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内容摘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内容摘要一、《党史》二卷的研究发展和出版背景二、《党史》二卷的主要内容三、《党史》二卷的主线和主题四、《党史》二卷的编写特点五、《党史》二卷对重要事项的评价六、《党史》二卷的现实启示七、《党史》二卷的学习方法建议一、《党史》二卷的研究发展和出版背景(一)编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毛泽东同志亲自编辑了《六大以来》,使全党从切身体验中辨明路线是非,为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把加强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的学习教育,看做“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认为懂得历史是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指出“不读点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不知道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怎么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啊?”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既是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党的领导人大力提倡党史学习教育,而且还用制度形式加以规范。(二)党史研究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起步阶段,大规模的史料征集活动的开展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是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20世纪90年代是党史研究逐步系统化的阶段,这时党史的完整框架基本形成,各专题领域的研究开始有序进行。从新世纪开始,党史研究进入深化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各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跨学科研究的开展和一批高质量党史著作的出现。(三)中央党史研究室近三十年的代表作第一部是1982年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年表》。第二部是《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三部是2001年出版的经过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最后一部就是今年推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党史二卷16年磨一卷献礼建党90年集体编著坚持了“成绩要说够、错误要说透”,评价要公正60几位中央领导审核二、《党史》二卷的主要内容《党史》二卷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党的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4编。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此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此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全面建设”、“艰辛探索”、“曲折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此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着重说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此编记载的这段历史既保留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某些特点,又孕育了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新要素。按照这样的基本认识,用历史事实说明徘徊中前进局面的出现,以及继续前进的趋势。这样把握,为《党史》二卷记述的这29年历史展现出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前景。全书结束语全书结束语的标题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伟大成就”:反映的是党领导人民在这29年中的不懈奋斗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基本经验”:反映的是为何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以及期间发生严重曲折的缘由。告诉人们正是因为我们党全面正确地总结了这段历史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才成功地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三、《党史》二卷的主线和主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党史》二卷中29年党的历史取得的成就第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第六,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四、《党史》二卷的编写特点第一,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第三,达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第四,做到文风与语言的统一。第一,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要求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二者必须统一。对于党史,站在不同的立场,就必然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所谓党性原则,就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所谓科学性,就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党史》第二卷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了29年的历史真实,紧紧把握这段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等,作了比较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加以充分肯定。——对于党所犯的错误及其后果,如实反映,既不回避,又不渲染,以严肃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述,写得恰如其分。(大跃进)第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所谓史论结合。这部党史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而是夹叙夹议,在叙述历史过程中都有所分析和评论。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分析意见说得比较中肯、深入而恰当。书中引用了许多材料和数字,都是为了说明问题的。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平铺直叙,材料和观点融合得比较自然。对于重大历史问题,不仅说明事实是什么,并进而说明事实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发生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达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历史书,主要写历史发展过程,但不能写成编年体。这段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统战、外交、党建等等,头绪纷繁,非常复杂,而又互相联系。全书的编、章、节的划分和编排需要有精心而周密的设计。这部党史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整体结构是合理的,条理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比较强,前后连贯而不重复,可以一口气读下来。关于结构,一是关于前七年要不要分为两编的问题,即所谓“前三后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或叫新民主主义社会,二是关于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放在第二卷好还是将来放到第三卷好的问题。以第四编作为本卷的结束,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景况:经过拨乱反正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有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人们看到了重新振兴的希望,令人鼓舞。第四,做到文风与语言的统一文风:此卷文风比较好,文字平实、精炼而顺畅,遣词造句比较考究。语言:用概括而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翔实而不烦琐,用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内容,又有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的形象描述。“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部党史读起来很吸引人,不觉得枯燥。五、《党史》二卷对重要事项的评价1、突出显现了29年来党的历史使命。2、客观叙述了29年中党的历史错误。3、正确区分了集体错误与个人错误的界限。4、明确区分了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5、关于中苏论战。6、关于“文化大革命”。7、对于“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8、关于“大跃进”的发生。1、突出显现了29年来党的历史使命。发展主线:突出显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的29年中的历史使命,确立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主线。这29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后,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的历史。无论我党遭受了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始终坚持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成就。表明态度:首次明确了这段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这一新观点的提出,是建立在充分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无疑是对极右思潮彻底否定建国后29年历史成就的有力回击。2、客观叙述了29年中党的历史错误客观: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的29年中的历史错误,确立了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演进副线。这29年的历史,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种种错误而困难前行的,对此,党史二卷没有隐瞒,也没有轻描淡写,而是将问题予以充分揭露,把错误写够、问题说透。目的: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去进行简单的渲染和情绪发泄,而是为了分析犯错误的主观原因、客观因素,以及历史时期国内外的社会环境,以便我党更好地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纠偏:这种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既是对极左思潮试图掩盖建国29年的历史错误的有力回击,也是对极右思潮的以理服人。3、正确区分了集体错误与个人错误的界限。不以个人恩怨评价历史人物。最突出的例子是对毛泽东的评价,重在分析事件,不重个人批评。比如大跃进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全体所犯的错误,大家都有份,当然,毛泽东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是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主动担责:“在(我党所犯历史错误)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在这些方面,要运用马列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有所贡献,有所发展。”“(左倾)错误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比如说,‘大跃进’是不正确的。这个责任不仅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我们这些人脑子都发热了。”这种开阔的胸怀、坦诚的态度,无疑使人们对我党历史上所犯错误看得更全面和更客观,也是对极右思潮将我党所犯错误过度集中在个人身上的拨乱反正。4、明确区分了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杜绝了极左思潮试图对两者进行混淆从而为文革翻案的途径。前者指以极左理论为思想基础的破坏性历史事件,是毫无进步可言的历史悲剧;后者指文革发生至结束期间的历史时期,是一个时间概念。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尽管极左思想占据了绝对支配地位,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但党内外一些同志仍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抗争和极力挽回损失的斗争。正确的区分,对于极左思潮试图将两者混淆、尤其是试图将邓小平短暂复出后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归功于“文化大革命”的促进作用的无理言论,给予了有力回击。5、关于中苏论战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