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文●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大量涌入,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封建文化。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这里面既有落后与先进的差异,又有侵略与抗争的分别。那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在爱国精神的驱动下,为拯救祖国、振兴中华,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努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这是清朝晚期文化发展的主旋律。电子课文●第一节清朝晚期文化(一)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先是学工艺技术;继而学自然科学理论;到90年代,进一步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从70年代起,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至此,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他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社会科学和政治理论的名著,其中以《天演论》①最重要。在《天演论》中,严复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呼吁救亡图存,自强保种。《天演论》的出版,震动了中国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成果龚振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兵器制造家。1841年,他首创铁模铸炮法,早于西方三十多年。在实践的基础上,龚振麟撰成《铸炮铁模图说》。这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鸦片战争期间,曾任浙江嘉兴县丞的龚振麟奉命制造前线急需的火炮。传统铸炮都用泥模,泥模必须彻底风干后才能铸炮,否则,铸出的炮有蜂窝,施放时极易炸裂。泥模风干得几十天,而且用一次就报废。龚振麟决心改革传统铸炮工艺。他用铁制模,在模内壁上刷灰泥浆和细煤浆,然后浇铸,“旋铸旋出,不延时日”。龚振麟还吸取中西火炮的长处,研制成功机枢炮架。这种炮架可以转动,只须一两个人操作,就可以使上万斤的重炮,随意改变发射的方向和角度。李善兰是中国近代以撰著和翻译并称于世的科学家。他所撰的《方圆阐幽》,采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阐发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已接近于西方先进的微积分学。李善兰得知西方“制器考天皆用重学②”,立即动手选译《重学》③,历时四年,1855年译完,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1872年,李善兰发表《考数根法》,“数根”是素数④的旧译。这是中国素数论方面的最早著作。在判定一个自然数是否为素数时,李善兰证明了著名的费尔马⑤素数定理,并指出它的“逆定理不真”。徐寿和华蘅芳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很大。徐寿的重要译著有《代数术》和《化学鉴原补编》等。华蘅芳的重要译著有《代数术》和《决疑数学》等。《决疑数学》是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其原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李善兰《重学·序》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概率论①的著作。《化学鉴原补编》是西方大学的教材。徐寿1880年前后翻译完毕。徐寿翻译时加进了西方1875年发现的新化学元素。这种新化学元素在原书中没有记载。制造火药,需要大量镪水。当时,中国还不会制造镪水,欧美国家乘机抬高价格,大肆勒索。华蘅芳决心自制,“以塞漏卮”,终于在上海龙华火药厂研制成功,费用仅为进口镪水的三分之一。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905年,他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经过四年奋战,终于使京张铁路提前通车。他还主持编撰了《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詹天佑自1888年任铁路工程师以来,就注意培养中国铁路施工和管理队伍。1902年底,他出任京汉路新易支线②总工程师,率领全体中国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四个月内,从测线、筑路、铺轨到通车,修建了一条四十多公里的铁路。詹天佑突破了“路基需要风干一年才能钉道”的外国筑路经验,展现了才华。这为他日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干线奠定了基础。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詹天佑逐步制定京张铁路行车、养路、机车、巡警、电报等规则,建立起中国铁路近代化制度。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1910年秋,国际飞行协会在美国举行飞机比赛。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参赛,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当时世界纪录。第二年,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携飞机回国,“为壮国体,挽利权”,开办了广东飞行器公司。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中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改革教育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二十多所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开设西文和西艺课程,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又创办了一批学堂。著名的有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谭嗣同、梁启超等在长沙任教习的时务学堂等。其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1898年,光绪帝诏准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巨变,封建的科举制度早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第二年废除科举制度。《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一方面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重大革新意义;另一方面又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所以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奏定学堂章程》从横向看,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从纵向看,它把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7岁入学。中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文学、算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法制等,还有以讲《四书》为主的修身和讲《五经》的经学。