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县长在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稿县长在县扶贫大会上的讲话;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目标任务——在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一、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县扶贫工作的现状应该肯定的是,“十一五”期以来,各地、各部门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动员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以统筹城乡扶贫开发为主线,以贫县长在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本文内容: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目标任务——在全县扶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一、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县扶贫工作的现状应该肯定的是,“十一五”期以来,各地、各部门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动员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以统筹城乡扶贫开发为主线,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大力推行“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模式,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提高”上: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底到2007年底,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其中,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万人,巩固提高了3.5万相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水平),年均减少2.75万人,岩洞户、窝棚户全面消除,缺衣少粮现象得到控制。同时,按照“规模发展、连片开发”的思路,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动贫困地区基础产业发展。累计扶持贫困地区发展肉兔近500万只,山羊2万只,中药材8万亩,发展魔芋、花椒、雪梨等经济作物3万亩,建立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25个,带动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365元提高到2007年的1680元,年均递增11.5%。二是贫困地区面貌加快改善,生产生活质量较大提高。两年多来,贫困地区新、改建村级公路1200公里,解决近10万人的“出行难”问题,贫困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新增电话村17个,贫困地区通讯覆盖率达到90%;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贫困地区通电率达到95%,电视覆盖率达到90%;新建人饮池327口,新增蓄水4.8万方,解决人畜饮水困难5.5万人,80%以上的贫困群众饮用上了自来水;实施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1480户。与“十五”期相比,贫困地区群众住房条件、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村的交通更通畅,信息更灵通,生产更便捷,脱贫致富基础更加夯实。三是贫困人口素质得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两年多来,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顺利推进,“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奖扶、粮食直补等各项政策措施较好落实,贫困地区教育文化事业稳步推进,社会风气逐步好转。2006年来,全县累计有5000余名贫困劳动力接受技能扶贫培训,其中转移就业4600人以上;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2万人次,近5万群众受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贫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县新修、改建贫困地区村小学28所,村卫生室23所,新建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3个。农村学科技,奔富裕的风气愈加浓厚,农民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自觉性逐渐增强。四是“整村推进”进展顺利,示范村示范效应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全县共完成了6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投资建设任务(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村建设41个,以工代赈扶持建设23个),占全县112个贫困村的57%。完成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4个,占全县7个整村推进示范村的57%,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大进镇新元村还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整村推进先进村”。当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用“本届届期内摘掉贫困帽子”这一目标来衡量,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还非常艰巨。一是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按现行贫困标准,截止2007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3.59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8.5%,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9.8%。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98万人,相对贫困人口10.61万人。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平均每年要解决3.39万人的脱贫致富问题。另外,若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将扶贫人口调整到人均年收入1300元以下人群,如按新的标准实施,我县的贫困人口将不止13.59万人,届期内我们摘掉“贫困县”帽子的难度将更大,任务将更艰巨。二是所需的扶贫资金仍然较大。据初步统计,在我县现有的贫困人口中,60%还居住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边远、高寒和峡谷地区,112个市级贫困村中,有80%以上分布在边远山区地带。这些地方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收入来源匮乏,脱贫难度较大,要彻底使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需要的资金投入相当大。三是贫困地区人口收入仍然较低。从2007年贫困人口与全县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看。贫困人口的年平均纯收入,要比全县贫困农民的年平均纯收入低1530元,仅相当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3%。即便是已经解决了贫困问题的人口,大多数的收入水平也低于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四是导致贫困人口“返贫”的因素仍然较多。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基础设施的抗灾减灾能力仍然很差,遇灾荒年景,极易出现“返贫”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我县的部分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部分进城镇安置的移民,缺乏创业就业能力,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加之搬迁时在安置房屋上投入的资金过大,后期生产发展资金不足,也开始出现“返贫”现象。这些情况表明,我县的扶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需要我们在后一步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逐步解决。二、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扶贫攻坚犹如移民攻坚,也是一个浩繁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锁定目标、明确任务。