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4:编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和谐教育德育实践的深化研究课题类别:所属领域:课题主持人:沈明阳所在单位: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申报日期:2006年6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填报说明1.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者均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2.填写前,请先上网查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有关规定(网址:);填写时,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实事求是,表达要严谨明了,字迹要清晰易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申报评审书》后在电脑上填写,也可下载打印《申报评审书》后用钢笔填写。3.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待课题评审结束后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封面中间“课题类别”栏分为“重大”、“重点”、“立项”和“青年专项”四类,申报重大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者须在此栏填写“重大课题”和“青年专项”,申报其它两项课题者此栏不填,由专家评审后确定。封面中间“所属领域”栏对应于“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分类填写,例如:申报“重大课题”第一项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行动纲要的制订研究,填写“重大课题1”;申报“研究方向与范围”第一项“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填写“研究方向与范围1”;申报“自选课题”的,填写“自选课题”。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中,“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5.《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申报评审书》一式六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相关活页一式五份(至少一份为原件)。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相关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259号;邮编:210003;电话:025-83342765,83343764。3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课题主持人姓名沈明阳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54.12行政职务校长兼书记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学校管理最后学历大专最后学位电话0510-82755032工作单位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E-mailbtqwaxx@wxjy.com.cn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人民西路37号邮政编码214031﹃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A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1)当代少先队五爱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省级),已结题(2)弘扬民间文化,开发陶艺教育(省级),已结题并被评为省教研室科研课题一等奖(3)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全国级),已结题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项)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和谐教育思想与“学会共处”德育模式《学校道德教育研究》,天马图书公司出版“小班化教育”初探《江苏教育研究》2001.3彰显个性,创造特色,奏响素质教育主旋律《新时代的脚步声》中国教育出版社2002.10学会共处——小学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小学德育》2002运用电教媒体,激发最佳的兴趣与学习精神状态《江苏电化教育》2002德育新径探微《江苏教育研究》2005.1种子是这样撒播的《中国教育报》2004.11追求素质教育理想——来自和谐教育一线的报告《江苏教育研究》2006.3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许敏峰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学副组长缪宇虹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教学核心组成员华新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德育教育核心组成员张莉君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高级教师语文教学核心组成员吕煜峰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德育教育日常主持顾晓华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教学核心组成员孙敏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教学核心组成员徐丹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一级教师语文,班主任核心组成员张珏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一级教师语文,班主任核心组成员杨冬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小学一级教师语文,班主任核心组成员4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高校人员主持过部、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推荐意见签名:年月日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推荐意见签名:年月日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5(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1)和谐教育德育实践: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想,相信一种好的学校教育应当整合学校系统中诸要素和各层次的关系,优化儿童发展的各种条件,发展出学校独特的精神生活和整体教育环境。具体讲,和谐教育就是师生以共同创造和谐的学校精神生活为中介,以形成和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成为能积极适应社会、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为目的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是和谐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环境和服务为学生的道德探究提供奠基性素材和统整力量,并持续地过滤社会价值信息、优化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推动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实践。(2)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有意义的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为载体的,以促进成员德性发展为共同愿景的,强调在过程相互的对话、相互的辩诘、相互的认同、相互的理解,在充分保障成员的权益与责任的前提下,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个人经验与各种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德教育存在方式。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过程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2.课题界定“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既是和谐教育德育理念的升华,又是近二十年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延伸与深化,该课题将继续在和谐教育理念的关照下,秉承和谐教育德育实践中的基本精神,承认儿童不仅具有道德学习的潜能,而且作为学习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以及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将师生视为道德教育中共同需要发展的对象与主体,通过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校本育人资源,促使学校内部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信息传递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有意义的生活为基础的、师生共同浸润其中的、学习道德的生活范式中,通过师生、生生、师师间合理交往对话,个体经验分享,精神融合共生,营造以师生责任与权益为基础,以“爱”为核心的校本文化,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让师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从“自在之物”(客观存在的学校中以师生为主的社会群体),通过“为我之物”(按和谐教育道德教育目的建立的教育客体)的中介发展而成的“自为之物”(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值得注意的是“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是“珊瑚般的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共同体”。交响乐团能够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是因为乐团中存在着音色、音阶都有差异的乐器,如果乐团发挥不了这个差异的作用,也就没有和谐的乐章。所以,“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同时“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国外同一课题的研究现状教育领域对“共同体”探索的渊源可追溯到杜威的学校概念。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经历,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而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可以……。虽然杜威没有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但他的许多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思想是相符的。博耶尔(ErnestL.Boyer)在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basicschool:acommunityoflearning)报告,在报告中首次用到了“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有效的学校教育首要的且最重要的要素是:在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共同体。为了在学校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他指出学校必须:有共享的愿景;能够彼此的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并有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不仅关注学校层面,而且关6注社会层面的一切学习者如何构建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共同体环境。例如布朗和坎皮恩(Brown&Campione)提出设计学习者和思考者共同体,李普曼(Lipman)提出探究共同体,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提出学习共同体,罗斯(Roth)提出实践共同体。日本学者佐藤学甚至认为“学校再生之道,只能是恢复学校在现代化整顿并合理地武装的过程中业已丧失了的东西——领悟学习之甘苦的、合乎自然的‘时间’、‘空间’、‘关系’,朝着‘学习共同体’的目标脱胎换骨地改造。”(《课程与教师》P83,钟启泉译,2003.6)近年来“学习共同体”已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地关注,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学校把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入了课堂,引入了学校管理,引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但在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还比较鲜见,朱小蔓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一文中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实践,必须重视学校作为公共生活领域或‘学习共同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在学校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新的生长点,如何将先进的理论转化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的教育观念,成为指导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并以理想的教育效果验证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还有待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携手合作,协同探讨。2.研究的价值(1)理论价值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问题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调整。调整的重心不在于实现工艺学上的某种技术转型,而是把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变革的核心。“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研究正是在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和谐教育理论为指导,用独特的理论视角,在更深层次上对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的新的探索,进而也是素质教育德育理论的校本探索,它是素质教育德育理论的突破,也和谐教育德育理论的深化。(2)实践意义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研究是从学校原有的近二十年的和谐教育道德教育经验出发,更重视生命的自然禀赋,适应和支持儿童的道德学习,相信道德学习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助学者、助学者与助学者之间通过争执、讨论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赞扬或批评强化动机,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来认识与解决问题,实现德性的共同成长。它是和谐教育德育研究更深层次的实践建构,对形成我校鲜明的校本经验,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对深化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目标(1)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加强对“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研究的理性思考,提升
本文标题:项目类别:编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