经学在全部课程中占25%,居首位。第一节清朝晚期文化(一)●练习一、选择题《决疑数学》的译者是[]A.严复B.李善兰C.徐寿D.华蘅芳二、问答题中国近代思想家、科技家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三、材料解析材料一:本篇(赫膏黎《天演论·人为》)有云,物不假人力而自生,便为其地最宜之种。——严复《天演论·导言四·复案》材料二:俄罗斯蟋蟀,旧种长大,自安息小蟋蟀入境,克灭旧种,今转难得。……嗟乎!岂惟动植而已,使必土着最宜,则彼美洲之红人、澳洲之黑种,何由自交通以来,岁有耗减。……物竞既兴,负者日耗,区区人满,乌足恃也哉,乌足恃也哉①!——严复《天演论·导言四·复案》阅读后,请回答:1.严复是否同意赫胥黎的观点?为什么?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封建顽固派自恃中国地广人多,仍旧盲目自大,严复的观点在当时有什么意义?电子课文●第二节清朝晚期文化(二)新史学和考古的成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史学著作纷纷传入中国,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封建史学传统。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以“卫种族,长国威”的呼声,日益高涨。“史界革命”,在中华大地勃然兴起。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论文,他指出:中国数千年来的旧史书,都是“帝王将相家谱”,没有一本是为国民编著的。他主张,历史要“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即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他把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引进历史研究,指出历史不是一乱一治的简单更替,而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梁启超论中国旧史学四弊: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①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西方近代历史学家采用章节体编著史书。章节体是归纳逻辑在史书编撰上的体现。它既综合通贯,又分门别类,适于表述历史发展过程中纵横交错的因果关系,比旧体裁的史书容量大,系统性强。在“史界革命”中,章节体史书纷纷问世,冲破了封建传统史书体裁独占史苑的局面。中国历史编纂学向前跃进一大步。新史学家夏曾佑编著的章节体《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是最早采用资产阶级观点编写的中国通史著作之一。后来,商务印书馆把这本书作为大学教材,改名为《中国古代史》,重新出版。甲骨文的发现,是清末考古的重大成就。甲骨文最先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被当作中药,叫“龙骨”。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据。“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鸦片战争期间,涌现出林则徐、魏源、张维屏等一批爱国诗人。他们用诗歌谴责英国的侵略,抨击清政府的腐败,赞颂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感受大规模外来侵略的灾难,也促使中华民族第一次自觉地站在同一立场抵御外侮。这个时期的爱国诗歌,突破了讴歌帝王将相的藩篱,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始被认识。魏源在《寰海》组诗里称赞三元里人民,“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张维屏的《三元里》和梁信芳的《牛栏冈》,都是正面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长篇纪事诗。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诗界革命”,反对崇古拟古,主张按照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开拓诗歌的境界,“以旧风格含新意境”。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成就最大。他用诗歌记录了近代中国乃至世界的许多重大事件,出色地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反帝爱国的激情。他的诗被称作“史诗”。代表作有《冯将军歌》《哀旅顺》《台湾行》等。黄遵宪任清政府外交官二十多年,“足迹五洲”,见多识广。他的长诗《今别离》,通过歌咏轮船、火车、电报、相片,给描写儿女之情增添了新的情趣。他的《锡兰岛卧佛》,叙述异域风情,揭露列强侵略罪行,哀叹印度沉沦,绘景写史,洋洋两千余言,是近代诗歌中的巨制。20世纪初,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开辟“诗界潮音集”专栏,刊登新派诗五百多首,推动“诗界革命”。但是,他们缺乏彻底打破旧形式,创造新形式的魄力。梁启超不敢放弃“旧风格”。黄遵宪写过一些形式自由的通俗诗歌,但没把它们视为“正格”,晚年自订诗集时,又将它们全部删掉。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①,绵绵延延相击应②。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战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③,万头窜窜纷如蚁。……——《冯将军歌》清末,受欧洲文学观念的影响,梁启超等人极力强调小说对改良政治和社会的作用,要求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小说创作繁荣起来。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影响较大。这些小说,运用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被称为“谴责小说”。清末,西方文学名著开始被翻译成中文。林纾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他不懂外文,靠别人口译,记录下来以后整理成书,一生译出的西洋小说多达一百七十余部。在1905年反对美国虐待华工运动中,他译出《黑奴吁天录》④,用美国黑奴反抗虐待的故事,激励人们的爱国思想。京剧的形成和著名画派北京历来是戏班荟萃的地方。乾隆帝为庆祝80寿辰,调四大徽班①进京。徽剧戏班的演出,受到上自帝王,下到平民百姓的喜爱。徽剧占据了北京的戏剧舞台。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日臻完善,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化装考究、表演规范的艺术体系。当时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谭鑫培。程长庚是安徽潜山人。他把徽剧、汉剧、昆曲等多种声腔熔于一炉,为京剧艺术奠定了基础。他工老生,饰演《群英会》的鲁肃、《文昭关》的伍子胥,尤为精彩。他不仅技艺超群,而且戏德高尚,对发展京剧艺术,增进戏曲界团结,起了重要作用。他被尊为京剧的开山祖师。随着对外开埠通商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上海和广州成为繁华的大城市。许多画家到这两地卖艺谋生,逐渐形成了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上海画派主要代表是任伯年、吴昌硕。岭南画派主要代表是高剑父。这两个画派,对国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和影响。任伯年是浙江绍兴人,擅画花鸟人物。他把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西洋画的合理造型,巧妙结合起来,作品富有新意。他的画时常寄寓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