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9章_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9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章重点1.掌握项目建设程序和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2.掌握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报告编制技术;3.掌握项目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资金筹措等内容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建筑工程经济广州11.5万吨乙烯项目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立项,此时由于国内虚假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的乙烯原料石脑油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乙烯生产效益非常好,投资回报率很高。如果根据当时的市场预测,显然投资乙烯项目的效益可观。然而,到1997年8月,广州乙烯建成时,随着国内石化产品价格的逐渐与国际接轨,每吨乙烯价格已从12000元下降到不足5000元。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市场低迷,并且该乙烯项目设计过程中对风险估计不足,3个月后广州乙烯被迫停产,直到1999年9月复产。广州乙烯自1997年11月停车之后,每个月不仅要负担700多万元的设备维护费用,而且每天仅支付建设期贷款利息就达200多万元。建筑工程经济国外的跨国公司对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两个典型的再生产投资决策的成功案例:南海石化80万吨乙烯;法国埃尔夫公司600万吨炼油厂项目。法国埃尔夫ELF公司600万吨炼油厂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美元,生产规模年加工高硫原油600万吨,产品供应华东市场。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耗资2000万美元进行,投入人力100多人,耗时两年。经过多轮可行性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项目取消。建筑工程经济南海石化8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美元,生产规模年产乙烯80万吨,产品供应中国市场。前期耗资4000万美元进行可行性分析,投入大量人力,耗时十余年。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得出结论:项目实施。这两个相似的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却得出相反的结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投资作为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成功与失败,企业决策者不得不慎重地考虑:投资什么项目?投资多大规模?投资风险如何?能获取多大的收益?等等。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动作过程中,企业的决策者必须作出周密的思维运作,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作出科学的决策。建筑工程经济一、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1、项目建设概念项目一般系指同一性质的投资,或同一部门内一系列有关或相同的投资,或不同部门内的一系列投资。2、投资项目分类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迁建项目:恢复项目:建筑工程经济3、项目的建设程序四大步骤:投资决策、设计、建设、验收。八大内容: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根据最优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准备并组织施工;生产准备;施工验收。建筑工程经济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1、可行性研究的内涵可行性研究是一种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办法。它的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拟建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论证其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价。建筑工程经济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四个阶段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价和决策。建筑工程经济阶段工作内容解决的问题精度研究费用占投资的比例需要时间机会研究(投资机会论证)对若干个可能的投资机会进行鉴别和筛选,提出投资方向的建议1.社会是否需要2.有没有开展项目的基本条件±30%0.2~1%1~3月初步可行性研究进行市场分析,和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确定是否进行更深入研究1确定是否进行详细可研2需要进行辅助性专题研究的关键问题±20%0.25~1.25%4~6月详细可行性研究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防范措施1提出建设方案2效益分析和最终方案选择3确定项目投资的最终可行性和选择依据标准±10%大0.2~1%小1~3%8~12月评价与决策建筑工程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1/2)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Study)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并试图对其作出可行或不可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关于项目是否可行的研究。一个项目是否可行通常包含了三个问题:项目是否必要?项目能够实现与否?实现后的效果如何?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投资决策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实现性及对经济和社会的有利性(三性)等方面所做的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帮助决策者或决策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返回第一节建筑工程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2/2)内容:一、分析论证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这主要是通过市场预测工作(即通过市场预测分析项目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来完成的。二、项目投资建设的可行性。这主要是通过生产建设条件、技术分析和生产工艺论证来完成的。三、项目投资建设的合理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这主要是通过项目的效益分析来完成的。其中,项目投资建设的合理性是可行性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即项目评价的内容。返回第一节建筑工程经济项目评价(1/2)定义项目评价(ProjectEvaluation)是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做好产品(服务)市场需求预测和厂址选择,工艺技术设备选择等工程技术经济研究基础之上,针对各替代方案的财务盈利性和经济社会合理性进行的分析和论证。回答可行性研究中拟建项目对经济和社会的有利性问题。通过项目评价,最终可以得到项目方案是否可行的肯定答复。返回第一节建筑工程经济项目评价(2/2)分类财务评价是站在经营项目的企业立场上,在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分析和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以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社会评价是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的社会效益和费用,用社会价格或多目标、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分析、计算项目对社会福利、公平分配、就业、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方面社会目标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社会合理性。