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观体验的源起:在1940年前后,吉本伊信通过自己的求道体验而得到启发,整理了现在所用的内观疗法的原型。”1945年,吉本发行小册子,封面写「反省」,附上副题「内观」,这是吉本内观法的第一本著作。吉本认为:“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信心,可以去查查过去一天天度过的日子。”森田疗法与内观疗法的比较:森田疗法重视自我内在的矛盾,企图促进与自然同化。内观疗法则重视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透过「纯粹罪恶感」的感受去适应社会自我,获得「自由的良心」。(一)吉本伊信个人简历1吉本伊信(1916.5.25—1988.8.1)生于日本奈良县大和郡山市,其父母是经营肥料的商人、笃信佛教的净土真宗。他是兄妹5人中的第3位。在童年时代,他的家庭生活比较艰苦。他于8岁时读小学,即有表演才能,能当众独唱;9岁时,其4岁的妹妹患病去世,对他影响很大。继之其母虔诚佛事,他也受影响而崇佛教。小学时代中,他认真研究书道,书法造诣较好。在11岁时,他听英语教师演讲,深受感动,也立志要做一名演说家。进入中学以后,他又爱好养狗,乃至和狗一起睡觉。17岁时,热衷于小提琴演奏。以后,其母将他寄养在净光寺,和其他僧侣一样学习经书。20岁时他决定自己开设书道教书。(一)吉本伊信个人简历221岁,他从师驹谷谛信,接受“入信体验谈话”的演讲,开始认真钻研“人为何要活在这个世上”等一系列问题,并进行探索,开展对自身的内观和反省。他第一次内观体验共进行3天,未取得成功。以后,又分别进行二次内观体验,也未成功。(一)吉本伊信个人简历323岁时他结婚了,此时正值日本大肆侵略中国之时,他因视力障碍未被应召入伍,仍参加日常工作。不久,他第四次进行自身的内观体验,达到领悟的境界,取得了成功。为了增补生活来源,他开始从商。24岁时,他动员母亲、嫂嫂、弟弟开展内观体验。继之又动员自己所属公司的员工开展内观体验,以集中内观为主。1945年(30岁),他的公司遭受美军空袭,致大火而全部被毁,而他的老师驹谷谛信也被炸死。(二)吉本伊信个人事迹11949年时,他患肺结核,前后共咳血30次,但依然努力工作,相继开张12所分店,他则在各个分店中开展内观法。1953年(38岁)他为了与疾病作斗争,专心开展内观法的研究,就退出实业界、转让公司,在奈良的大和郡山市开设“内观道场”。继之到日本各地的国立结核病疗养所去普及“内观法”,还到奈良的少年教养所去进行内观法介绍,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二)吉本伊信个人事迹2由于他不断摸索经验,1964年时在若干学校里也开展起内观法,并进行有关内观的心理学研究。开展内观疗法的原理,主要是回顾和检讨自己历来在人际关系上所作所为中存在的问题而予以彻底反省,以比较自身对他人的冲撞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并进行自我洞察、自我分析,以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三)内观法的发展从197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的内观治疗大会,现从事内观治疗,研修设施的有近50所,从事该类工作者有400余人。1991年起,召开第一届国际内观学会大会,在日本举行,有200余位参加者,1994年在奥地利、1997年在意大利、2000年在日本举行过国际学会的大会。二、内观疗法的人性观1内观疗法的人生观则认为不光明的人都是病人,亦即在健康者与精神官能症患者之间未有明确的界线。内观疗法强调人性暗淡一面,要求患者学习正确的反省方法。二、内观疗法的人性观2内观疗法则认为「无明」是精神官能症的根源。「无明」是佛教语汇,也就是说神经质症状是来自欲望太大,过分执迷而拘泥于此的欲望。此执迷与拘泥乃是由于不了解一切是空,一切是无我的「无知之无明」(迷惑)所引起。二、内观疗法的人性观3因此,精神官能症的根源是欲望,而欲望的根源是「无明」。内观疗法认为只要无明消失,欲望将转为欲生。精神官能症就可以治愈。内观疗法以欲望为精神官能症的根源,这种观点与现代精神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三、内观疗法的本土发展国内的肖慧明老师,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结合中国传统的佛家和道家文化,独创本土化哲学心理治疗方法——内观整合治疗。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谐身心灵。