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业达标]1.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程颐意在()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答案C答案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宋‘则大纲甚正’”不符,故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唐‘伦理不正’”不符,故错误;根据题意,对于前代弊端的批判意在重建纲常,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佛道,故D项错误。解析2.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孟子荀子与扬雄董仲舒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A.传承性B.批判性C.佛学化D.超前性答案B解析从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家对之前的儒学家都进行了批评,体现不出传承性、佛学化和超前性,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解析3.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A.民主政治B.思想大一统C.匡时济世D.继承儒学正统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宋代儒家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意识,属于匡时济世,故选C项。答案解析4.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位学者“泛滥(即广博)于诸家,出入于老、释(即佛教)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这位学者可能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程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融合了道家、佛家与儒家思想,可判断为宋明理学家。孟子、荀子为先秦儒学家,故A、B两项错误;董仲舒为西汉时期的思想家,彼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故排除C项;程颢为北宋时期理学家,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5.《朱子语类》写道:“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B.阐述宗教哲学C.维护封建道德D.规范人际关系答案C答案解析“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没有涉及君权的来源,故A项错误;“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不是对宗教信仰的论述,故B项错误;朱熹认为“理”在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而三纲五常是封建道德的核心,故C项正确;三纲五常不仅指人际关系,还包括一整套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故D项错误。解析6.朱熹的理学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这说明朱熹()A.建构了理学体系B.开创了道学学派C.学说受到官方尊崇D.热衷于儒学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理学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可得出朱熹的学说从思辨到实践,构成了完整体系,故选A项。答案解析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材料中的名句反映了他刚健豪放的词风,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8.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下列与其风格相近的人物是()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白居易答案C解析宋代词人分豪放派与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故选C项。答案解析9.宋人陆游曾以诗记述“说话”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在“说话”艺术基础上形成的文学形式是()A.词B.话本C.散曲D.杂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负鼓盲翁正作场”“满村听说蔡中郎”,可得出这是说书演出。说书底本称为话本,故选B项。答案解析10.在书法艺术方面,“宋四家”各有千秋。下列图文信息()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作者个性和多样的社会生活C.表现封建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宋代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峰答案B答案解析材料中各种书法的“趣、韵、姿、度”并非社会矛盾的反映,而是个性的表现,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书法中无法看出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故C项错误;不能因为书法风格多样就判定宋代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峰,故D项错误。解析11.文学体裁中反映“民族压迫与融合,文化沟通,都市繁荣,思想活跃,儒生不幸的遭际”的是()A.唐诗B.宋词C.元曲D.话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民族压迫与融合……儒生不幸的遭际”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代士人社会地位低下,借助元曲创作来谋生和抒发愁闷情怀,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12.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B.反映社会生活C.富于观赏性D.体现文化融合答案C答案解析材料体现元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没有体现其流传范围及是否反映社会生活,故A、B两项错误;由材料中元杂剧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成可知元杂剧富于观赏性,故C项正确;传统诗词歌赋同样具有文化融合性,文化融合并非元杂剧的独特特点,故D项错误。解析13.如图为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这一实物可用于研究()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术的进步C.方向测定技术D.天文仪器的发展答案C解析罗盘属于方向测定技术,故选C项。答案解析14.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是()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B.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C.指导我国的农业生产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统治者重视历法编订是为巩固其统治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要促进农业发展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15.南宋军队使用的霹雳炮,由纸筒装石灰和硫磺制成,点着后先升空再降落爆炸,石灰烟雾四散,用于迷惑敌方人马。这说明()A.已出现爆炸型火器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宋军大量装备燃烧型火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点着后先升空再降落爆炸”,可得出当时已出现爆炸型火器,故选A项。答案解析16.《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笔记体科学著作之一。其作者是()A.程颢B.沈括C.郭守敬D.僧一行答案B解析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故选B项。答案解析17.对下图文字解读正确的是()A.是金统治者的民族文字B.曾被用以刻石立碑C.是汉字的简易写法D.广泛适用于7世纪初答案B答案解析契丹文字是辽朝契丹人的民族文字,它曾被用以刻石立碑,故选B项。金朝的民族文字是女真文字,故排除A项;这是仿照汉字字形,并非简易写法,故排除C项;7世纪初期契丹政权尚未建立,故排除D项。解析18.出土的古墓墓碑记载墓主人奥屯忠孝为女真进士科状元,曾担任滑州刺史、河平军节度使。这位奥屯忠孝所任职的政权是()A.唐B.北宋C.金D.元答案C解析女真进士科状元设置于金代,故选C项。答案解析19.《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最早的《蒙古秘史》版本所用文字是()A.契丹大字B.契丹小字C.畏兀体蒙古文D.八思巴字答案C解析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故选C项。答案解析20.“这种文字采用自左往右、自上而下的行款格式,是接受了蒙古文的习惯,而以音节为书写单位则继承了藏文的传统。”这种文字创制于()A.元昊时期B.金世宗时期C.成吉思汗时期D.忽必烈时期答案D解析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故选D项。答案解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答案B答案解析材料并未说明宋朝理学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从“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到“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儒学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重民,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儒学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宋朝理学适应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时代发展要求,故D项错误。解析2.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产生久经磨砺答案D答案解析材料重在追溯理学的源头,不涉及宋代的学术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理学属于儒学范畴,与佛教思想分属不同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治宋必始于唐”,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解析3.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朝,故A项错误;宋理宗的言行表明理学得到统治者的认同,不是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宋理宗对理学和朱熹的肯定与扩大科举考试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宋理宗对理学和朱熹的肯定,有利于发挥理学的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4.《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孔孟学说,是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道”是宋儒讲究的“性命义理”之学,以继承孔孟“道统”自居,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与材料体现的“道”的思想继承不符,故C项错误;宋学又称道学,材料仅体现的是儒学道统,未体现道学发展历程,故D项错误。解析5.据考证,宋代有籍贯可考的词人一共871人,其中南方词人716人,占82.2%。宋词的词风,以婉约派为主,这些词的情调仿佛一种氮氢空蒙的雾气,弥漫周身,使人的灵魂完全沉浸其中。据此可知()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重心南移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答案D答案解析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南移,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南方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词的词风,不是学术研究,且此时学术中心仍在北方,故C项错误;从词人籍贯和婉约派词风“仿佛一种氮氢空蒙的雾气”可知具有南方特色,故D项正确。解析6.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答案解析材料未体现宋代话本的教化功能,故A项错误;B项夸大了话本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材料“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表明宋代话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解析7.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