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思想:明代晚期,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5)与西方的联系增多,开阔了人们的视野。2.思想(1)学术上:鞭挞程朱理学,否认□01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2)道德上: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02自由发展。认为人皆有私,要顺“自然之性”,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3)哲学上:提出“□03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04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概念阐释李贽的“异端”所谓的“异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批判。易混易错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儒家学说李贽反对将孔孟学说当成“万世之至论”实质是反对程朱理学将孔孟学说当作教条而随便套用。他并不反对伦理道德。思考探究对李贽思想的评价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权威的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的色彩,具有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2-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和特点-3-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4-辨析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③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2)不同点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哲学贡献较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2.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历史影响(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业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3)明清之际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他们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思考探究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1)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2)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易混易错1.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不能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前者虽然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但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也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其思想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他们的思想仍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即他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因此,他们也不可能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也不可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5-主题明清之际的思想特点及发展表现ZHUTI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明末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答案D解析A项“彻底否定”说法错误,李贽仅是反对将孔孟思想当作教条来膜拜;B项不是李贽的思想;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他批判的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知识点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以下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属于黄宗羲思想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下为主,君为客”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理在气中”答案B解析“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故排除A项;“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主张,故选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故排除C项;“理在气中”是王夫之的思想,故排除D项。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6-答案D解析顾炎武认为清谈导致国家灭亡,反对理学空谈,而主张学习“修己治人之实学”,也就是要求“经世致用”,故选D项。A、B、C三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皆应排除。4.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