肖慧明老师简介·北京会明成长咨询中心创办人、主任咨询专家、业务督导·国家劳动部认证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eap(员工援助计划)签约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特约心理专家·众多报纸、杂志心理专栏作者·擅长:婚姻情感咨询、职场压力管理、青少年成长与亲子关系、情绪问题、性心理问题、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创伤障碍与危机干预治疗。道法自然,阴阳合一。心理问题的产生大都来自因违背自然规律而产生的自我与文化的冲突,如何摆脱文化制约,接纳真实自我,从而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肖慧明老师经过多年东方心理学探索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独创本土化哲学心理治疗方法——内观整合治疗。肖慧明老师的主要观点内观整合治疗以禅宗内观为手段进行内心结构的整合,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矛盾和痛苦,实现内心的圆满与和谐,作真实自我,达到道家意义的生命自由创造状态,从而获得成功与幸福的人生。肖慧明老师的主要观点肖慧明老师认为:人可以摆脱压力轻松自在地学习、工作与生活,只要我们找到自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让一条鱼在水里游有什么压力和困难呢?让一只鸟在天上飞有什么压力和困难呢?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是鱼还是鸟吗?肖慧明老师的主要观点她创立的内观整合治疗方法不立文字,不需要繁琐的理论钻研,学习者自己就是教材,学习者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学习内观整合疗法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并忘记自己从而获得爱与幸福的过程。肖老师以自己无师自通的经验陪伴学习者探索发现自己的潜能,并成长达到属于自己的无师自通的境界。肖慧明老师的主要观点内观整合治疗特点:通过内观冥想,快速到达症状根源,化解自我执着心,比较心与妄想心,从而整合内心分裂与矛盾,解脱心理痛苦。时程短,见效快。学习内观整合治疗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不仅学会一项心理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人格成长,并成为拥有爱与成功和幸福的人,学习过程就是学员的心灵修行过程。为校园暴力受害者做心理治疗--------肖慧明老师在北京老子的主要观点老子在其《道德经》第一章就明确告知体道的方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指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常无欲”与“常有欲”就是内观哲学的方法论。四、内观法的治疗机制1.罪恶的意识与接纳内观疗法的罪恶感和一般所定义的罪恶感并不相同,一般认为罪恶感是来自防卫的罪恶感或者是对于他人加诸自己的束缚表示不满。而内观疗法则认为罪恶感是来自「自私」,也就是所谓的「我执」。吉本伊信说:内观的目的在于袪除「我执」。要袪除「我执」,在内观上需要先察觉自己的「我执」,如果以内观的自我省察三个观点来说,就是要察觉到自己得到别人的恩惠太多,却一直未注意及此,不但未感恩图报,反而带给别人太多的麻烦,自己的自我本位、放任、傲慢、匮乏体贴心是这些罪恶的根源。罪恶感的察觉在治疗上有何意义呢?这是内观疗法非常重要的一点。从治疗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是可以袪除拒绝改变的心态。接受心理治疗者同时有两种心理,一为企求改的需求,一为害怕改变的心理。患者因内观而面对自己的丑陋与脆弱,抗拒改变的心理也迅速消失。是对别人的恨意与不满之消失。敌意与不满的心理乃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是被害的,自己有权利要求对方的心态所导致的。因此,一旦了解自己是错的,自己太任性,并且是个加害者,则怨恨与不满将无存在的余地。不仅如此,还会对别人的温馨、恩惠产生感谢与喜悦的念头。可以放弃虚伪的面具,寻回真正的自我。一旦对于自己的丑陋有正确的认识之后,就能平心静气的接纳自己及别人。四、内观法的治疗机制2、爱的重新体认和同理心与共同意识的建立内观疗法除了要求去察觉个人的罪恶,同时也强调要去察觉他人的爱。