今后扶贫工作的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一体两翼”总体战略,以城乡统筹扶贫开发为主线,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把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社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力争本届内全面实现农村整体脱贫,基本解决1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中相对贫困人口8.02万人,绝对贫困人口2.98万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摘掉“贫困县”帽子。围绕摘掉“贫困县”帽子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脱贫的五项具体目标,即:到2011年,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每个贫困村有骨干产业增收项目,每个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至少转移就业1人;每个贫困农民家庭有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户均住房面积(砖混)达80M2以上;贫困村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40%,基本解决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国家“两基”目标要求,村村建有卫生室和村级服务中心,80%的贫困村建成村级图书室。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任务相当紧,压力相当大,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全县范围掀起新一轮扶贫攻坚浪潮。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层面来讲,主要是抓好“四个一”:(一)打好一个“主战场”,强力抓好整村推进扶贫。“整村推进”是我们吸取过去扶贫工作铺得过宽,到处撒“胡椒面”,扶贫效益低下的教训,在新时期实施的扶贫工作主体,其实质就是要整合资源、捆绑投入,一个村一个村地消灭贫困、巩固成果。可以说,贫困村就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整村推进就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主战略,重点仍然是抓好“四基”建设。第一,狠抓基础产业发展,使每个贫困村有骨干产业增收项目。要围绕全县农村肉兔、中药材、柑桔三大产业为重点,按照“规模发展、连片开发”的思路,捆绑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大力帮助、支持贫困村培育特色产业,帮助和带动农民发展有效益、有市场的骨干增收产业和特色经济项目,有效增加贫困农民的经济收入。抓基础产业发展必须引入市场主体,把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培育产业的关键环节,继续探索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村”等产业发展模式,做大盘强聚鑫兔业有限公司、格瑞林制药有限公司、山川牧业有限公司和龙珠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使每个贫困村都与龙头企业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贫困村+基地+龙头企业+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地区肉兔、中药材、优质茶叶、草食牲畜等基地建设;要鼓励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开展好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采购等生产和经营活动,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服务。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使每个贫困村都有坚实的基础条件。贫困村的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我们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基础。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优先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记其功,成果共享”的原则,对上级投入到县的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特别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交通水利建设资金等,要进行统筹规划,合理捆绑,集中向贫困村投放,发挥聚合效应,使每个贫困农民家庭都有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使每个贫困村都通公路、都有安全饮水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卫生室建设,稳步推进“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的问题;继续加强村级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村文化站(室)建设,解决好贫困群众缺少“精神食量”的问题。要扎实搞好大进镇杨柳村和长城村、满月乡顶星村等贫困村建设,力争到2009年底完成“整村推进”贫困村各项建设任务,按期实现示范村建设目标,顺利通过市里检查验收。第三,狠抓基本素质提高,使每个贫困劳动力都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只有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问题,这也是我们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最佳路径。因此,我们务必要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中职教育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力度,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生产、务工技能,增强贫困农民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眼下,主要是要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扎实开展以肉兔、中药材、草食牲畜、柑橘等种养业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1万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人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第四,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使每个贫困村都有坚强的战斗保垒。选好配强贫困村的基层领导班子,使他们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是抓好整村推进扶贫的关键。要把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结来,选齐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同时,要注重发挥基层贫困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比如,整合利用扶贫基金与贫困党员发展基金,创新开展小额信贷以奖代补贴息试点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有较强发展能力的贫困党员给予免息生产性周转金或贷款贴息,积极帮助贫困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等等。(二)营造一个“好环境”,扎实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这是我县扶贫开发探索出的一种成功模式,能用较低的成本,彻底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推进当地的生态建设。下一步重点是抓好三件事:第一,要制定一个科学规划。易地扶贫是一个流水化的过程,需要通盘考虑搬哪些人,怎么搬和搬到什么地方去,因此,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作指引,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摸清全县需要进行易地扶贫的底数,落实好部门、镇乡街道责任,将发改委、林业局和残联的生态移民指标、助残房改指标和易地扶贫指标打捆安排,定点到户落实分年建设计划,体现一个类似移民搬迁中“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第二,要完善一批搬迁模式。前几年,我们在实施易地扶贫的过程中,搞了“十个一批”的方式,现在看来,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比如,我们能否在实施就近、梯次移民的基础上,探索启动跨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模式,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容量的问题。第三,要破解一个搬迁难题。也就是搬出来后的“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制定易地搬迁扶贫规划时,必须同步考虑的问题,为此,必须在后期的保障措施和帮扶机制上想办法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