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019年10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说明A.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商朝承袭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后来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后世继承周朝礼乐制度的,即使经过百世也可以看到前代的影子,据此可知材料说明了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还没有出现儒学,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血缘政治,故可排除C;材料中的礼是指政治制度,所以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C【解析】【分析】-2-【详解】题目中的材料大意为: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征收的赋税过多,故人民才陷入饥饿之中;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统治者希望有所作为,故人民才难以统治。由此可见,该学派倡导无为而治,C选项符合题意;儒家强调的是仁政,A选项排除;法家强调的是严刑酷法,B选项排除;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D选项排除。3.《韩非子·扬权》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表明韩非A.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B.主张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C.吸收道家思想形成系统理论D.倡导地方分权以巩固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意思是中央要加强权威,统治者通过强化权威来控制臣属,表面韩非主张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选项B正确;材料并未强调韩非的地位,排除A;选项C不符合史实,韩非思想中并未体现道家思想,排除;选项D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4.下图为汉武帝采纳的有关太学运作的具体方案。据此可得出太学的创办A.在文化上提升了大一统的水平B.使地方教育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C.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考试选官的制度D.培养了一批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答案】A-3-【解析】【详解】汉武帝兴办太学,太学生员学习儒家五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太学的创办在文化上提升了大一统的水平。故答案为A项。太学不是管理地方教育的机构,排除B项;太学生员来自于中央官和地方官的推荐,并非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的是科举制,排除C项;太学生员学习儒家经典,无法培养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排除D项。5.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兴修或设置官职管理水利,故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B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唐朝体现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A项错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体现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但与材料其它信息不符,C项错误。材料涉及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没有体现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故D项错误。6.有学者将中国古代“城”和“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最早出现“城区即市区”的是A.秦朝咸阳B.唐朝长安C.宋朝东京D.明朝苏州【答案】C【解析】“城区即市区”指坊市界限被打破,这最早发生于宋朝东京,故C正确;秦朝咸阳和唐朝长安实行坊市分离的制度,故AB都错误;明朝苏州不是最早出现“城区即市区”,故D错误。-4-故选C。7.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解析】首先,要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明理、重要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明理可知是理学有关,“仁义”指得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题意的明理不符。董仲舒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考点定位】宋明理学8.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D都符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C不对,这属于明清之际黄宗羲的主张,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9.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阁臣拥有“批红”的权力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答案】C-5-【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是错误的;阁臣拥有的是“票拟”权,而非“批红”权力,故可排除B;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非中央一级法定机构或行政机构,其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由皇帝的旨意而定,所以就出现了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的情况,故选C;内阁正式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故D项说法是错误的。10.“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①向中国倾销鸦片②掠夺中国原料③打开中国市场④向中国输出资本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广州属于传统贸易口岸,便于向国大量倾销商品,福州方便英国掠夺中国武夷山红茶,上海可以打开中国市场,②③符合题意,选择C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不是输入鸦片,排除①;向中国输出资本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特点,排除④。【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6-11.一位北洋舰队外籍军官在回忆黄海海战时说:“提督的腿在海战中严重摔伤了。但是他拒绝进入舱内,而是坐在甲板上看着他的水兵作战。”这位“提督”是A.邓世昌B.丁汝昌C.林永升D.叶祖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黄海海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的海军提督是丁汝昌,此战役发生于黄海大东沟海战,故选B。邓世昌、林永生和叶祖珪都不是提督,故A、C和D项错误,排除。12.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解析】【详解】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在兴中会(1894年)成立之后、黄花岗起义(1911年)之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在武昌起义(1911年)之后、清帝退位(1912年2月)之前。因此图中①②分别为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答案为B项。湖北军政府成立于黄花岗起义之后,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是在-7-清帝退位之后,排除C、D项。13.下图为新中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图中粮食产量由下降徘徊转为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A.国际环境的改善与缓和B.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C.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变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粮食产量由下降徘徊转为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进行调整与改变。故答案为C项。A、B项与这一变化无关,均排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排除D项。【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特点,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发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经营和产品分配的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8-14.“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2年和1997年。这里所说的发生在1992年的思想解放应是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确立邓小平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打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故选B。A发生于1978年,排除;C项发生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5.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自行车出行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锻炼身体,因此自行车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说明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故答案为D项。中国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排除A项;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16.在雅典,所谓的“公民”,即“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他所有的公共职务要亲自去做,不能用代表,必须亲自发言与投票”。这说明古代雅典-9-A.防范了专制独裁B.易制定正确国策C.民主范围的广泛D.实行直接民主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管公民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自己亲自去做,不能由他人代替,说明公民享有行使自己权力的充分民主,这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强调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没有涉及防范专制独裁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制定国策的信息,而是强调雅典实行直接的民主制度,排除B。材料体现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和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故不是民主范围的广泛,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他所有的公共职务要亲自去做,不能用代表,必须亲自发言与投票”,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7.“人类的共同理性使得古罗马人在创制法律的活动当中能够把握一种永恒的一般价值尺度,它源于人的理性,存在于人的社会,古今如此,未来亦然。罗马法律所以能够为后世大为称道,其奥秘大致在于此。”罗马法散发恒久魅力的主要原