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眼与视觉泪腺一、眼的结构眼睑眼球睫毛看一看: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眼眼球附属结构眼睑睫毛泪腺二、眼球的结构晶状体视神经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巩膜房水角膜虹膜睫状体眼球壁内容物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眼球外膜:中膜:内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镜头瞳孔底片视网膜暗箱的壁晶状体光圈脉络膜思考: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结构分别相当于人眼球的哪些结构呢?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三、视觉的形成三、视觉的形成视网膜(物像)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视神经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光线角膜瞳孔正常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四、近视和远视近视矫正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矫正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2020/6/1913近视2020/6/1914远视五、预防近视:提倡“三要四不看”你知道“三要”和“四不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二要: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三要: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一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二不看: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三不看:不躺卧看书。四不看:不走路看书。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讨论:晶状体、房水、玻璃体角膜:透明巩膜:白色、坚固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小结:内容物:眼球壁眼球(主要)附属结构:外膜中膜内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虹膜:中间有瞳孔脉络膜:营养眼睑泪腺睫毛眼的结构课下探究,任选一内容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我班或我校同学的近视情况与对策。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为盲人献爱心读一本好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生命,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耳与听觉快速阅读书第84、85页的内容,学会耳朵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哪些功能?一、耳的结构与功能自主探究你说的对吗?耳廓外耳道外耳位听神经半规管前庭耳蜗内耳鼓膜听小骨鼓室中耳咽鼓管锤骨砧骨镫骨听小骨动手实践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耳外耳中耳内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播声音鼓膜:鼓室:听小骨:产生振动咽鼓管通到咽部传导振动半规管前庭耳蜗: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内有听觉感受器二、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鼓膜)→()→()→()→()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耳廓外耳道锤骨砧骨镫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的形成三、耳的卫生保健拓展创新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爱心体验请看资料:向阳小区中生活非常困难的聋哑人的事例,并附有住址和联系电话。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嗅觉与味觉(2)学生活动——探究闻气味的正确方法糖水盐水醋黄连水方法一、用手扇一扇,让气味分子经过鼻子。(2)学生活动——探究闻气味的正确方法闻一闻实验台上的橘子,是否闻到了一股味道?划破橘子皮,味道是更加强烈了还是更淡了,还是差不多一样?如果味道更浓了,你认为什么造成的?(2)学生活动——探究闻气味的正确方法从超市买来柠檬片,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将柠檬片浸泡在热水中,味道变浓了,还是变淡了?还是都一样?如果味道变浓了,你认为什么造成的?以上这些活动用的时间不会很多,大约十分钟。一是为了探究对不同的物质有不同闻气味的方法。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闻气味时要设法让气味颗粒在空气中传播,然后通过我们的呼吸才能嗅到气味。(3)学生活动——观察舌的表面味蕾1、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观察的机会。同学之间两个人互相观察,看到舌的表面有一个个小的突起,就是味蕾。2、说明我们就是通过味蕾感知各种味道的。(4)提出问题——舌表面的味蕾对味道的感觉一样吗?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可以按照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体验性的探究,交流和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分析得出结论。(5)学生活动——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也可以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探究:用棉签浸液体,然后在整个舌面均匀涂一遍(用过棉签丢在废液杯中)。闭上嘴巴,约几秒钟,感觉什么部位味道最强烈?喝一口水,漱漱口,再尝另一种液体(漱口水自带,一定是纯净水,漱完口的水吐在废液杯中)。学生交流不同的人对同种味道的感受是不同的。同一个人的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只有选择和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感觉体验(苦)(酸)(酸)(咸)(咸)(甜、咸)舌尖舌根前两侧前两侧后两侧后两侧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为设计一个探究问题的梯度,突出科学探究过程;二是在了解舌是通过味蕾感受味道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进一步探究舌能够感受到什么?感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这样使课堂探究过程有深度的思考。说明:做实验前一定将手洗干净;我们使用的液体无毒害作用;科学家通常不会品尝他们的实验溶液,但是经过训练的味觉专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确实需要直接品尝味道;对学生提示——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6)学生活动——探究嗅觉与味觉的关系设计实验过程如下:1)当你捂住鼻子,嘴里的巧克力豆的味道和平时相同吗?2)当你不捂鼻子,发现味道有什么变化?3)当你不捂鼻子时,你发现是吸气时还是呼气时的味道更浓一些?4)怎样解释这些现象?