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日本航空会长稻盛和夫承蒙刚才主持人的介绍,我是稻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日本航空公司,向长久以来给予我们大力协助的首都机场集团的各位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接下来,我还要对这次邀请我的首都机场总经理董志毅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董先生对我的经营哲学、经营管理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共鸣。大家知道,我在快满八十岁的时候。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出任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从去年二月开始,正式担负起重建日航的任务。迄今为止,我创建了京瓷和KDDI这两家不同行业的企业,这两家合计,销售额已逼近五万亿日元。我虽然有带领这两家企业成长发展的经验,但对于航空运输事业来说,我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到底该不该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呢?我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但是没有一个人赞同。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你已经如此高龄了,不要再接受这种挑战了”。但是,一方面由于日本政府的强烈要求,另一方面,拯救日航或许可以促使低迷的日本经济好转。相反,如果日航二次破产,将会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另外,在重建日航的过程中,不得不辞退部分员工,但应该保住留任的多数员工的饭碗,这种侠义心在我头脑里占了上风,促使我不顾高龄和外行的身份,不自量力,接受重建日航的使命,毅然就任董事长,这是去年二月的事。刚才提到,有关航空运输业的经验和知识我一点儿都没有,当然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重建日航,我能带去的只有“哲学”和“阿米巴经营”。就是说,我在心里作了决定,要用我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体制”来重建日航,而这个“哲学”和“体制”,可以说就是我打造京瓷这个企业的“原点”。我与京瓷的两位董事一起来到日航。一开始做的工作,就是用“哲学”来转变日航干部员工的意识。我把企业干部们召集起来,连续由我亲自给他们讲课,还给他们播放我过去讲话的DVD,请他们集中地学习我的经营哲学。这种以企业干部为对象的研修会在集中实施的过程中,开始时日航干部们对我的经管哲学有一种陌生甚至抵触的感觉,但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他们逐步加深了对哲学的理解。经营哲学在向日航干部渗透的同时,为了扩大这种哲学的影响,我开始对普通员工进行教育。考虑到在工作现场第一线为客人服务的员工,他们的意识如不改变,公司还是搞不好,因此,我亲临现场,直接与员工们交谈。通过经营哲学的教育来谋求整个公司的“意识改革”。这样做的结果,员工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员工们的进步,公司的业绩也获得了飞跃性的增长。今年3月底日航的年度决算,虽然是破产后第一年,但销售额达到了13,622亿日元,营业利润达到了1,884亿日元,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好的业绩。我认为,我们在成绩面前一点都不能自满,今后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营体质。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引进由我创造的所谓“阿米巴经营”的经营管理方法,就是分部门的独立核算制度。根据我长期的经营经验,建立详细并及时了解经营实绩的体制,让全体员工以这种实绩数字为基础、思考如何改善经营,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发挥聪明才智,这对经营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从今年4月开始,引进了这样的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把航空业的收入来源、即各条航线的核算及时搞清楚。也就是说,这种体制能让我们在第二天早晨就能掌握昨日每条航线,乃至每个航班的收支状况。确定每条航线的负责人,以他为中心,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同时,动脑袋想办法,千方百计为提高各航线的收益做出改进。特别是现在,受到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乘客大幅度减少,在如此严峻的考验当中,我们就是要通过导入“阿米巴经营”这一管理会计系统,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体质,逆流而上,争取早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实现日航的重新上市。为达到这个目的,今年我仍要继续努力,哪怕拼上老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今天受董总经理之托,我想讲一讲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企业经营者应该持有的哲学,应该与员工们共同拥有的哲学。我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为题,来论述这个哲学的一个侧面。如果我的讲话能对诸位在机场的经营管理方面有所启示的话,我将感到非常荣幸。从年轻时起,在认真生活、专心工作、亲身创业的过程中,我想出了一个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也就是说人生和工作的结果,用上述三要素的乘积表示。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每个人都走着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为何人生境遇差别如此之大”我感到不可思议。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上述这个方程式。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可是,果真如此的话,只有生下来就头脑发达,四肢强健的人才能取得成功,那上天也未免太不公平了。事实并非如此。人的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这个人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似乎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我在青年时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大学,绝对不是才能出众的人。为了鼓励自己奋发图强,我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经营的成败。不管能力是否出众,只要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地去生活,充满热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或许是为了自我激励,青年时代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可是,今年我已经79岁了,回首近80年的人生之路,回顾自创业至今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对于这一点,我已经深信不疑。在人生和经营中,“能力”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即使在能力上没有过人之处,只要一丝不苟、拼命工作,认真生活,充满热情,那么,人生和工作的结果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我坚信这个道理。公式中的几个要素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仅仅是能力和热情相乘,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差别。举例来说,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器制造商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只念过小学。