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资料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地:*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居民点规模: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有效库容(V有效):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即水库的供水量。*死库容(V死):放水涵洞以下的库容,其大小取决于水库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沉淀泥沙和水库养鱼等因素的要求。主要满足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所要求的引水位高程,以保证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设计流量具有的最低水位。*耕地规划:是对耕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耕地规划:是对耕地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土地整理:是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整治: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影子价格:(PPT)指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可以通行的某种商品价格的估计数。它是项目分析人员根据某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按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可能择机牺牲的代价估计的。影子价格反映世界范围内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经济中的真实价值。(书)是参加生产的资源在最优配置和利用时所应得到的价格。*净现值(NPV):指在贴现率已定的条件下,贴现后的资金流量的总和。净现值NPV=PB-PC(PB为效益贴现值,PC为费用贴现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作出部署和安排的中期和年度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和下达控制指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宏观地指导和约束人们有计划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行政调控措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检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的深入而变化土地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土地是重要的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土地与土壤、国土、环境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处于地球表面的一定幅度三维空间之内,以土壤、砂砾、岩石、矿物、水、空气、生物等为基本要素,处于不同地质地貌水文状态,而且受到人类活动持续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经济学注重从人与土地的关系理解土地;规划学注重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土地】二、土地功能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①生产(养育)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②承载功能: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③仓储功能: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三、土地的特性P8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二、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三、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区别相关规划区别联系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国土规划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第三节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结合近几年现象进行分析)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我国人均土地(12.59亩)、耕地(1.28亩)、林地(8.17亩)、草地(3.01亩)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995年资料表明,全国28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有666个,占23.7%。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平衡土地垦殖系数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垦殖系数在省际差异明显,最高62.9%(上海)、49.9%(山东)、最低0.8%(青海)、0.2%(西藏),极差77倍。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复盖率极低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6公顷),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森林复盖率省际差异明显,最高57.8%(台湾)、48.5%(福建),最低0.9%(新疆)、0.3%(青海),极差193倍。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耕地质量下降;(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沙漠化严重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逐渐减少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看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潜力分析;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第五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1、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按规划时间分为: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期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规划3、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在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了解):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第一节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地租和地价理论(一)理论核心地租的原意有报酬或收入的意思。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有组织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所有权的出现而产生的。1.西方经济学家的地租和地价理论威廉.配弟: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土地价格是购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总额。《赋税论》亚当.斯密: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国富论》大卫.李嘉图:地租仅只是为了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金额。《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杜能:地租不是劳动和投资的产物,而是田庄所处的位置和土地性质的偶然优势带来的。地租不是价格的原因,而是价格的结果。2.马克思地租和地价理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地租有不同的类型,即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地价理论,土地价格是虚幻形式的价格,是没有价值的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级差地租)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二、土地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简介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取决于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ª¡ª杜能圈。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工厂区位的选择取决于原料地、劳力和集聚三个因素。其最佳位置总是趋向于最低成本效果。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论:城镇的空间布局规律。(二)理论指导意义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三、持续利用理论人类可持续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但可持续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以下过程:(一)持续利用理论的核心思想1.可持续性。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1.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2.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四、生态经济理论(一)生态经济学及其思想1.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2.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1.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