方法闭上眼睛,由同学让你分别尝两种署片,辨别味道?用手捏住鼻子,然后闭上眼睛,再请同学把署片放在舌头上,辨别味道?(7)提出新问题如何用所学的嗅觉和味觉的知识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展开联想,学以致用,以便使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五、训练与评价1、人们喝中药时用手捏住鼻子,为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让学生运用嗅觉与味觉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P/8的练习1是运用味觉的敏感区来解决问题从三个层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一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二看学生能否清晰表达;三看学生能否说出问题中的简单道理。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增加气味挥发,鉴别气味;固态的食品先取一小块,用手捻碎摊开,增加气味挥发,鉴别气味;先鉴别气味清淡的,后鉴别气味浓重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鉴别前禁止吸烟,吸烟影响嗅觉的灵敏度。(一)鉴别食品的气味吸烟影响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有害健康!(二)鉴别食品的味道食品处在20℃--45℃之间鉴别,避免温度的变化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食品样品鉴别时,中间必须休息,每鉴别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三)鉴别酒的香气要求每次嗅闻的距离尽量一致,不可时近时远;吸入气体量也要一定,不可忽大忽小;嗅闻时,只能对酒吸气,不要对酒呼气。先闻后喝(四)鉴别酒的味道开始品酒时量要少,不可大口饮;每次的入口量要求基本一致;饮后将酒布满舌面,仔细品味其特点;最后加大饮量,检查回味,反复3次即可定局臭豆腐,少数人吃起来香,所有人闻起来臭。闻香味要当心花粉过敏触觉与温度觉瞎子摸象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有一次,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国王,“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地摸索和思量起来。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一、触觉触觉的定义: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活动: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知识准备:如果皮肤上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同时受到接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两个点”;当受刺激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减小到一定值时,引起的感觉会是“一个点”。我们将触觉所能分辨的两点刺激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触觉的“两点阈”。两点阈值的大小可以说明触觉的敏感程度;两点阈的存在也能反映出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式分布的情况用两个大头针的针尖同时轻微刺激皮肤上的两个邻近的点,由被试者说出来是否为“两个点”刺激;每次测试都先确定好两个针尖的距离,当被试者不能明确判断为“两点”时,此即为该部位的两点阈值。选择不同测试部位,比较测试结果。检测方法:要注意的问题: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每一刺激作用的时间不要持续1S以上。1.准备测试用针两个、毫米直尺一把、记录用纸和笔等。两个同学一组,相互轮换做测试者和被试者。2.选择不同敏感性的测试部位:(1)手指间;(2)手掌侧;(3)手背测。3.开始测试,先使两点距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分别得出阈值后取其平均值,记为该部位阈值。4.整理实验数据,将测试结果填入下列表格:方法步骤:触觉两点阈测试结果(被试者______测试者______)测试部分手指间手掌侧手背测两点阈值3~8mm8~12mm30~40mm总结归纳: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背侧面触觉敏感,敏感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密度高,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也多。二、温度觉温度觉的定义: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探究活动: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提出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1、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2、3号水槽,然后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左右)水,2号加入高于室温5℃的水,3号加入高于室温10℃的水。2、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持续10S左右;然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这时注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3、小组同学分别做上述实验之后,交流各自的体验,看彼此的说法是否一致。4、记录实验结果。方法步骤:1号2号3号右手感觉左手感觉温冷冷温现象分析:(1)左手皮肤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2)右手皮肤温度低于热水温度,人觉得温;(3)1~2S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皮肤温度低于温水温度,人觉得温;右手皮肤温度高于温水温度,人觉得冷。总结归纳: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温”;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升高)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冷感受器和温感受器在皮肤表层中均呈点状分布,温度感受器在面部、手背、前臂掌侧面、足背、胸部、腹部以及生殖器官的皮肤比较密集。冷点多于温点,在面部的皮肤每平方厘米约有16~19个冷点,温点的数目比冷点少4~10倍。在一定范围的温度内,两种感觉表现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在发生适应时,对温度刺激的敏感度明显降低。热感受器的适应只需几秒钟,但温觉的适应则需几分钟以上,可见人对温的适应并非完全决定于温感受器,而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功能参与。在热天澡盆内水温为28℃时,初进入时觉得冷,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适应,这种现象决定于人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别。所以,对于冷、温的感觉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