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明治维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概述明治政府建立新体制的主要措施;分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了解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的背景、作用;理解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一、明治维新1.政治:废藩置县,改革封建等级制度(1)废藩置县①目的: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②内容:1871年,明治政府发布《废藩置县诏书》,废除藩国制度,将全日本划分为3府(东京、大阪、京都)72县(后并为40多个县),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府、县知事管理。③作用:封建领主制被废除,实现了真正的集中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改革封建等级制度①内容:1869-1876年,明治政府改革了旧的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武士的特权。除皇族外的全国居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华族(原公卿、大名)、士族(原武士)、平民(原农、工、商和贱民),各等级间可自由通婚。②作用:促使华族和士族转化为新地主和资产阶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名师指津]“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2.经济: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改革土地制度①内容:允许土地买卖,确认了土地私有;进行地税改革。②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因负担过重而失地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殖产兴业①目的: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力推行殖产兴业,设立工部省和内务省,制定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方针。②阶段:a.示范阶段,明治政府采用“官营示范”方针,由国家出资大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私人企业作“示范”。b.扶植阶段,1880年,明治政府颁布“处理”国营企业条例,将大部分国营企业以低价、无息、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与国家有密切关系并拥有特权的大资本家。③作用:殖产兴业政策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名师指津]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而关键又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和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3.文教:文明开化,教育兴国(1)内容①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主管教育行政,派出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学制等,仿照欧美制定了一套教育制度。②1872年,日本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确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一套完整的学校体制。1873年,又决定振兴实业教育。③重视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和派学生出国留学。国家还大力扶植私立学校。(2)作用:明治政府创办的各类学校,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本国大学毕业生和留学生逐步取代了聘请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1)目的: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作为富国强兵政策的重心。(2)措施①1871年,政府发布建立近卫军诏令,建立保卫天皇的近卫军——“亲兵”。②1872年,发布《征兵诏书》,仿照欧美国家,实行征兵制。旧军队全部被解散,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新式常备军。新式军队称为“皇军”。(3)作用:成为镇压人民和向外侵略的强大工具。[深度认为]日本通过改革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成为军事强国,但是它强调的忠君、尚武精神,使这支部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并逐渐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二、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性质: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的改革。2.局限(1)用新地主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领主所有制,用中央集权的天皇专制代替了分散割据的幕藩体制,用新的等级代替了旧的封建等级。(2)明治政府发展带有封建性的垄断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主义,把日本最终变成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3.意义(1)明治维新在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中仍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3)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把封建割据、贫穷落后的日本变成了统一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走完了近代化的历程。1889年《明治宪法》的颁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1.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关键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突出特点。2.明治维新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破旧”,通过“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通过实行新的身份制,实行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二是“立新”,主要有“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行全盘欧化等。3.日本明治维新主要是在中下级武士的领导之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使得日本在刚刚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史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收外国文明……①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和适宜。史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②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①表明日本按照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西方。②说明日本在思想文化领域固守自己传统,反对西化。(1)据史料一指出日本对西方文明的态度。(2)据史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提示(1)主张实行开放政策,又进一步指出应自己走出去,择西洋文明为我所用。(2)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史料一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①《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史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②“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史料三“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③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摘自《世界近代史》①史料的出处明确地表明政府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②指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③指日本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技术,并力行实践。(1)根据史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3)根据史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提示(1)思路:建立官办企业以积累经验,为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努力:利用政府力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后采取低价转让等方法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2)“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3)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政治制度,而且学习经济、文化等。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成功的原因①国际因素a.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西方列强集中于对华侵略与内部事务。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加快了成功的步伐。②国内因素: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根本原因是明治政府执行了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政策。(2)历史影响①经济上: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政治上: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③文化上: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④对外关系上: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恢复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评价明治维新史料一①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年度国内总消费(A+B)消费来源国内生产(A)国外输入(B)1887-1888327(100)58(18)269(82)1889-1890428(100)178(42)250(58)1891-1892514(100)374(73)140(27)1893-1894646(100)527(82)119(18)1895-1896930(100)812(87)118(13)注:()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史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②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史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③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①图表信息表明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②表明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够彻底。③表明日本有选择地学习西方。(1)根据史料一,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2)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试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明治维新“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提示(1)国内生产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则迅速下降。(2)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或侵略朝鲜)。(3)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采用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军国主义思想。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续表积极性局限性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君主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三节 明治维新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