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主观题巩固练习四 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主观题巩固练习四(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发现并提出的,该规律显示: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平均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8分)(3)根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2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答案:(1)中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8分)2(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8分)(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并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圈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12分)(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8分)(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8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森林有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图a中山坡上森林较密集,使得山坡下有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速生桉和其他植被抢夺水源、阳光等,造成天然次生林和灌丛的退化。第(3)题,顾名思义,速生桉生长快,成材快,为造纸业提供原材料,而且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造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第(4)题,题干中提到,这种速生桉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西南地区为季风气候,旱季水分不足。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8分)(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8分)(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8分)3(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6分)(三)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788.5~18701841.5~19351894.5~2000(1)读图1,指出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特征。(8分)(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10分)(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第(1)题,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读出数据可知,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小(约为8%),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大(约为82%),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出现人口老龄化。第(2)题,图2显示,1990年到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远郊人口增多。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第(3)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采取开源、节流措施;4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进入老龄化阶段。(8分)(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2005年至2008年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人口增加的趋势。(10分)(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10分)(四)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流经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流河,黑河流域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瓜果基地。近年来,河西走廊成为优质的高原夏菜(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产区及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大量尾菜堆积成为一大“公害”,给蔬菜生产基地环境安全造成了威胁。下面两图分别为黑河流域图及兰州市榆中县某示范区的尾菜综合利用示意图。(1)分析河西走廊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气候条件。(8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黑河流域发展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过程中,如果用水不当造成的地理环境变化。(8分)(3)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分析该示范区的尾菜利用措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分)(4)你是否赞同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继续扩大发展规模,请说明理由。(8分)解析:第(1)题,结合高原夏菜喜干冷的习性,从河西走廊地势、位置入手,分析其夏季干、冷5的特点。再考虑干旱环境下,光照充足,温差较大的特点。第(2)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中上游引水过多——下游水量减少(水文)——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位降低(水文)——土地荒漠化(植被)、盐碱化(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第(3)题,该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分析时要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从能源、原料、产业发展、经济收入等方面分析;生态从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社会从就业方面分析。第(4)题,赞同,可从扩大规模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收入、增加就业等有利方面回答;不赞同,可从扩大规模会导致水源问题、土地问题等生态问题角度回答。答案:(1)地势较高,夏季较凉爽,地处内陆,湿度较低(降水少),适合高原夏菜的生长;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养分的积累。(8分)(2)在图示干旱地区,由于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断流),注入湖泊水量减少,(在强烈的蒸发和下渗作用下)湖泊萎缩(面积缩小或消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植物枯死、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土地沙化);灌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8分)(3)废弃的尾菜制成沼气,提供了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以尾菜为饲料,进行动物养殖,为多种工业提供原料,将尾菜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延长了高原夏菜产业链,带动了养殖业、食品、药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地方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就业。(6分)(4)赞成:有利于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不赞成:河西走廊水资源有限,盲目扩大规模,会加剧水源短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易加重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8分)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主观题巩固练习四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