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冲击实体企业
据报道,日前华能、华电、大唐以及国电四家电力央企联合向陕西省政府提交报告,要求政府对电价进行上调。四大电力央企表示,现在的电煤价格已经超出企业成本。在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难以理解的上涨,其中以黑色系为龙头,这种并非由需求带动的上涨压力正在向下游传递,电厂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宏观看不到需求增长,但在微观层面却出现上游各种商品疯狂涨价,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率先涨价的是“去产能”领域的煤炭、焦炭、钢铁等黑色系,它们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现在却成了涨价的黑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实现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政府限制煤炭产量造成供给出现紧张。与此同时,在需求端,中国加大了基建力度,地产投资也开始恢复,结果造成了煤炭、钢铁等供给下降与需求增长的矛盾,表现为上游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趁机涨价。但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石油天然气等价格则没有出现这种大幅上涨的现象,显然,大宗商品涨价具有典型的中国局域性,即中国特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品成为资金炒作的对象。在过去的几年,中国过剩资金在各个市场乱窜并不停制造泡沫,去年的股市,今年的楼市、债市以及期市,都被资金轮番追逐过。期市杠杆率高,投机性更强,也容易操控。在去产能造成一些领域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做多商品期货无疑会与现货市场相互促进、攀升,从而获取高额利润。本质上,这依然是中国资金过剩的产物,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助长资金在各种资产与商品领域游击式的炒作。如果仅仅是炒作,价格也容易回落,但这一次则是有供应紧张做基础,在去产能领域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短期内很难回落,再加上这次通过去产能、环保等手段关停并转涉及的面比较广,上游的价格上涨预计会不断的向下游传递。但是,下游的终端产品销售、企业利润等都没有改善的迹象。因此,未来可能面临两种可能,一种是成本无法传递并由需求方埋单,导致制造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种可能则是最终将价格传导至终端市场,引起通胀以及市场需求的萎缩。目前看,引起全面通胀,或者说潜在“滞胀”现象的可能性并不大。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需求决定,而是人为的去产能以及资金投机造成的短期现象,一个经济体的全面通胀,除了货币供应过多这样一个条件之外,还需要市场需求急速膨胀来“点燃”。但是,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正通过适度的总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巨大的刺激来促进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投资造成市场需求过旺与经济过热,决定了通胀的可能性比较低。不过,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对于中国主要依赖进口的石油、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必然会带来价格上涨,而且这种上涨具有刚性与普遍性。但人民币则相对非美货币可能继续升值,这种状态必然在增加输入性通胀可能的前提下,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可能会逐渐加重。国内与国际因素的结合,可能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未来会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从而会推高PPI与CPI,但鉴于国内与国际市场需求的萎靡不振,这种成本的上涨会挤压企业,造成利润损失。这对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是一个潜在打击。中国应该积极推动减税的进程,通过大幅削减商品流通环节的成本,为生产企业与终端销售降低成本,防止实体经济在成本压力下逐渐恶化。(原标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冲击实体企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app开发
本文标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冲击实体企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4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