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二语习得理论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SelinkerMLTLchiglishmotherlanguagetargetlanguage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Positivetransfer(正迁移)母语的干扰:Transfer(迁移)Negativetransfer(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母语帮助目标语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Model)--bySchunman(舒曼)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System)循序渐进(Graduality)Palmer(帕默)Snowball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4、输入说(InputTheory)S.D.Krashen(克拉申)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张正东”所用甚少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Criticalperiod关键期假说“13”isthecriticalage1、印度狼孩2、非洲黑猩猩孩3、辽宁猪孩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ofFILM)教学目的: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2、借签第四讲:一、FLIM:ForeignLanguageTeachingMethods(一).GTM(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s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源于欧洲(西欧),(18世纪前的拉丁语)中国从1872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GTM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特点如下(弊端)1、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2、重视语法教学。①按语法的体系来编教材②用演绎法教语法③充分利用本族语,翻译为课堂主要活动。④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不足:课堂80%在讨论语言,20%操练;消极活动占85%,积极活动占15%(二)、直接法(DirectMethods)始于19世纪末,源于欧洲。它的背景是移民、商业发达等。其特点如下:1、帕默的snowball循序渐进2、AA制Ask-Answer制直接法作为科学外语教学的开端(三)、听说法(AuduiolingualMethods)源于二战20世纪40-60年代源于美国,20世纪70-90年代在中国盛行。其产生背景是珍珠港事件(Bloomfield布龙菲尔德)。其特点如下:1、听读领先2、句型操练(听说法的核心)过程:①耳听会意②模仿(跟读,齐读,抽读,纠错,改正记忆)③重复(检查)④变换操练(机械练习有意义练习交际练习)3、缺点:①脱离了内容和环境,学生无话可说。②无法交际。③忽视了读写。思考题: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第五讲(四)视听法(Audio-VisualMethod)例如FamilyAlbumn1、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又称情景法(SituationalMethod)例如FollowMe2、特点:①整体感知(GlobalSenses).它包括音、形、义、词、句、话六个方面。②视听并用③情景为主④教材是日常生活主题(五)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交际途径简称CA或CLT(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EC欧共体),EU(欧盟),出于政治原因。精讲多练,符合“MMC”原则特点:①学生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在哲学上也叫“实用主义哲学”②以意念功能为纲,又称意念功能法③教学过程交际化A:以话语为教学单位B:选材真实、自然C: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自由练习)D:以内容为中心(Contentcentered)E:容忍错误原则(容忍学生所犯的错误)(六)自然法(NaturalApproach)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中国的交际法是自然法和交际法的结合。1、自然法的依据:SLA(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Krashen(克拉申),美国二语习得大师①学习习得假说(LearningAcquisitionHypothesis)②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OrderHypothesis)③监控假说(MonitorHypothesis)④情绪过滤假说(EmotionFilteringHypothesis)2、自然法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情感①创造愉悦的氛围②师生平等③强调自然的输入(学生在无意下获得知识)思考题:交际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第六讲二、国外近20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介绍HumanisticPsychology(人本主义心理学)InnovativeApproach(创新法)AffactiveApproach(情感法)(一)沉默法(TheSilentWay)教师在呈现语言项目的时候只说一遍,然后沉默(西方)特点: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精神和合作精神(二)暗示法(Suggestopedia)老师初读对话后学生全身放松听音乐进入飘渺的状态后,老师合拍抑扬顿挫地朗读对话。困难:①很难知道学生的状态。②对音乐不是很懂,很难合拍。③很难做到抑扬顿挫。(三)社团法(CommunityApproach)使学生围成一团,形成协商的气氛,老师在外循环观察,座位排列方式:秧田式1、给学生增加了更多的训练机会2、有利于面对面的交际(四)全身反应法(TPR:TotalPhysicalResponse)(五)打破教学常规:所有这些常规都与人本主义有关系①教师先问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站在讲台扫视全班后问好②抓中间,带两头(把中间的主体抓住向两头延伸)③学会了的站起来,没学会的坐下去(学会了的站起来心情是好的;不影响其他人,约束能力较强)④站立交谈(提高与人的交际能力)⑤面向全体(备课时中间的学生为目标(水平)来备课)⑥蓝笔改错思考题:国外近20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第三部分:《新课标》解读教学目的:1、了解《新课标》的研制情况。2、了解《新课标》的理念。