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概念(一)心理学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3、心理实质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认识、评价、体验、调节等基础直接影响心理现象复杂多样,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3、心理实质: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技能:脑瘫患儿、精神病患者(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才产生心理)(3)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什么是学前儿童2、什么是发展心理学3、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研究内容5、研究意义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广义: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是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小知识:人生阶段(1)新生儿期0—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周岁(3)婴儿期1周岁—3周岁(4)幼儿期3周岁—6周岁(5)童年期6周岁—12周岁(6)少年期12周岁—15周岁(7)青年早期15周岁—18周岁(8)青年期18周岁—30周岁(9)中年期30周岁—60周岁(10)老年期60周岁—死亡2、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众多分支中的一个研究人一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胎儿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4、研究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客观因素主观因素5、研究意义(一)为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二)为一切从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支撑1.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支持2.为儿童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3.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帮助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二)精神分析学说(三)行为主义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一)成熟学说1.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格赛尔。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双生子爬楼梯实验v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v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v一种促进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2、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的原则: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相互交织的原则:人体的结构和动作是相互对称的,对称两边需均衡发展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双手发展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一只优势手,使人的活动更有效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自我调节的原则: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的,发展的步伐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3.育儿观念父母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当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他们。如果成人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教导孩子,往往会导致儿童成年以后的失落,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二)精神分析学说20世纪前期,佛洛依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意识与外界接触超我前意识自我本我潜意识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腔期(出生-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两性期(12岁以后)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三)行为主义学说1、传统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S----R:代表人物-华生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四)认知发展学说1、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2、创立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知论。3、认知发展:之个体自出生后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人事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给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经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平衡:协调前三种因素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4、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1、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3、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v内因与外因的关系v先天与后天的关系v教育与发展的关系v年龄特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1.生态环境理论生态环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的。他强调从人的生态环境出发研究儿童的发展,要特别重视人“发展的生态学”问题。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由5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微系统:如家庭、学校、社区等中系统:如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家庭与同伴的关系外系统:如父母的工作性质、条件宏系统:包括上述三个系统时间系统:随时间、生活环境等变化的心理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2.人生历程理论埃尔德于1995年提出了人生历程理论。该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他认为,人生历程主要受四大环境背景因素的影响历史时空的背景生活安排的背景人生关联的背景人力和社会约束的背景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测量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v实验法v自然实验法v实验室实验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二、主观因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类通过遗传将祖先长期形成和固定下来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v遗传对儿童v心理发展的作用v具体表现在:v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v(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v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生理成熟定义: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作用: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2~3个月:头可随视、听自由转向,抬起4个月:用肘支撑抬胸,并能从仰卧位翻向侧卧位5个月:能从仰卧位翻向俯卧位,抓握悬挂的玩具6个月:可以坐,并可以抓成人的手由坐到站,由成人挟腋下做跳跃7个月:可独立翻身取玩具,并独自坐稳8~9个月:会爬,并独自扶杆站立10个月:能独自站立,自己坐下11~12个月:在成人搀扶下学走路1~2周岁:可以跳、攀、投,上下台阶2~3周岁:可以灵活跑、跳及其他平衡动作v小知识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仅仅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还必须有社会环境的影响1.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影响作用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家庭(1)家庭的自然结构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2)家庭经济条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终身课堂。专制性:不太知足,没有安全感,遇事忧虑、退缩、怀疑,不喜与同伴交往放纵性:最不成熟,缺乏自控和探索精神,依赖性极强,遇事退缩、紧张民主性:最成熟,独立、知足、自信,爱探索,善于自控,善于交往小知识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幼儿教育教学的水平发展越高,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就越大,就越能促进儿童心理向教育所指导的方面发展。只有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3.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1)人类社会生活环境(2)传媒(3)暴力电子游戏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v狼孩:阿玛拉和卡马拉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二、主观因素(一)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案例描述早晨光杰入园时早饭还没有吃完就带到了教室里面,吃完以后他就随手把塑料袋扔在了地上,我马上提醒他让他捡起来,并且问他应该扔在哪里?他很茫然的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牵着他把垃圾袋捡起来之后来到了垃圾桶面前,让他把垃圾扔进去,他才扔进去了。并且向全班的幼儿讲,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里。结果:通过晨间谈话,集体活动来引导幼儿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平时从小事做起养成讲卫生和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案例评析现在的幼儿在家都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有事情时,家长们都舍不得孩子动手,都是自己做,使孩子们养成了不少不良习惯,在幼儿园不仅要老师经常提醒,在家时家长们应该要求孩子们要养成好的习惯。案例描述区域活动一开始,幼儿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活动,我在教室里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走到美工区时,孩子们的泥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其中浩浩的作品最为奇特,他做了一段小路,高山和小桥,还有两个小人偶。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夸赞他的作品,浩浩开心的用小人偶和他做的小路、高山和小桥给大家讲故事:“这个小朋友走过小路,爬过高山,来到了小桥……”这时小桥出现了点儿问题,小桥断了,旁边的佩佩发现后,立即说:“哎呀,你的小桥断了,怎么办呢?”浩浩望着小桥用手挠挠脑袋说:“没事儿,我给他做一艘小船吧!”说着他便动手又做了一艘小船,继续讲着小人偶的故事。玩着玩着,浩浩和佩佩吵了起来,佩佩不开心地说:“浩浩抢玩具。”“是我先看到的”浩浩也急忙的说道,两个小朋友就这样吵了起来,我蹲在他们身边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正想说点儿什么,这时佩佩却说“你先玩儿吧!我等会儿再玩。”浩浩,没说话,用工具继续做起泥工作品,但不一会儿,两个人又开心的聊了起来。幼儿的世界里,矛盾不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