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进学生心灵承德技师学院周晓静•内容摘要: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一言一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本人如何运用赏识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以情入手,以情激情,让每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在自信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调皮捣乱的学生,在学校督导组来听课时,却一反常态,不仅认真听讲,还积极发言。这名学生的表现使杨老师非常感动。下课后,她走到这位学生面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感谢你这堂课的积极配合”。老师的真诚致谢,出乎这位平时听惯了批评的学生的意料,他深受感动。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改变了以前自卑消极的心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进取,成为了一个阳光青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职生更需要尊重和赏识。•中职生中的大多数都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是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职业教育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报怨。要时刻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变契机,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增强自尊。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创造条件,让学生的特长、潜能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能体验受人尊重、赏识的喜悦,从而看到自身的价值,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我认为职业中学较之普通中学更需要赏识教育,这是由每个人的成长需要和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两方面所共同决定的。1、从人的心理需要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当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是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也就是说,渴望被别人信任和重视。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另外,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人的尊重与赏识。2、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走进中职学校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失败者。他们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后录取来的学生,所以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和品行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平时得到的更多的是老师、家长乃至社会的责备、打击和否定。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些老师的教育观念就是在学生犯错误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挑出其毛病、找出其缺点,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为学生从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行为上给予的最大帮助,能使其身心全面地发展。实际上,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等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陈旧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就这样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承受着教与学的痛苦。而教师的赏识与鼓励这种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有效满足他们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他们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中职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中职学校深入推广赏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以真挚的关爱为基础,赏识学生给他们以热情•爱是赏识教育的本源,教师真挚的关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艺术的爱。爱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与表扬;爱学生,要包容他们一时的过失,并及时给予帮助而非否定所有;爱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更要从人格上尊重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从精神上获得力量,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关爱热情真挚2、以表扬和鼓励为手段,赏识学生给他们以自信•有人说:教师要独具慧眼,要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做“美”的发现者,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要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要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卡耐基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美国心理学家曾拿两个班做实验。一个班专门批评,一个班专门表扬,结果受表扬的班的智力水平、成绩状况均好于另一个班。因此,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大至一方面,小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老师激励学生的素材,我们不必等待学生取得巨大成绩时才表扬,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小的进步都应得到教师的赏识与认可。听惯了批评的后进生,一篇作文错别字少了,可以表扬,涂改少了,可以表扬,打架次数减少了、迟到次数减少了,更应该得到表扬。3、以期待和暗示为方式,赏识学生给他们以动力赏识教育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于洋是财会班女生,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通过课堂中对她的观察,我发现她的语言理解和概括能力比较强,但是不自信而且对任何事都显得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一次交谈中,我终于明白:原来是因为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她妈妈对她很失望,认为她没前途了,所以不再愿意多管她,而她也就因此更没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了。按她的话说:“反正也就这样了,我学习再努力又能怎样呢?以后还是找不到好工作的。”我立时否定了她的这种想法,很诚恳地与她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通过以前所教学生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读职高照样还是能有好发展的。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并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后肯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多次交流之后,于洋在课堂上认真多了,而且我看得出她开始比以前更在乎老师的表扬了,这都是一些积极因素。在一次计算机课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我注意到于洋想回答但又怕答错而犹豫不决的表情,就微笑着看着她,给她一种暗示:我知道你愿意回答,而且相信你能答对,那就站起来试试吧。在我期待的目光下、在满怀鼓励的暗示下,于洋同学终于大胆的举手回答了。我及时给了她表扬,并表达了对她更好表现的期待。此后,于洋的学习劲头越来越大,成绩逐步提高。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班主任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等都要求我们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专业水准和全面的知识,这些要靠我们不断的学习而来。•为什么要这个呢?其实在我们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我们能保守这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学生才相信我们,才愿意把他们说知道的告诉我们。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让我们用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正是由于走进了学生了心灵,了解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关心了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但在这辛苦的工作中融入了我的爱,伴随着学生成长,所以我又感到很快乐。我就是这样怀着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对每一位学生的情,慢慢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中,我看见了爱的火花,也看见了教育者的希望。•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中。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和关怀,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之树一定会结出满意的硕果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对周围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体验。学生的情感领域是丰富的,是复杂的,并且是能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活动。知道要做一个好老师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同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让他们在教育之细微处,体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师的一腔真情!教育的确是心灵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