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做练习与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目前,在省考中考中,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对于学生的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教学步骤】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任选两三个引入)1.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2.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3.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懒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懒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懒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懒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懒汉很生气,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懒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4.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且看,标点的作用可谓大矣,大得救了一条人命。25、潮汕民间小故事:秀才巧断句(请同学试一试)无鱼肉也好无鸡鸭也好每日三餐青菜不能少无鱼肉也好/无鸡鸭也好/每日三餐/青菜不能少无鱼/肉也好/无鸡/鸭也好/每日三餐/青菜不能少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二、考点解读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当然考试中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且有方法可循的。三、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1.从名词、虚词、特殊标志词切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注意:①专有名词,如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地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②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后面的“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2)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例: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诚宜开张圣听诚宜/开张圣听(3)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例: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3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5)对话标志词(动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例:子曰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2.从特殊文言句式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被动句:“为……所……”“见……于……”等。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修辞句,找特点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此外,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四、巧妙断句虚词断句标点歌主语宾语前后断,谓语不断出曰云。惟夫盖岂故句首,者也经常表停顿。矣焉耳后划句号,乎欤耶后标问号。而表转折在前断,之作衬词后面断。哉后是问还是叹,全凭语气来判断。五、巩固练习4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峨峨兮若泰山峨峨兮/若泰山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学然后知不足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断2处)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断4处)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9、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断5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