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易安——李清照的词与情作者名片: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平简介:1.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年)出生山东章丘。2.早年随父住汴京、洛阳,接受较好的文化教养;3.元符三年(16岁)写《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被人称道;4.靖国元年(18岁)与丞相第三子赵明诚结婚;5.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5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南迁,时年43岁;6.建炎三年(1129年)8月,丈夫因病去世,李清照时年46岁;7.绍兴二年(1132年)51岁的李清照改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8.1151年,一生无儿女的她寄人篱下,孤寂而死,时年67岁。•作者生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豆蔻年华,春光淡荡试新衣(少女时期)•第二阶段:明月入梦,和羞试理并双枝(结婚早期~南渡之前)•第三阶段:国破南渡,角声催断梦伤悲(国破南渡)•第四阶段:一别永诀,秋坟瘦却损梨枝(赵明诚之死及晚年生活)第一阶段(豆蔻年华)•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能文善诗,才气十足。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自幼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诗词文,研习百家经典。•此时正值北宋盛世,太平日久,因此夫妻二人在女儿身上倾尽了所有的温情和怜爱。不觉间,她已成长为一位灵动活泼的少女,带着动人的馨香,静静绽放。她的父母是宽厚开明的,没有用封建社会对女子苛刻的清规戒律把她锁在寂寞深院,倒是能让她常常旋舞于自然之间,自由地呼吸。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立体感极强,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芳龄少女一段欣喜无虑的青葱岁月。少时的流光,不需过多的浓妆艳抹去涂饰,一颦一笑,皆是单纯的美好。正因为不谙世事,才有勇气放纵这一颗渴望自由的心。此时,她年仅十六,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第二阶段(同结连理)•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伉俪深情,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夫妇赌书泼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阐述对词的看法,伉俪之谐古今罕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词作背景:“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无法排遣,稍从微蹙的眉间退去,转而又从心底漫起。这一“下”一“上”的相互映照,已胜却任何的言语。没有忸怩作态,皆是意兴之处的笔墨,构思精巧,尽是眷眷情浓。第三阶段(国破南渡)•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方金兵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因明诚丧母而奔丧至建康。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时,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于赴任湖州途中在建康病逝。其后李清照随南宋朝廷辗转江南各地,夫妇二人平生所收集的金石书画在颠沛流离中几乎丧失殆尽。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随口吟就了这首诗。一方面是借古讽今,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懦弱无能、昏庸腐朽进行口诛笔伐;另一方面,也暗含对丈夫的逃跑行为的谴责。诗中的语言通俗平白,引经用典,表明了清照主战的观点,以及深挚浓烈的爱国情怀。巾帼气概,胆识非凡。第四阶段(一别永诀)赵明诚于赴任湖州途中病逝。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思君如流水,人远天涯近。在凄凄惨惨的晚年,李清照匆匆年华已随岁月凋残。在尘世一隅,孑然一身,苦苦守着那些曾经属于彼此的故事。刻在岁月斑驳的记忆里,每当回望,都已变得苍白。探究: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中大都以“愁”情为基调,这愁情一样吗?前期词为逸兴、遣怀、相思之作,此时的“愁”是闲愁,如《一剪梅》;生离之愁、暂别之愁、相思之愁、闺怨之愁、个人之愁——一往情深传千古,两处闲愁结同心后期词为哀伤、凄楚、愤懑之作,此时的“愁”是悲愁,如《声声慢》。死别之愁、永恒之愁、遭遇之愁、悲世之愁、家国之愁——千古绝唱凄苦情,万世愁心断人肠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猜猜下面这首诗是李清照哪个时期的作品?为什么?探究: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苏轼的豪放柳永的通俗周邦彦的格律精严)之外别树一帜。早期多以空灵清丽为主;而经历了国家破裂和颠沛流离之后,其词作以凄婉风格为主。其词风婉约而不流俗,清秀而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流转,音律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渔家傲素月孤舟随水流,一溪落花漫汀洲。从此天涯梦里客。黄花瘦,流离之苦几时休?晚来休去倚危楼,鸿雁声声断清秋。残酒怎敌晚风急?梧桐雨,黄昏只影点点愁。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连双溪上的扁舟也载不动她的满腔愁苦。李清照在铭记与忘却之间穿行,旧日的欢乐光阴沉淀成一缕轻烟,于是,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独行。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成一朵奇葩。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