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农村教育学生减负任务艰巨,思想观念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方式等是彻底减负的关键。学生课业负担过,不仅表现在课业的数量上,有时与学生的兴趣有关;学生对课业的反感还表现在重复学习和缺乏创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是全校范围内进行高效课堂建设,在大局上创设减负提效的良好氛围,因为减负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事;二是各学科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就需要减轻考试负担、减少作业负担、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不提过高的学习要求、开设语文衍生课程、作文训练循序渐进等;三是家校和谐沟通,共同为学生减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多有论述,但其原因分析,缺少更深层次上的探讨和论述,针对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之现状,有必要对其进梳理:一、小学课业负担及其表现减负无疑是从政府部门到各级学校关注最多的热点。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社会各方的呼声强烈,课程改革--直指减轻课业负担,政府和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成效却不十分明显,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更深如次。曾有人做过问卷调查1,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书包重的达到5公斤,里面有语、数、自、思、体、音、美、劳、活动、健康、手工等课本,各种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还有各种辅导资料、试卷、字典、文具等。学生每天家庭作业量少则2至3小时,多则3至4小时,有些学生晚上作业未做完就趴在桌上睡着了。祝大同也根据对关于上海市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对8633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表明:家长的总体评价是小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年级越高,课业负担越重,且小学生课业负担轻重与学生本身成绩好坏关系不是最大,也就是说,感到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主要集中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此可见,小学生课业负担确实过重,这从理论上也可以分析。第一,具有客观性。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具有普遍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产生明显差异,无论是小学生本人,还是教师或家长都会感觉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第二,具有相对性。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具有普遍性的前提下,其负担的轻重,随负担的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体的不同包括主体年级的高低、性别、品质、体质、意志力等的不同。以上两种表现,人们往往更容易忽视第二点,所以解决这方面问题时容易一概而论或一刀切。这就需要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做更深层意义上的分析,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具有两种表现:一是质和量的不统一。质反映了政府、学校和家长根据教育规律,对小学生必须完成作业的内在要求,即小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和作业。量反映了小学生课业的数量要求。二者的不统一,说明了课业量超过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过度,其作用已向消极方向转化。二是目的和手段的不协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获得好的名誉以及学校美好的社会评价等都是学生完成课业的目的。当然,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然而、课业负担过重,超越小学生的承受极限,其结果却舍得其反,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毁灭了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使政府、学校、家长的目的不能实现,手段和目的不协调、不和谐。二、原因探析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形形色色,归结起来,最有影响的原因有三种:1、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试(科举)就成了筛选和评价等级的重要手段。知识和学生的关系是倾斜的2,知识像物化的巨石压在学生的身上,使学生既向往又恐惧,获取精神的快乐荡然无存,而且导致学生不具备创新性,是凝固的、静止的。老师成为二传手,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将考试必备的知识记熟。一旦学生金榜题名,立即光宗耀祖;而苦学一生无法中举,则碌碌无为,穷困潦倒。这种科举考试制度在建立之初的确对政治的繁荣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功利性目的违背了知识传播和人类文化传承的真正本质,不断走向形而上学。2、家长过高的期望值。研究表明3,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孩子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少家长没有反思自己的期望值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是否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没有充分认识孩子在学校面临的激烈竞争局面,却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知道,学生之间的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只是当能力、水平相差不多时,这种对比才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助于激发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但相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这种对比只能使他们无奈,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只能一点点消磨他们原本还有的进取心。如果家长固执地认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促使孩子奋发努力,提高成绩,那为什么在如此严格要求屡屡催逼督促下,孩子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愿,差距依旧存在。3、小学生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术、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成功机会把握能力等。小学生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给其接受教育和学习进步增添了一个障碍。与国外儿童相比,中国小学生具有同样的时间入学,但他们进入学校时,或进入学校学习过程所具有的文化资本是有差异的,其实,国内城乡也有这种差别。当他们学习同样多、同样难的知识内容时,其接纳能力因其家庭文化和教育水平不同影响而表现出差异。鉴于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受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小学生不得不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三、解决出路1、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第一,考试方式的多元化。克服单一使用纸笔测验的试卷考试形式,采取开卷、闭卷、口语、动手实践等方式。把终结性考试改为形成性考评和学科竞赛形式。要求考试内容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同时考核内容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分出层次。一是试卷命题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人文性。二是实施分层考试。依据课程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层命题考试。三是实行免试制度。规定凡是在学年度被评为三好学生或在平时评价中取得优秀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免于卷面考试,这部分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参加更高一层次的综合能力测试。2、优化作业设计。课外作业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外作业,既便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已学的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3、家长配合,锻炼学生能力。第一,家长要客观地认识孩子,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孩子所拥有的智力背景是不同的,相同的知识不同的孩子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只要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不必要对其加重过量的作业负担,只要他达到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可以了。作为家长,要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例如考试发挥不正常,成绩也不如意的时候)真正帮他一把,扶他一下,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将是来自父母真正的关爱和理解。这种爱的力量与孩子心底默默涌动的决心相融合,有可能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它能真正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这种精神,才是孩子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家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