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驻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余秋雨1.文题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宽宏大量,宽恕待人。2.知识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宋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合适。赵普则说他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理天下的,可见其对《论语》的推崇。1.生字音雍.(yōng)皋.陶(gāo)譬.(pì)弘.毅(hóng)枉.(wǎng)2.通假字(樊迟)问知.(“知”通“智”,智慧)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3.古今异义(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护他人丈夫或妻子可以用来助动词,表示能够或允许4.词类活用尧舜其犹病.诸(名词用作动词,担忧、忧虑)不可以长处乐.(形容词用作名词,安乐的生活)不仁者远.矣(形容词用作动词,被疏远)仁者安.仁(形容词用作动词,安于)己欲立而立.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己欲达而达.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5.文言句式(1)克己复礼为仁()(2)富哉言乎()(3)何谓也()(4)舜有天下,选于众……()(5)不仁者远矣()判断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6.一词多义(1)举举类迩而见义远()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戍卒叫,函谷举()举世皆浊我独清()动词,提出、举出动词,发动、出动动词,推荐、选拔动词,攻克、占领副词,全、都(2)克克己复礼为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公乃与克日会战()(3)已死而后已()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日过午已昏()动词,克制动词,能够动词,战胜、攻破动词,约定、限定动词,停止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1.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第三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仁”和“礼”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第二问: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而服务的,核心仍是“仁”。1.结构图示2.主旨探微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如“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等,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二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1.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提示】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点加以综合分析,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想,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②“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具体的实例谈谈孔子的“仁”以及“仁”给你的启发。【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首先要阐释课文中关于“仁”的思想内涵,然后结合自身经历和认识对有关思想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所受到的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成功也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也使别人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1.素材展示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把梁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2.即时感悟读了这则素材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示例】孔夫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果真“施于人”?其实不然。自然的生长规律早已在宇宙洪荒时便已定下,它便始终遵照这规律前行。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浅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扰它那时的宁静。然而,总有人穿上“善意”的外衣却大行伤害之事,将天然生长的野菊移于温室,将翱翔天际的飞鸟拘于小小笼中,还美其名曰“保护”,实则伤害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天性和自由。如果将天性比作双足,那么善意便是助行之履,倘若削足适履,以善意伤害原本的天性,那便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浅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苗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大家耳熟能详。从表面上来理解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就别强迫别人干。我觉得这句话能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些。首先,这句话指明了待己之道:你不去做你自己不想做的事,反之就是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长达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尤其是宋朝以来,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经常宣扬类似“舍小我而从大义”及“灭人欲而事天理”的文化,二十四孝、贞节牌坊、裹足都属此例。长期以来造成了中国人自我比较缺失、独立性较差。随大流、相互攀比、迷信权威就成了我们这个社会中常有的现象。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容易迷惘。所以《论语》中的这句话首先告诉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听从自己的内心,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其次,这句话指明了待人之道:别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反过来讲,就是用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强迫别人,或欺骗别人,蛊惑别人都是不应该的,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谦和、友爱、有秩序的社会里,那我们自己就应该努力做一个遵守礼仪、广施爱心、有公德心的现代公民。因为我们在世界之中,只要我们做对的事,过好的生活,世界就会不同。这包括活得真诚正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拒绝谎言拒绝堕落,关心身边的人,珍惜美好的事物,参与公共事务。当越来越多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见到这种生活的好,新的文化就会形成,公民社会就有生机。第三,这句话指出了待世之道:爱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你希望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你就应该选择好的方式与她相处。工业文明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给这个星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带来的是两个难治之症: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当人类无休止地向地球索取的时候,地球也开始了她的报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自然灾害加剧。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差。每个人都喜欢洁净的空气,整洁的环境,那就从自己做起,选择低碳生活,爱护环境,多栽一棵树。我想地球母亲也会回馈我们鸟语花香、宜人风景的。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区区几个字就指明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赏析】孔子和弟子们的谈话,就像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谈话一样,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我们读经典,也要学会联系实际。本文作者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和自己的思想、生活联系起来,就是很好的学习经典的方式。文章从待己、待人、待世三个方面阐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将经典的要义生动地应用于实践中,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行动,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典在今天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