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的原则浅谈摘要:在建设项目计划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植被恢复设计的办法。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生态原理,对自然生态进行改善,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的原则进行辨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以促进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共同进步和发展。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恢复设计富源县的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资源是最主要的开采资源。近些年来,采矿等建设项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建设项目在开发施工的过程中,会扰乱原本的地表形态,而且对原生的地表植被进行破坏。富源县属中山山地地形,河流纵向切割、山川南北展布。因而植被对当地的水土保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易受工程扰动的地表实行植树种草,采取水土保持植被措施。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能有效的恢复项目区植被,而且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1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造林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立地条件是指与林草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总和,而与之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就称之为立地因子,立地因子主要包括植物生产的纬度、坡度、地形、土壤条件、海拔高度、水文植被等。根据立地条件的分析,就可以确定项目区适合生长的树种类型。建设项目引进水土保持的植物要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在项目区健康生长,渐渐形成植物群落,达到植被的恢复。2景观协调性原则景观协调性是指设计恢复的植被要和周边的植被和谐生长,且能成为一簇植被景观。设计恢复的植被品种构成和形态要与周围的植被相近,产生的视觉效果能连为一体,形成景观协调。如果项目区周边是浓密的森林,那么也要设计成森林。周边是草地,就恢复成草地,周边是灌木丛,也要设计恢复为灌木丛。这种做法既可以维护视觉上的美感和景观协调,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有力方式。因为周边的植被形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气候水文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如果设计恢复的与之不同,也很难得以成活下来。也会产生干扰的效果。在生产生活区外围,植被景观协调,也会产生视觉上的园林景观。3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是指,由于各地区的纬度、日照、积温等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的不同,所以各地区在规划设计恢复植被时根据地域的特点作出不同的方案。立地条件中,并不都能对设计和实施植被恢复起到效果,植被的恢复还要遵循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例如在降水量少的地方,不宜种树,多以种草为宜,若是特别干旱,就以预防和保护为主。在水土保持中,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谨慎的选择种树种草,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4优化植被配置原则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总体上是由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综合植被系统,而在这样的系统中,不同的配置情况,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在设计恢复植被时,要进行优化配置,乔木和灌木要相互混交,形成复层混交林,这样更能提高防护的效果。乔灌木是最主要的设计对象,它们对项目区的绿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草坪的作用也很大,特别是在贫瘠、石漠化的地表,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发挥其涵养水土的能力。不同的树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是可以互生和依赖,而有的却会产生干扰的作用。而树下草种的铺盖,也要注意其光照需求,多培育喜阴的草种,优化合理的配置植被。5工程措施为依托的原则在建设施工区域的植被设计恢复需要工程措施为依托。一些资源矿产企业在施工中,会严重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而这些地区很难再进行植被修复,光靠原本的人力根本不够,就只能依靠工程措施了。例如废渣场、弃土场等难以处理的地区。为了让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环境,利用工程项目固定下来,并在贫瘠的周围培育草坪,用干草和树枝圈成一排排的小草坪。土建工程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把一些废弃的工厂进行拆毁,并挖掘一定深的地表放入树苗。工程项目可以更快的解决植被设计恢复的难题,并能节约一定的人力、物力。6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在建设项目中,每一块地表的恢复和治理,都存在着差异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是项目工程控制的要点,要大力的布设和设计恢复植被。而对于填筑量小、开挖较轻、工程干扰弱的地区,布设一般的水土保持植被设计恢复措施就可以了。范围比较大的项目区,特别是较大的线性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就有很大的差别,生态脆弱的地区,要加强保护,设计恢复时,先以草坪为主,再慢慢的恢复灌木乃至于乔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修复能力比较强,因此进行简单的保护就可以,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工程建设简单或者复杂,也是可以考究重点和一般的标准。对于生产生活区域,人员比较集中,要进行重点设计恢复。因为人员频繁,很容易造成植被的破坏。在经济和社会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庭院进行绿化,修缮道路的两旁,充分实现绿色生态。7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在工程投资中,水土保持方案的投资一般占比重很少,只有1%到4%,不怎么影响工程投资的控制。但也有一些方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预价很高,导致水土保持方面的投资偏大。特别是一些难以处理的地区,以及一些科研人员知识能力缺乏,在实施建设项目时,没有调整好植被的配置,导致没有产生效果或者产生了负效果。有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都达到了工程总投资的10%以上。在水土保持投资方面,主要的是植被设施。而植被的营造需要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一些比较经济而又易活的植被。要合理的利用手中的资金,将植被所投入的资金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经济合理的筹措。当然,要足够重视草种和树种的后期养护,如果不进行后期治理,前期的栽培可能失去了意义,植被恶化,产生更大的损失。因此要拨出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结束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既是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也是为富源县当地的经济建设谋求更好的发展环境。水土流失会对本地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也会侵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只有遵循适地适树、景观协调、因地制宜、优化植被配置、工程措施为依托、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经济合理性等原则,才能更好的设计和恢复植被,让植被更科学合理、更经济的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参考文献:[1]胡慧蓉,宫渊波,胡庭兴.“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0,(7).[2]陈志忠.青海省河湟地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技术途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8).作者简介:刘华(1974-),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