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验课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为了使他们能直观地掌握数学规律,我们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验实验中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探索、实验,在动手动脑等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呢?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实验教学内容数学实验课一般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地实践的课程,往往需要借助事物的操作,科学探究发现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发现,在独立的思考、探索中发现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学习测量来认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需要动手用尺实际量一量课本、铅笔、操场等,需要让学生体验动手的乐趣才能把知识学得牢,让他们从具体、生动的生活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可确定为实验教学课,它需要为学生提供3套实验材料:一套空心的圆锥的底和高分别大于圆拄的底和高,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分别小于圆拄的底和高,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拄。借助沙子或水进行实验,探究圆拄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二、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材料准备工作,保障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实验教学课往往需要一些必要的原始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工作,教师、学生必须做好课前的材料准备,才能确保课堂上实验活动顺利进行。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为保证学生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前老师就必须把活动内容的大致情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说明本次实验需要的材料,让学生带沙子或水等材料,老师准备好三套圆拄、圆锥。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实验的效果,因此,课前教师要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检查、询问材料准备工作的开展情况是进行实验教学必须要做的工作。三、精心组织、提高探究实验的成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老师适时引导,动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例如:厘米的认识一课,老师提出要求:用手中的工具测量身边的实物,不是整厘米的要精确到整厘米,测出三件物品后就举手,看谁测的又对又好,学生进行操作,老师巡视,适时参与指导。四、评价注重活动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参与实验的环节中,要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的体验程度、合作意识、参与讨论情况,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数学实验课的成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