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上述材料可说明()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材料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成为著名经济都会。故选B项。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答案B解析民间集市指“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较为普遍,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清代时出现,如汉口、佛山等,故A、C、D三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汉代“九市”是由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故选B项。3.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交易活跃C.人口大量流亡D.重农政策被废除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体现出的是北魏时期商贩往来频繁的商业繁荣景象。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易活跃,故选B项。4.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2-答案D解析材料“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5.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该铜版可以证实宋代发行了纸币,①正确;该铜版可以反映宋代的印刷技术,②正确;纸币铜版不是纸币交子本身,不能视为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③不正确;纸币的发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该铜版见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6.“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答案C解析“工商食官”是西周时期统治者垄断工商业的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革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错误;C项体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市的空间分布的变化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正确;会馆是明清商帮聚会和存放货物的场所,故D项错误。7.明代,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3-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了地价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徽州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显然不成立,故A项错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北方农民南迁,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商人致富后往往买田置地,从而导致“田少而值昂”的现象,故D项正确。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答案C解析A项错在礼教束缚解除;B项错在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项错在传统社会结构解体。江南等地出现“士商相混”的现象,说明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材料一长安、洛阳——古都气度-4-西周以镐京(西安)为首都,成周(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汉唐即是。——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材料二扬州——市井风貌“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府进士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如薙(同剃)头铺,扬州城内约计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1)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唐时期长安、洛阳适合为都城的原因。(2)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城市发展为主题,对材料二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1)原因:有山河关隘之险,便于军事防御;有渭水、洛水等河流,交通便利;水利灌溉发达,位于当时的经济重心地区;处于中原的核心区域,也是传统的都城。(2)示例:明清时代,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普遍建立,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处,故而发展迅速,社会富庶,成为重要的盐商中枢。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扬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国家官员选拔的重要来源。商品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扬州丰富的社会休闲娱乐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崇尚物质享乐的社会风气。扬州的发展体现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中国原有的观念和社会习俗。-5-解析第(1)问,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关键: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二是便捷的水路交通,三是富饶的土地,由此再结合传统的历史都城来分析总结。第(2)问,材料二,体现了扬州城的四个特点:经济上特殊的地位,繁荣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娱乐和服务业,享乐的社会风气。解读从这四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