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知识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2013年7月24日第一部分目录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及与其他规范的关系四、强制性条文说明五、主要内容解析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展,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支撑城市化进程的道路建设项目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客车保有量(万辆)417.9853.72132.58500年末实有道路长度(万km)13.031624.726.9人均道路长度(km/万人)3.84.16.57.5年末实有道路面积(亿m2)13.61939.248.2人均道路面积(m2/人)4.46.9810.613.21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展,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城市道路建设质的变化1974年在北京建设了我国第一座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城市道路建设开始起步,而今天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大型道路工程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在我国的城市中崛起。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道路设计理念的深化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经历了不同设计理念的变化阶段,这反映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对道路建设认识的深化过程:单纯根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阶段,其主要标志是进行道路拓宽和改扩建。进行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城市干线道路网、立体交叉、交通枢纽。采用交通工程理论充分发掘已有道路资源潜力阶段,其手段包括:拓宽交叉口进出口道,修建人行天桥或地道减少行人干扰,合理建设港湾式公交车站等“小改小革”,合理组织快速干道与一般道路的衔接等。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阶段,运用交通工程技术、生态及美学观念,建设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结合城市设计规划建设景观道路。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阶段,通过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引导合理的交通行为,增强管理、规划和建设的决策能力,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未来的道路将形成集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等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城市交通现状1、道路设施水平还很低。截止2010年底,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13.21m2,与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m2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机动车增长迅速。大城市机动车年均增幅15%以上,截止2011年6月,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846多万辆,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过百万,造成城市交通负荷快速增加。3、公共交通发展缓慢。截止2004年,全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4标台,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足10km/h,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在20%以下。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回顾城市交通现状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量较少,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缺乏。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治理工作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收益不大。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构建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城市规划相适应的城市道路网、轨道交通网、公交线网系统建设。科学规划城市路网系统:路网系统整合,通行能力,交通设计方法,交通安全设计方法,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等。合理配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枢纽道路系统构建,规划布局,内外交通衔接,换乘系统设计,人流车流仿真,地下空间利用,枢纽生态环境,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标识与引导系统,人性化设计等。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城市交通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赢,典型案例“上海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大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开发“绿色交通、低碳建设”理念已成为主流共识节约资源与能源,节材、节能和节水,雨水渗蓄利用、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水泥路面加铺改造技术、透水性铺面技术、温拌和冷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减振、降噪、防滑路面材料应用技术、永久性路面等。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全寿命周期成本”与质量控制注重交通轴载调研,与路面性能相协调的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提高路面质量和耐久性,减少质量的变异性路面养护技术的应用“以人为本”,合理路权分配、公交优先、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六个树立、六个坚持”的设计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二、国内外城市道路技术发展新趋势三、新版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及与其他规范的关系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与其他规范的关系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术语和符号标准等。通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某项试验方法,某类产品的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与其他规范的关系《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定位:属于通用标准。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与其他规范的关系四、强制性条文说明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强制性条文说明强制性条文的定义: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且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文。强制性条文应是整条或整款。强制性条文条款编号及其内容,应当用黑体字标志,并在标准前言中注明。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强制性条文说明3.4.2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强调为了确保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同时也为保证桥隧结构、道路附属设施等的安全,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允许有任何物体侵入。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强制性条文说明3.4.3道路最小净高应符合表3.4.3的规定。13.3.4对长度大于1000m、行驶机动车的隧道,严禁在同一孔内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对长度小于等于1000m的隧道当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时,必须设安全隔离设施。表3.4.3道路最小净高道路种类行驶车辆类型最小净高(m)各种机动车4.5机动车道小客车3.5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三轮车2.5人行道行人2.5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五、主要内容解析1总则1.0.1为适应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统一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指导城市道路专用标准的编制,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范围内新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设计。1.0.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合理采用技术标准。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1.0.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要与桥梁、排水、给水、电力、燃气、电信、防洪、铁路、轨道交通等规范结合使用。2术语与符号2.1术语2.1.1主路mainroad快速路或主干路中与辅路分隔,供机动车快速通过的道路。2.1.2辅路sideroad集散快速路或主干路交通,设置于主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可间断或连续设置的道路。2.1.3设计速度designspeed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2.1.4设计年限designlife包括确定路面宽度而采用的远期交通量的年限与为确定路面结构而采用的保证路面结构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设计使用年限两种。3基本规定3.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道路等级是道路设计的先决条件,是确定道路功能、选择设计速度的基本条件。每条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作用应由整个路网决定。道路等级一般在规划阶段确定,在设计阶段,当遇特殊情况需要对规划道路等级提高或降低时,均需经规划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变更。美国道路分类、分级位置功能作用占总里程(%)乡村道路(公路)主要干线系统高速公路2~4其他主要干线次要干线系统较高运行速度,最少干扰4~8,(6~12含主干)集散道路系统主要集散道路(郡内出行走廊)20~25次要集散道路(连接集散点/乡村)地方道路系统与集流段连接的进出口65~75城市道路主干道系统州际5~10其他高速公路其他主干道(部分或非控制出入)次干道系统10~15(15~25含主干)集散街道系统5~10地方街道系统65~803基本规定德国道路分类、分级德国按道路功能分为: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主干线、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小区道路,后面4种主要在城市内部。3基本规定道路分类、分级-我国台湾3基本规定3.1道路分级快速路——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应为过境及中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服务;应采用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配套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实现连续交通流,单向设置不应少于2条车道;且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地面快速路高架快速路地道快速路3基本规定3.1道路分级主干路——是构成城市主要骨架的交通性干道,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应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并控制交叉口间距;且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3基本规定3.1道路分级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但相邻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80m,且该出入口位置应在临近交叉口的功能区之外。3基本规定3.1道路分级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解决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两侧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宜布置在临近交叉口的功能区之外。3基本规定项目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机动车设计速度(km/h)大城市20080604030≤20060~8040~604030中等城市—404030道路网密度(km/km2)大城市2000.4~0.50.8~1.21.2~1.43~4≤2000.3~0.40.8~1.21.2~1.43~4中等城市—1.0~1.21.2~1.43~4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条)大城市2006~86~84~63~4≤2004~64~64~62中等城市—42~42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3基本规定项目城市人口(万人)干路支路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