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学分:6总学时:108开课专业:化学师范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化学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应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研究探索化学运动的普遍性规律。本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化学势、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等内容。(二)课程设置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现象的原理。掌握课程的逻辑框架,学会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实验化学现象提高到理论上加以认识。为学习后续课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应用化学等领域的各项工作打下基础。(三)适用对象: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用二、预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三、教学内容绪论0.1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0.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0.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1热力学概论1.2热力学第一定律1.3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1.4焓1.5热容1.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1.7实际气体1.8热化学1.9赫斯定律1.10几种热效应1.11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1.12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1.1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1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2.2热力学第二定律2.3卡诺定理2.4熵的概念2.5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2.6熵变的计算2.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2.8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2.9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2.10ΔG的计算示例2.11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2.12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热力学对单组分体系的应用2.13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2.14*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3.1引言3.2溶液组成的表示法3.3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3.4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3.5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3.6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3.7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3.8*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微观说明3.9稀溶液的依数性3.10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3.11非理想溶液3.12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第四章相平衡4.1引言4.2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4.3相律4.4单组分体系的相图4.5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4.6*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4.7*二级相变第五章化学平衡5.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5.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5.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5.4复相化学平衡5.5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5.6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5.7*用配分函数计算和反应的平衡常数5.8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9同时平衡5.10反应的耦合5.11*近似计算5.12*生物能力学简介第六章电解质溶液6.1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6.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6.3电导6.4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第七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7.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7.2电动势的测定7.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7.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7.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7.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7.7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公式7.8电动势测定的应用7.9*生物电化学第八章电解与极化作用8.1分解电压8.2极化作用8.3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8.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8.5化学电源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9.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9.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9.3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9.4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9.5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9.6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经验式9.7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9.8链反应9.9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10.1碰撞理论10.2过渡态理论10.3*单分子反应理论10.4*分子反应动态学10.5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0.6快速反应的测试10.7光化学反应10.8*催化反应动力学第十一章表面物理化学11.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11.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11.3液体界面的性质11.4不溶性表面膜11.5液-固界面现象11.6*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11.7固体表面的吸附11.8*吸附速率—吸附和解吸速率方程式11.9*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第十二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12.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12.2*溶胶的制备和净化12.3溶胶的动力性质12.4溶胶的光学性质12.5溶胶的电学性质12.6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12.7乳状液12.8*大分子概说12.9*加聚和缩聚作用的机理和动力学方程12.10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11唐南平衡12.12*天然大分子12.13*流变学简介12.14*凝胶四、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参考书目(1)朱传征,褚莹,许海涵编,《物理化学》,科学出版社,2008(2)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万洪文,詹正坤编《物理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印永嘉,王雪琳,奚正楷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五、课外学习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做到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预复习的时间比例为1:2,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每章节内容上课后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作业题,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六、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和出勤率综合评定。其中: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20%)、期终考试(70%)及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10%);上课缺勤率将实行倒扣分制(无故旷课:扣4分/节,缺勤:扣2分/节)记入总评成绩。七、建议课时安排章0123456789101112合计讲授时数21414121298985465108撰写人:贾能勤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