爱的自觉在内观疗法上有很重要的因素:爱的重新体认内观法的基本课题是「了解他人对自己照顾多少,自己又对这些人回报了多少」。亦即检讨过去到现在的具体事实看是「施」多还是「受」多。要去体会在过去的人生过程中有有那些人关爱到我或别人我做的事情,有属物质的,劳力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而在内观的过程中,感受爱最强烈的,莫过于洞察到「别人为我有献身的、牺牲行为的爱,而自己却有背叛性行为,尽管如此,别人仍然宽恕自己」。换言之「自我牺牲」的宽恕才是人类最高的爱。爱的重新体认从正面去内观他人的爱就能回忆过去自己所遗忘的爱,并且去感受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因此,过去认为自己未被爱而有被害意识者,一旦想起自己被爱的事实,心理会有很大的冲击,内观加深。一个人到了这个境界,就会放弃对于周围人的偏见,融为一炉,称为「人我一体感」。同理心与共同意识的建立当自己很亲近的人说出感谢的意思时,国人常说:「别见外」,可见国人把人我观分为「自己亲人(包括「亲近的人」)--陌生人」,愈亲近,就像自己的亲戚那样看待,「亲人」意识并非固定的,乃是相当流动的。发现过去自己认为「亲人」与「自己」是一体的感觉原来是单向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于是把「亲人」和自己分开来,当做一个陌生人去观察。把别人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去看、去回想他们所施与的爱情与关怀时,换言之,内观法是要打破过去模糊不清、未分化的人我一体的感觉。内观愈深,则人际关系也愈明确而有分寸。Rogers,C.R.的谘商理论强调同理心的重要性,内观疗法强调的也是同理心。当内观者在进行内观的过程始终无法摆脱自我中心的时候,领导者会指示他「对方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情如何?」、「你这样做,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因此,内观愈深,则内观者可以发现到过去太固执己见的自己,于是尽量从共鸣的立场去了解对方。「共鸣的了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此即同理心。「同理心」与「共同意识」「同理心」是「共同意识」的基础,共同意识即自己和别人的连带感。人的存在是透过共鸣的过去产生连带感,一旦失去连带感就会产生空虚与孤独的疏离感。总之,从内观疗法的观点去看,内观带动以爱为基础的同理心,使内观者与他人产生连带意识,最后克服存在的空虚与孤独。五、内观疗法的实施方法(一)集中内观1.面向墙壁,保持放松的姿势,坐下。为了遮断心理上和视觉上的隔离,可以在屋里的一个角落,用屏风围起来,坐在中间。内观者可以躺着,可以闭眼睛也可以开着眼睛。设定孤独的、自己静静地面对自己的情境。2.要反省自己对于别人采取的行为。要从母亲开始,包括三点具体的事实:(1)母亲为我做过那些事情?(20%)(2)我为母亲报答过那些事情?(20%)(3)我带给母亲的困扰有哪些?(60%)注意:括号的百分数为时间的分配比率。3.调查的次序是按年代顺序,从幼年时代到现在。4.依次进行父亲、祖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公司同事等,针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进行调查。一个循环后又回到自己对于母亲的主题,时间切割得更细。5.每两个小时有三至五分钟的晤谈,晤谈者打开屏风,互相敬礼之后,谘商员照当事人所反省的各方向加以询问,每天大约晤谈七次。6.内观的主题包括生活费的计算、撒谎、偷窃等。每一个主题都要严格质问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自己有没有过失。7.上午六时起床,六时三十分至下午十时就寝为止,实施十五小时三十分的内观(洗澡、上厕所以外的全部时间。严禁收听收音机、电视、读书、与别人交谈。除非紧急事件不能打电话。三餐送到内观处,边内观边用餐)。(二)日常内观1.每日定时实施,像集中内观时针对特定人物做一定时间的内观。2.针对昨天和今天的人际关系进行内观。3.因靠自己难维持日常内观,可以设法由有内观经验者集合做日常内观,或每周写一封信给谘商员,报告内观的结果,也可以写内观日记,接受检查。(三)渐进内观医院实施内观疗法,拘束性的强弱对于治疗效果有影响,因为吉本模式的内观疗法拘束性太强,医院实施起来较感困难,于是有「渐进内观」的产生,所谓「渐进内观」是随着内观的过程逐渐增加每天的内观时间,增强整体的拘束性,这种改良式内观疗法不但容易导入,治疗效果也相当。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