返回第一节项目评价分类建筑工程经济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由投资决策部门或贷款机构(主要是银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对上报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审核的再评价工作,即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及效益、费用进行的审核和评价。主要内容:(1)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属实;(2)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定额费率的选择;(3)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4)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作出取舍的最终投资决策;(5)写出项目评估报告。返回第一节建筑工程经济我国可行性研究:一五工程建设程序完全采用前苏联的模式:编制计划任务书、项目建议书、方案意见书、设计任务书、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以“一五”期间,搞156项大的建设项目为例,就是采用前苏联式的程序,整个建设过程没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只是事先做了大量的、系统的调查,收集了相当丰富的数据。也曾对有的工程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欧美的可行性研究差不多,虽然没有可行性研究做得详细。但这些程序、调查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五”计划建设的项目,基本上是建设周期短,质量好,投产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我国可行性研究:一五这一传统的基本建设程序,关键是计划任务书的编制,从投资设想到投资决策都在此基础上完成。按照这一程序,项目投资前期工作一般都要根据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先确定项目在管部门再组织计划、设计等部门编制计划任务书,然后根据计划任务书进行厂址选择和项目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项目设计要估算出总投资费用。项目在初步设计和总概算批准后,列人年度计划,其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原材料及施工力量由计划统筹安排。经济评价主要沿袭前苏联的方法,采用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效果系数等静态指标。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我国可行性研究:大跃进从1958年“大跃进”到7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强调“算政治帐”,忽视社会经济效益,搞所谓“三边建设”(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有许多项目根本不作前期论证就上马,造成投资效益差,决策失误,甚至有许多项目成为“废品”项目。返回第三节(2/2)我国可行性研究发展概况建筑工程经济我国可行性研究: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传统的基本建设程序。但随着经济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1)先决策后研究。传统的基本建设程序先确定建设项目,再进行选址和项目设计,这样所编制的计划任务书往往依据很不充分,特别是在资源日益紧张,企业产供销矛盾不断突出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2)不考虑产品的市场需求。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由国家包办一切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严重问题。不研究市场,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很可能造成生产出的产品不是市场所需,从而导致建设项目成为“废品”项目。(3)运用静态指标进行经济评价,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1/7)1980年5月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可行性研究座谈会。会上,除介绍国外编制可行性研究的一般内容和方法外,还结合实例介绍了我国一些部门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的情况和做法,讨论了我国开展可行性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会后委托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将有关同志的发言和其他材料选编成为《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书。该书收录了可行性研究内容、方法、实例、计算方法、格式的文章共15篇,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次会议对于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我国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1/7)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2/7)1982年国务院在“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基本程序办事,事前没有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没有做好勘察设计等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一律不列人年度建设计划,更不准仓促开工。”这是国家第一次规定将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列入基本建设程序之中。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3/7)1983年2月,国家计委制定并颁布了“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章次为总则、编制程序、编制内容、预审与复审、其他。这是我国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第一个法令性文件。对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的编制范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程序,项目经济的评价内容等作出了系统的规定,并明确指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如果项目经济不合理,可予否决。从而为可行性研究在我国的应用铺平了道路。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3/7)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3/7)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3/7)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4/7)1981年中国投资银行在世界银行的建议下,编写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于1983年试行,1984年正式实施。《手册》主要适用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中小型扩改建和更新改造项目。《手册》分导言、正文和附录三个部分。正文计分九章:前二章概述贷款项目管理的意义、原则和各阶段的工作,以及贷款项目评估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后七章分述审查的内容,包括对企业和项目概况的审查;市场和规模分析,技术和设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对项目的总评估。《手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建立中国的项目评估学或可行性研究学搭了框架。也为我国开展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财务经济评价确定了原则和范围与界限。返回第三节(2/2)建筑工程经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5/7)1985年国家科委、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编写的《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
本文标题:第9章_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