第七讲:解读新课标(NewEnglishCurriculum)新课程标准是第一次使用,以前叫大纲(一)新课标的研究情况:研制组成员组多为英美留学回国的中青年专家组长:陈琳副组长:王蔷2001年7月颁布2001年9月全国选了5个省进行试点(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宁夏)(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的主题,尊重个体差异(学生为中心)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任务型教学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旧终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太多、太难(结果)改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过程性评价)过程08年以后课程性评价=终结+形成性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小区的人评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三)新课标的目标结构(Module模块)旧的大纲: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技能:听、说、读、写Integratedmotivation综合性动机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工具性动机Intrinsicinterests内在的兴趣兴趣Extrinsicinterests外在的兴趣自信和意志(Confidenceanddetermination)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Vision)文化知识文化意识(CultureAwareness)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思考题:旧大纲与《新课标》有什么不同第八讲一、《新课标》具体目标结构解读小学除了听、说、读、写,还有四个方面的技能,即:玩、演、视、听。教学举例:二、举例学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room,musicroom,liberary,languagelab,multi-mediaroom教学过程:1、教师先根据本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但不标出场所名称,把平面图复印若干份。2、把单词作成大约2*3厘米的小卡片做活动是每小组一套。3、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以下单词,要求学生做到:①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②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的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读,不要求拼写。4、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下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发一张学校平面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5、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进行适当的修正。6、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每个大队派两人到前面,到前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首先完成并贴的正确的获胜。7、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场所,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8、把学生贴好的平面图贴在班级墙报上或布告栏或校门口,当作奔校的英文示意图。9、对程度教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学校的示意图,并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介绍。思考题:学习1—9级目标结构具体要求第四部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TBLT)教学目的:1、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2、掌握任务型教学课堂操作模式。第九讲一、三“P”模式与三“T”模式Presentation三“P”模式PracticeProductionTeam-work三“T”模式Text-basedApproachTask-basedApproach二、任务型教学(TBLT)“TBLT”指的是反对结构—口语—情景法,和三“P”教学模式,重视推理活动,是交际法的一种模式,它抛弃了传统的“学习语言”而“使用语言做事”,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有目的的从“用”中学和从“做”中学。三、任务型教学的起源1979年—1984年在印度南部Bangalore(帮加罗尔)的Prabbu(勃雷泊)支持了一个BangaloreCommunicationalTeachingProjects项目研究,该项目完成后就形成了任务型教学。1996年首次中国香港使用。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流行。1983年,哈默(Harmer)提出了叫Balanced-ActivitiesApproach(平衡活动法),他认为课堂要包括新语言,练习,交际运用,平衡是指交际与非交际的平衡四、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文献: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1、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2、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3、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5、鼓励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6、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Task-chain)思考题: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第十讲一、任务型教学的操作过程(实践)1、JaneWillis模式英国语言教育专家,主要研究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是该方法的实践者(实践—理论)。1996年出版的“AFrameworkofTask-BasedLearning”(任务型教学框架)。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三个阶段:①任务前阶段(thepre-taskphase)②任务链阶段(thetask-chaincycle)③语言分析阶段(thelanguageAnalysis)①任务前:为后面一项活动做准备活动。包括:A:介绍话题(Topic-introduction)Brainstorming.切入主题法、借助图法或手势介绍话题(36%的Verbal+64%的Non-verbal组成一节课)、个人经历介绍话题。B:激活语言(word-activation)方法:做游戏、头脑风暴、cross-out(挑出相关词)、词汇呈现(word-presentation)C:语言准备活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些有用的词汇或表达语。D:准备活动:给学生稍加思考时间,想一下如何去完成任务。常见做法是放录音(示范作用)②任务链活动。主要包括做任务、准备报告、报告任务结果三个活动。A:做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分布完成任务。老师是监控者、帮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