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检测(一)感悟自然(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秋日的北京,阳光明媚,朵朵白云在蓝天飞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4000万株五.花八门...的鲜花竞相绽放,装扮一新的北京着盛装喜迎新中国67华诞。②张老师问我张亮与小杰之间的事情,我也只是知道一鳞半爪....,并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③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个耀眼的光环,蔚为壮观....。④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业,陶以平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仍是信息科技时代金融业的主流,但需要拿出强行动力应对市场变化。⑤五月的江南春意盎然....,夏味渐起,安徽师大的校园里处处弥漫着青春的朝气和希望。⑥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公共组织和市场企业组织鼎足而立....的第三部门,具有通过“以志愿求公益”来弥补政府缺陷和市场不足的一般功能。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A①“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此处宜用“五彩缤纷”。②“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该词用在此句中说“我”知道的少、不全,不符合语境。③“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使用正确。④“瞬息万变”形容极端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使用正确。⑤“春意盎然”指春意正浓。此句写“五月的江南”,应该用“春意阑珊”。⑥“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般说来,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进步的客观标志的城镇化,确实具有诸多积极的效应,并与工业化、信息化一起,正在爆发出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的正能量。B.如今,家庭农场模式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和优良生态资源,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去农场赏花、摘菜、垂钓和休闲,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C.我省电子商务受资金、人才和自身管理水平的制约,发展明显滞后,为此,省内一些高校2015年开始试水开办“淘宝班”,希望借此培养专业电商人员,改善发展困局。D.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方案,不是排他的,而是包容开放的,凡是有意参与合作的国家、地区、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可以秉持共享、共建、共商的原则参与进来。解析:选AB项,并列不当。“赏花、摘菜、垂钓”都属于“休闲”。C项,搭配不2当。“改善发展困局”可改为“破解发展困局”。D项,语序不当。“共享、共建、共商”应为“共商、共建、共享”。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护沙。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A.⑤②④①③⑥B.②⑤④⑥①③C.②①③④⑤⑥D.⑤④②⑥①③解析:选A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故⑤在句首,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即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即④;①③⑥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①句是总写,③句写民居,⑥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4.下列各句所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B.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C.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D.大自然对黄山布置完毕。它封了山。解析:选CC项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5.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B.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C.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说:“最后,感谢嘉宾黄格选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3D.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善哉!阿弥陀佛!”解析:选DA项,“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B项,“治癌”与“致癌”同音,会引起误解。C项,“荣幸”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二、阅读能力训练(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自然与人生贺麟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通常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在社会上多酬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就可以了解人生。我常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所谓“无人之境”,是很可以耐人寻味的境界,其含义之一,应是自然。苏轼的名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指出要了解一物,便须超出那物。世俗一般人成天在人群中忙来忙去,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这里讨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主旨虽在教人回到自然,但也未尝不是归根于认识人生。自然与人生间这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稍微了解辩证法原则的人,想来不难领悟。