他的人生是从在自行车行当学徒工开始的,吃尽了各种苦头。可是松下先生却给人生和经营都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他所创造的成绩和普通人相比,存在着几何级数的差距。正因为热情和能力这两个要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才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差距。至关重要的是,热情和能力的乘积,还要与“思维方式”相乘。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哲学,也可以叫人生观、判断基准、人心中抱有的思想、人所持有的价值观。这些说法综合起来,就是我所说的“思维方式”。说到思维方式,从恶的“思维方式”到善的“思维方式”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幅度。比如说,偏激地看社会,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就索性做小偷、做强盗。那么这个人越是有能力、越是有热情,就越会成为大恶巨恶。所谓黑社会头子,就是如此。持有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就会迥然不同。就是说,“能力”、“热情”的幅度都是从0分到100分,而思维方式的范围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也许有人会想,“有一丁点负面的想法没关系吧”。可事实是,哪怕只有一点消极的想法,结果全部变成负值。因为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思维方式”哪怕只是负的1分,结果都变成负值。并且越是热情足、能力强,就越会造成大的负面结果。另外,如果是带领众多下属的领导人或经营者,那么造成的负面结果,就不仅把自己,也把周围的人带入不幸。所以,通过这个“人生方程式”,我产生以下一些想法。我没有杰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才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热情,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正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才要加倍于人地勤奋工作。同时,掌握比常人更优秀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优秀的哲学、卓越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或者正确的判断标准。为此,我努力学习孔子、孟子、阳明哲学等中国古代典籍,同时钻研佛陀教诲的宗教的精华,努力把这些圣贤们的哲学根植于自己的心中。我们在生活和经营中,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这个时候我们会对照自己持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进行判断。这样的话,作为判断基准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正确与否,卓越与否,结果将大相径庭。越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就越容易忽视自身所持的“思想”、“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创造现代文明的不是别的,却正是人类的“思想”。自人类诞生在地球开始,有几十万年的时间我们一直过着狩猎采撷的生活。和其他的生物一起生活,靠采集山野间的食物、捕猎野兽而生存。可是,由于那种生活非常受制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终于人类开始转向畜牧农耕生活。食物短缺、漂泊不定,这样不稳定的生活养不起部落,些许的气候变化就会招致饥饿。因此人类通过开伐森林、畜牧农耕来确保得到足够的食粮。自从踏入畜牧农耕的生活,“想再多收获一点”,人类的这种想法,这种欲望日趋强烈,于是钻研创新,培育出新技术,人类源源不断的进化。比如说,“好想飞上天空”这种强烈的“愿望”,最终促使人们研制成功飞机。也就是说,首先有了想要更多、想要更丰盛这种“想法”,才带来了技术的进步、促成了人类的发展。现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全部都是人类梦想成真的写照。“想法”、“思想”这种东西是如此的重要,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却总是轻视它,认为只有知识和技术才是重要的。这个问题无论在人生中,还是在经营企业中,都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不仅向日本,而且向全世界强调“思想”,或者说哲学的重要性、必要性。是否持有优秀的“思维方式”、“思想”,这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经营也一样,企业业绩乃至企业寿命全部取决于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维方式”。当然能力也是必要的。近年来日本有这样的例子,某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发挥了杰出的能力和才智,也具备充沛的热情,加上借助IT技术,他的公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这位企业家最初所持的“思维方式”就是扭曲的,所以不久他本人和他的公司都受到社会的谴责,走向没落。我想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有吧。也就是说,能力是重要的要素,但是仅靠能力并不能保证成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即使靠能力成功的人,归根结底不过是昙花一现,仅靠能力决不可能维持长期的繁荣,因为那人所抱有的“思维方式”有缺陷。那么,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世间的伟人、圣人们倡导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我认为,这些伟人、圣人们,他们自己的心灵处于何种阶段,决定了他们所倡导的哲学的水准。经营者持有的哲学亦是如此。不同的经营者,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在京瓷、KDDI的经营中,在日航的重建中,我都反复倡导被称为“philosophy”的我的“思维方式”、经营哲学。我的这种哲学,是约束自身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克己的信念。。比如说,“贯彻完美主义”、“持续脚踏实地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绝境”、“有言实行”、“持有渗入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认为已经不行时才是工作的开端”、“成功之前不言放弃”等等,都要求严格自律的生活态度。为什么我要在企业内强调如此严格的哲学呢?这里面有一个究竟要把自己的企业引向什么高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谋求大的发展,觉得企业规模“差不多”就行的话,那么有一个宽松的哲学就可以了。但如果目标是进入世界优秀企业之列,那么,就不能不具备带有克己主义色彩的严格的企业哲学。我曾作过这样的比喻:首先要决定我们“想要攀登什么样的山?”学校为郊游而组织的登山,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同样叫登山,性质完全不同。瞄准的目标不同,所需要的准备也截然不同。要爬上附近的小山,轻装就可以。如果要攀登世界最高峰,就必须备齐相应的重型装备,经过严格的训练、做好万全的准备。这里所说的攀登世界最高峰所需的装备、训练、准备,对于经营企业而言,就是严格的企业哲学。这样对员工做解释,当经营者号召员工共有这种严格律己的哲学时,可能仍会招致员工的抵触:“为什么要强迫接受如此严格的哲学?”。每当这个时候,经营者就要堂堂正正地说服大家:“我不想把我们的公司办成平庸的企业,而要办成值得大家自豪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因此,我才会在企业里推行严肃的、克己的哲学,与大家共同实践这种哲学。”如果不做这样的说明,相信员工们很难接受这种哲学。在我还是30几岁的时候,我就形成了上述的思想,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哲学,对自己讲,也对企业里的员工们讲。我听过一位著名的企业家的一番高论。这位先生比我年长5、6岁,早于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