥削与压榨并孜孜不倦地继续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还有就是长期的经济区域倾斜政策所导致的中国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东部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西部地区越来越落后。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家政策都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在当时计划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比较明显的时候,国家政策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很多东部沿海城市几乎是一夜崛起。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重演,政策的调整虽然能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就像西部大开发,就是为了缓解东西发展不平衡,不可否认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现在的事实是东西部的差距并没有因此而缩小,政府的经济政策仍然偏向东部。城乡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但改革开放以来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失衡。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商品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道德的重建,企业与公民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近几年,我们在不断地提诚信这个问题,要求建立诚信机制,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太缺乏诚信了。我们看到了我们现在处在了一个道德或者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惟利是图的倾向,这是不利于我们国家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些企业主和商人甚至是政府官员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惜顶风作案,做出损害他人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比如广西南丹事件,八十多位矿工死掉,矿主与地方官员却勾结起来一起隐瞒,直到记者暗访才得以揭露。还有现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者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维护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除了利益驱动使然外,道德、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也起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以上问题只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存在矛盾,而合理地解决矛盾也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如今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共同努力,携手共建,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得到缓解和解决。人与人、人越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协调,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参考文献[1]郑功成.《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邓伟志.《和谐社会笔记》.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3]徐华,温旭琼,陈晓江,黄云莉.《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