自然和物质不同,物质普遍系指科学上的概念,如像原子电子而言。人类回到自然,当然不是回到原子电子。物质有时是指物质文明,如像战争的武器、交通工具、工商业的货品,这也不是自然。它们是自然的征服,不是自然的本身。还有讲唯物史观的人,虽然注重物质,其实主要的是注重社会经济,这个意义的物质,和自然意义有所不同。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神相通的。这是有说明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人类对于自然感觉有这样伟大的意义,乃是近代精神的特征。崇拜自然,回到自然,认为自然是神圣,皆是代表近代精神的看法,对传统的精神,多少有些革命的意味。因为中古时代的人受神学观念的支配,仰望天国,悬想来世,反对世界,蔑视自然,同时受礼教法律的束缚,颇有矫揉造作,违反人性,不近人情的趋势。所以回到自然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拘束,促人性自然发展的运动,在人的精神上颇有解放革新的力量。接近自然,对于人类的身心,有许多的好处。这一些好处可以包括在两个德文字(Enquickung和Starkung)里边。前一个字包含有使人新鲜、活泼,加强活动,恢复健康等意思。因此接近自然可以治疗文明社会里好些的病态。如像自杀、疯狂、虚伪、狡诈,在常常接近自然的农夫、农妇、渔人、樵子,就不会多有。后一个字包含有使人强健、壮旺,增4加生命力量等意思。这一种效果,也只有在接近自然中才能找寻得到。就语言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外交辞令、交际的工具,每每言不由衷,是在文明社会里,摆绅士架子的装饰品,根本是没有力量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发乎本心,出乎真情,基于机体的真实需要而产生的语言,虽出言未必雅驯,但坦白率真,特别有支配行为和感动他人的力量。就一个民族来说,假如一个民族,还能够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元气、有精神、有生命的民族。反之,假如一个民族,已经丧失掉纯朴的天真,只有虚伪的形式,没有诚朴的素质,专门注意仪式礼节方面的繁文缛节,这种民族,表面上也许文明,实际上就是生命力枯竭的民族。(选自《贺麟选集》,有改动)6.下列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如果能真正接近自然,就能顺利地了解人生。B.要进入自然的“无人之境”,就必须跳出自然看人生。C.自然与人生看似不同甚至相反,其实两者是相反相成的。D.自然使人生得到“净化教育”,人生供给自然以力量源泉。解析:选CA项,原文说“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此项说法有误。B项,此项有误,原文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D项,此项有误,原文说“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物质系指科学概念,不能与自然混同,但两者又是交叉交融的关系。B.自然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能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C.崇拜自然,回到自然,是对传统精神革命的观念,体现的是自然辩证法的原则。D.接近自然,可以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约束,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解析:选BA项,“交叉关系”有误。C项,“自然辩证法”有误。D项,“可以治疗现代文明病”的说法绝对化。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要了解一物须超出那物。B.注重物质,注重社会经济,就是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征服自然。C.仰望天国,蔑视自然,是与近代精神相违背的,有些违反人性,不近人情。D.如果一个民族能去除繁文缛节的礼仪,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生命力的民族。解析:选B此项有误,原文说:“虽然注重物质,其实主要的是注重社会经济,这个意义的物质,和自然意义有所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4分)红树林颂刘芳5多好的名字啊,红树林!在碧波万顷的海岸线上;在蓝色的大洋与陆地拥抱的地方;从深深的水下,蓬勃着、昂扬着,涌出一层突兀的绿浪,升入空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翠绿欲滴,令人心醉。这是山与水不愿分离的亲情吧?或许是海水与陆地正在窃窃私语。其实水与山原本是和谐共存的,只是大海使起“性”子来,才使陆地与人类措手不及。这种树,有着高高的树干,绿酽酽的树冠,一排排一行行,迎风肃立,英姿飒爽,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森林。它们像英武的战士,日夜守卫着海疆,有时又像一道绿色的长城,把桀骜不驯、汹涌澎湃的海水堵挡在陆地之外。它们是陆地与海洋隔开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与大海抗争的英勇先驱。有了它,才有了大海与陆地的平等相处;有了它,才有了人类与汪洋的和睦共存。红树林是海岸线上的真正守护神。那天,我们访问了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省林业局的直属单位。保护区的曾主任听说我们是专程来参观红树林的,他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他从事红树林研究已经20多年了,对树比对亲人还要亲。他说天正下着雨,打电话要了一条机帆船出海,以确保大伙儿的安全。我们沿着宽阔的海面,渐渐向红树林驶去。曾主任介绍说,清澜港保护区共有9个乡镇和一个林场,红树林带长107公里,像是一条绿色的锁链,防风固土,锁住海啸和台风,保护着海岸线上的生态平衡。海南省的沿海,诸如三亚、陵水、万宁、琼海、儋州等多个市县都有红树林,全长有1100多公里,其中海口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红树林基地,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是我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红树林在东南亚发生的大海啸中,曾救了很多人。科学家们发现,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抵挡10级的台风,这是多么巨大的功绩。这时,天空中忽然暗下来,一阵雷鸣电闪之后,大雨瓢泼,不一会儿,就听到隆隆的响声,原来是海浪涌动的潮声。于是,一场海水与红树林厮杀的壮烈场面出现了:海潮奔来了,那数米高的巨浪,席卷而来,呼啸着、呐喊着,以摧枯拉朽之势,袭上海岸,翻上高坡,径直向红树林扑去。高大的树林,在淫威面前只是摇摇头,铆足了劲儿,借着深深扎根于水下泥土里的根须,如钢筋铁骨般地抓住泥石,竟然纹丝不动。由于红树林的前仆后继,层层阻挡,潮水终于败下阵来,吞天的巨浪,呻吟着、颤抖着,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