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专著选读(教师备用)1.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2.李贽并非反对儒家思想李贽对周公、孔子都充满了虔诚和敬意。他痛心疾首的,是那班迂阔门徒、假道学、伪君子败坏了他们的事业。李贽是真正的圣人之徒,是儒教和大明朝的孤臣孽子。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守仁,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李申《中国儒教史》3.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4.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阻碍因素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础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5.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高考导航(教师备用)考查方向角度考情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明代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018·全国Ⅲ卷,27](1)考查重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潮的思想主张、特点。(2)教材补充: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3)新视角考查:明代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思想主张及特点李贽的异端行为——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2016·江苏卷,5]清代一首女诗人的诗体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2016·海南卷,9]明清之际的中学西渐儒家经典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2016·北京卷,16]素养目标(教师备用)[主题立意]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进步思潮开始出现,进步思想家们批判程朱理学、倡导民主思想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知识及相关补充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认识到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了解进步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3)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了解明清进步思潮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4)学习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材解读史料探究随堂训练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1.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理学占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但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使一些知识分子视野开阔。二、代表人物及主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特点:离经叛道,自称异端。教材解读课前自学释疑解惑2.主张:(1)挑战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个性发展。3.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思想主张:①对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的基本权利。(2)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孔子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人民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思想主张: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的思想。②提出“”的思想。(2)评价: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①认为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可循。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物质规律③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④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思想。(2)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三位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文化辩证法[时空坐标][名词解释]离经叛道“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特别提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关于“经世致用”的阐扬,并未脱离传统农业宗法社会轨道。其“致用”的根本在于挽救道学的空疏,培养具有实际才干的“真儒”。其“经世致用”的理论依据也还是“圣经贤传”。顾炎武的“经学即理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的观点,说明了“经世致用”学风不过是儒家思想形态的自我调节。[空间感知]“财赋之地,人文渊薮”人物籍贯自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财赋之地,人文渊薮”。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出现也说明了这一点李贽福建泉州王夫之湖南衡阳黄宗羲浙江余姚顾炎武江苏昆山[漫画解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材料一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于天子。——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明末心学门人)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现在应当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日知录》[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李贽的主张。[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说明反对以孔子的标准来衡量一切,“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说明是非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这表明李贽勇敢地向孔子和儒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结论](1)李贽主张是非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体现了他“离经叛道”的性格特点。[解析]第(2)问材料二中“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反映出顾炎武主张实行众治,要限制君主的权力。顾炎武和黄宗羲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否定皇权,仅主张限制皇权。第(3)问材料三中“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经世致用”等反映出顾炎武反对心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提倡经世致用。[结论](2)主张分治(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不同意。两人都只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3)顾炎武认为心学流于清谈,不研究国计民生、修身治世的问题,空谈误国。主张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问题](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人认为他和黄宗羲都是否定皇权的,你是否同意,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深化拓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认为儒家经典并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2.反封建专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皇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强调个人私欲;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5.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等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探究主题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材料三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然后用之”得出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据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载舟,水则覆舟”得出君民相互依存君舟民水。[结论](1)主要内涵: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君民相互依存君舟民水。[问题](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3)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解析]第(2)问,据材料二“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得出提出民权,批判君权。第(3)问,根据材料三“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分析得出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由“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分析得出反对心性空谈。[结论](2)发展:提出民权,批判君权。(3)说明: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反对心性空谈。[深化拓展]明清之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