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夏商周C.商周夏D.夏周商【答案】B【解析】【详解】夏朝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商朝约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因此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夏商周,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借助这种手段主宰国政,这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答案为B;血缘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错误;民主色彩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错误。3.《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2-B.重视诸侯的态度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材料是强调要维护统治秩序,树立周王的权威,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以此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视天子而非诸侯的态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答案】C【解析】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宗,尊祖庙也”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纽带就是血缘,故选C;ABD与血缘没有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点睛:宗法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其中得以维系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它对当时的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等级政治结构。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3-5.“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搞清大小宗关系)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和贵族的特权,故BD项不选;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政治等级制度,故C项不选。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特点: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②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③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6.“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根据所学学知识,尊祖敬宗就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所以传承中华传统是宗法制的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4-7.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最突出的相同点”,分封制是将王国的土地分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而宗法制则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族权和政权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因此最突出的相同点是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正确;C项从属于B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削弱了天子的权威,故AC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8.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皇帝制度C.宗法制度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立了皇帝制度,故B项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由秦始皇创立的,故A、C项错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因而世袭制不是由秦始皇创立的,故D项错误。9.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5-【答案】B【解析】【详解】“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是指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采用皇帝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行皇权至上,树立专制权威,B正确;炫耀文治武功不是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的目的,A错误;寻求暴政依据显然不符合皇帝制度设立的主观目的,C错误;宣扬君权神授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思想依据,D错误。10.“‘(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答案】D【解析】郡县制属于中央的垂直领导从而使人人直属于国,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均不能使人人直属于国,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故本题选D。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故D项正确;其他均不符合题意。12.《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分封制-6-C.郡县制D.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裁,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D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官制,与皇帝制度无关,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与皇帝制度无关,排除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皇帝制度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切入,结合皇帝制度进行思考即可。1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工作就是除了整理奏章,还有监察百官,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4.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汉初中央直辖的郡和人口远远少于各王国控制的郡和人口,地方王国对中央形成了挑战,这说明王国势力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人口和州郡数目的增长变化,A、D两项排除。15.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节度使控制着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B,C项正确。题干强调节度使削弱中央集权,与加强了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节度使削弱中央集权,与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6.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答案】D【解析】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是隋唐时期政治举措,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做法。17.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8-C.实现三权分立D.利于集思广益【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长官均为宰相,说明宰相权力被分散了,其目的在于为了强化专制皇权,故B正确;AD选项属于三省六部制设置带来的客观影响,排除;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不是三权分立,C选项排除。18.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专制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知州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表明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故答案为A项。北宋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受到削弱,而不是互相制衡,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9.《通典·选举》中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具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由此可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A.选拔有才德者为官B.选拔有较多土地和其他社会财富的人为官C.选拔豪门望族子弟为官D.优先选拔官宦子弟为官【答案】A【解析】-9-“有德充才盛者为之”足以证明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选拔有才德者为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选拔有才德的人而非选拔有较多土地和其他社会财富的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选拔有才德者而非豪门望族子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选拔有才德者而非官宦子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有德充才盛者为之”。20.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的皇帝是A.汉高祖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的皇帝是明太祖,故D项正确;汉高祖时丞相位高权重,故A项错误;唐太宗时的中枢机构是三省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错误;宋太祖时的中枢机构是二府三司,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是正副宰相,故C项错误。21.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设置了大学士之职,其职责是提出建议和批阅国家的公文。大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