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的智慧主讲:文新学院张勋宗第四章老庄的智慧讲授内容第一节老庄其人其事第二节道家文化精髓第三节老子智慧之实用第四节庄子之生存智慧第五节老庄智慧的总体评价第一节老庄其人其事一、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一书共81章。其中《道经》37章;《德经》44章。该书并非老子个人所写。该书成书时间在一两百年以上。但能反映老子的基本思想。该书是道家的第一部经典。《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二、道家奇人庄子庄子,姓庄名周,生于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庄子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一生贫寒,曾卖草鞋为生,赊米下锅。庄子所处时代,列雄争霸,天下昏暗无道,庄子辞官归隐,宁愿过贫困生活。楚威王曾使厚币迎之,并许以为相,他笑而谢绝,宁肯游戏于污泥之中以自快。他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道家经典之一《庄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该书也非庄子一人所著。研究庄子以内篇为主。第二节道家文化精髓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有一定的差异,但“道”有几个基本的特征却是各派所公认的。一、道为万物之源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就是一个“道”字。“道”为万物之宗,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老子研究了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提出“道”为世界最初根源的学说,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设定的道产生万物的秩序。道为万物之源,而自身却不再有源。二、道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又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里老子是把“道”作为字宙万物存在的根据。庄子也提出了“本根”的概念:“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是宇宙的最高根本,万物所以存在的根据。(三)道效法自然的品格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曰: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四、道是无形的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先。”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五、道确实存在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六、道之辩证法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且“周行而不殆。”庄子也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是谓天均。”老子又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庄子也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第三节老子智慧之实用一、老子的政治智慧:“法自然”、“处无为”老子所处的时代是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的社会。如何在变幻不定的社会,灾祸随时都可能降临时做到趋利避害、保全性命,老子的总原则是:“法自然”、“处无为”。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应参入外界意志去制约它。因为天道“自然”,所以人道就要“无为”。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二、老子的处世哲学之精要(一)为人处世要宽容柔和,不要争胜好强老子曰:“知常容,容乃公。”又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他提出待人要“兼而不刺。”并认为:“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报怨以德。”“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粱者不得其死。”老子认为,立身处世应效法“水”:柔弱、处下、居后、不争。“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喜欢用“水”做比喻,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二)为人处世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清心寡欲的方法,仍以“无为”态度行之,以顺其自然为要。他倡导“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具体举措是“去欲、尚俭、知止。”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为人处世要知雄守雌,和光同尘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认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怎样做到“和光同尘”?老子说:“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三、帝王南面之术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老子提出了治理天下的四大中心价值:“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四类统治者。“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最高明的统治艺术。老子认为世人之所以追名逐利,争斗不已,就是因为心中有贪欲的存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提出抑制贪欲的具体建议有三条:“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了实现这三条政策,他的具体措施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声,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四、老子的管理哲学老子的“无为”思想被较多地用于企业管理。“天道自然”式的管理;“上善若水”式的管理;“无为而无不为”式的管理等模式。在日本“清静”、“无为”等警语被企业界广泛应用。总之,老子热爱生命,反对争斗,主张长生,所以老子哲学是生命哲学。老子为了保存生命,委曲求全,甚至苟且偷生,老之哲学又成了活命哲学。老子为了活命,又要装出一副难得糊涂的样子,老子哲学又成了混世哲学。小结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道德经》是一部什么经典?2、何为“三玄”?3、“道”的特征有哪些?4、老子政治智慧的表现?5、老子为人处世的哲学?6、“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现代意义?第四节庄子之生存智慧一、庄子式的自由:游乎尘垢之外,且无所待而游于无穷《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庄子希望遨游于“尘垢之外”,并且“无所待而游于无穷”。他认为,要排除一切功名利禄,忘却自我,方能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只有“道人”能够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二、庄子顺随自然之无所作为的“无为”观庄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的“无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绝对不违反天命的无所作为;二是与世无争,顺世主义的“与物俱化”;三是不为世用,以无用为大用的保身主义。三、庄子内直外曲、“与时俱化”的人生价值观庄子在《知北游》篇中假托孔子之口说:“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提出了内直、外曲,外化、内不化,以及“与时俱化”的处事原则。四、庄子韬光养晦的无用之大用庄子在《人间世》中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在《逍遥游》篇中记载:“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客得之,以说吴王,裂地而封之。此无用之大用哉。”五、参破生死的达观人生“齐物论”是庄子哲学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庄子把物我、聚散、是非、生死、安危、荣辱、得失、美丑、高下等都视为同一。其意义有二:一是使人的精神可以超越是非得失、生死荣辱等的限制,全面解脱出来。二是铸就了庄子怀疑主义的批判武器,对社会人生、权威信条具有天生的否定力量。鼓盆而歌《庄子·至乐》载:庄子在妻死后鼓盆而歌。他认为人之生死犹如“春夏秋冬四时行也。”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化而已。《庄子·知北游》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大宗师》曰:“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六、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庄子在《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秋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大宗师》:“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第五节老庄智慧的总体评价一、老庄智慧中的消极因素◆“不敢为天下先”、“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等居后不争、不思进取的懈怠思想;◆“穷达、贫富,命之行也”、“我违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等宗教迷信、保身养性思想;◆“常使民无知无欲”、“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知为孽”,不提倡“举贤”、“任知”等愚民思想。二、老庄智慧中的积极因素◆顺其自然,遵循规律则无所不能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老庄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告诫统治阶级“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面对功名利禄要“去甚、去奢、去泰”,尽可能的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在为人处世中不要与人争锋,因为“强梁者不得其死”,而“柔弱胜刚强”。◆与人相处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报怨以德。”当代西方流行一句话:老子是国际性的。老子的《道德经》是当今除《圣经》以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老庄思想将成为我们消化、吸收异质文化观念的桥梁、思想的通道。只要我们以道家出世之精神,必将成就儒家入世之事业。小结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庄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之含义?2、庄子“有用”和“无用”之现代意义?3、庄子“外化内不化”的处世哲学?4、老子和庄子“无为”思想的区别?5、庄子参破生死的积极意义?◆《庄子》精读八典一、视权贵如腐鼠二、宁做自由之龟三、是贫穷,不是潦倒四、视钱财如粪土五、庄周梦蝶六、知鱼之乐七、坎井之蛙八、庖丁解牛一、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宁做自由之龟《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三、是贫穷,不是潦倒《庄子·山木》载: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四、视钱财如粪土《庄子·列御寇》二则故事:★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
本文标题:1.老庄的智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